《一五五六年華縣特大地震》

《一五五六年華縣特大地震》

《一五五六年華縣特大地震》是由作者原廷宏著作、地震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五五六年華縣特大地震》一五五六年華縣特大地震

1556年,華縣特大地震造成83萬人死亡,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那么這“83萬”的數據如何得來,又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大的人員傷亡呢?時隔450多年後,為了使世人對這次巨災有一個系統的認識,《一五五六年華縣特大地震》課題組依據《中國歷史資料年表》、《歷史地震資料彙編》、《陝西通志》(1542年)以及各種地方志等歷史資料,較系統地收集、整理、分析了前人關於華縣特大地震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對此次地震的綜合研究。

圖書前言

提高對大地震的認識,是地震研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世界上許多國家、許多地區的地震監測和研究工作都是圍繞著發生過8級大地震或者具有大震潛在危險的地區和問題作為重點進行的。全球發生的8級及其以上的大地震,大部分分布在板塊邊緣,但也有相當的部分是發生在大陸板塊的內部,這一部分大地震的數量雖然比板塊邊緣的少,但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災害卻十分嚴重。中國大陸是這類內陸強震多發的一個地區。開展對內陸性大地震的研究一直是一個被關注的重大問題。1979年,蘭州地震研究所、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陝西省地震局曾共同提出召開全國8級大地震討論會的建議。1982年11月由蘭州地震研究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共同組織,在銀川召開了第一次中國8級大震學術討論會,討論交流了有關我國在那一段時期對各地區大地震的研究成果。會後組成了《中國特大地震研究》編輯組,組織我國發生過8級大震的省、區有關單位研究編寫了從1303年山西洪洞8級大震至1951年間發生的17次8級及以上大地震的研究專題報告,彙編成《中國特大地震研究》一書,於1988年出版發行(主編郭增建、馬宗晉;林偉凡、劉慶民負責編輯工作)。進入21世紀以來,在我國大陸內部,近幾年已相繼發生了崑崙山口西M8.1(2001)和四川汶川M8.0(2008)兩次8級大地震。特別是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極為慘重的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的現實,再次深刻地告誡了我們要更加重視和加強對大地震事件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1556年在陝西關中發生的華縣特大地震是我國歷史地震記錄中人口傷亡最多、災害極其嚴重的一次大地震事件。儘管幾百年來一直不斷地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和思考,但缺乏深入、綜合的分析和研究。為了取得對於這次大地震事件深入系統的認識,陝西省地震局組成了華縣特大地震綜合研究課題組,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前人有關此次大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了大量的野外瑚場考察和一系列的專題研究,完成了《1556年華縣特大地震》一書,針對這次大震的一系列重要問題給出了新的綜合分析和認識。主要包括:對華縣特大地震基本參數的重新校核、烈度分布的校核,死亡人口數量的分析論證,華縣特大地震前、後地震活動特徵的研究,深、淺部地震構造的探討,華縣特大地震地表破裂帶的新發現及發震斷層的分析,救災情況和這次大震給予我f『丁的啟示等。特別是在一些重點問題上獲得的一些突破性的新進展,大大地推進和加深了對這次重大的地震事件本來面目和特徵的認識。

精彩書摘

關於華縣特大地震的原定震級,1992年謝毓壽對此提出疑義,並在《1556年關中大地震的震級》一文中,提出華縣特大地震的震中烈度應為Ⅻ度,建議震級應取8.5級。
1995年,國家地震局震害防禦司組織編輯的《中國歷史強震目錄》將華縣特大地震列為294號,除地震三要素沿用1971年版《中國地震目錄》外,將震級定為8%級,極震區定為華縣、渭南兩縣,而破壞區包括陝、晉、豫的華陰、潼關、朝邑、永濟等94縣,波及陝西、山西、河南、甘肅、河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安徽等11省的130餘縣。《中國歷史強震目錄》中還列出了華縣特大地震的前震和餘震活動記載。
本次研究,我們使用新的地震目錄,在大陸塊體構造的基礎上,系統分析歷史地震資料,結合我國大陸8級強震總體活動特點和汾渭地震帶地震活動特徵,深入分析了華縣特大地震前後地震活動特點,包括震前區域地震活動增強、震源區地震平靜、地震活動短周期突出、地震成組活動以及震後餘震等。尤其是通過餘震分析,認為主震發生的當天,曾發生過兩次7級左右的強餘震。利用震源區最新的小震活動資料,對震源區現代地震活動特徵進行了深入分析。本次研究還利用野外考察資料,對渭河盆地古地震研究和重複間隔進行了研究,指出華山山前斷裂全新世以來大地震重複時間間隔大體在2000~2500年左右。
關於發震構造的研究,1957年《地球物理學報》刊載的《1556年1月23日關中大地震》一文中,郭增建從華縣特大地震等震線以及極震區恰與秦嶺和渭河谷地的交界帶相重合的跡象,推斷1556年華縣特大地震震源地方斷層的走向可能是北東東向,傾向渭河,與臨潼一潼關間的大斷層一致。
1980年王景明認為,1556年華縣特大地震極震區地震主斷裂帶沿北北東向弧形展布,延及70km以上,垂直斷距大於5m。並認為該次大地震的發生是渭河斷裂帶繼承性活動的結果。

圖書目錄

第一篇 一五五六年華縣特大地震
第一章 華縣特大地震研究綜述
一、歷史資料的整理及研究
二、關於烈度劃分的研究
三、關於死亡人口的研究
四、關於地震活動性及發震構造方面的研究
五、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華縣特大地震烈度劃分及地震三要素
第一節 前人對華縣特大地震烈度的研究及劃分
第二節 本次對華縣特大地震烈度劃分的原則及標誌
一、烈度劃分的原則
二、關於房屋、結構物的分類及破壞程度與數量的劃分
三、烈度評定的標誌
四、歷史地震有關問題的說明
五、地震史料記載處理原則
第三節 本次對華縣特大地震烈度的研究及劃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