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灘”級巡洋艦

“長灘”級巡洋艦

史上,而且在核動力艦艇的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為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發展提供了可行性的成功範例。

“長灘”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該級艦僅建造一艘,艦名“長灘”號,由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於1957年11月開工建造,1959年下水,1961年正式服役。它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巡洋艦,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艦艇,它的誕生不僅在巡洋艦的發展

“長灘”級巡洋艦“長灘”級巡洋艦
史上,而且在核動力艦艇的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為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發展提供了可行性的成功範例。是世界水面艦艇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長灘”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標準排水量15540噸、滿載排水量17525噸;艦身長219.9米、寬22.3米、吃水9.1米;動力:2座C1W壓水堆、2座燃氣輪機,8萬馬力;航速30節;編制825人,另可安排旗艦指揮人員68人。

“長灘”號建造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勢力大增,為了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美國推行“戰略威懾”和“控制海洋”的政策。要使戰艦經常在世界海洋上游弋,就需要一種中途不用加燃料的新的動力源,於是,核動力受到青睞。1955年1月17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艦艇“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試航之後,美國海軍幾經爭議,決定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並計畫建造擔負護航警戒任務的核動力巡洋艦。於是,“長灘”號便開始孕育建造。

該艦具有很強的自持力。1964年,“長灘”號隨“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進行了為期65天的環球航行,中途未做任何後勤補給。該艦第一次更換核燃料是到了1965年,航行了16.57萬海里才進行的。

該艦1980年—1985年進行拉大規模改裝,拆除了過時的“黃銅騎士”艦空飛彈系統,用先進的“標準”遠程艦對空飛彈取代了“小獵犬”艦對空飛彈。1979年,“長灘”號裝備了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1985年大修中,該艦又增裝了2座四聯裝“戰斧”式巡航飛彈,使該艦真正具備了遠距離攻擊能力。該艦原

“長灘”級巡洋艦“長灘”級巡洋艦
計畫裝備“宙斯盾”武器系統,由於其他原因未能實現。該艦在後部上層平台上,新裝備了2座20毫米“火神”密集陣近防炮,大大提高了近程防禦能力。該艦還增裝了2門127毫米艦炮。這種艦炮適合攻擊海岸目標,並進行水面交戰。該艦還裝備1座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發射架,2座MK32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改裝後的“長灘”號在武器上遠遠勝過了原型,真正具備了對艦、對空、對潛、對岸的綜合作戰能力。

該艦擁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原裝的SPS-32和SPS-33相控陣雷達與“黃銅騎士”艦對空飛彈系統一同被拆除。同時,SPS-48C三坐標雷達和SPS-49CV海空搜尋雷達也取代了陳舊的橫列定向雷達。該艦擁有先進的作戰指揮中心,還附設了一套旗艦指揮設施。

該艦後甲板經改裝辟出直升機平台,以供直升機進行海上補給,該艦無機庫,平時不攜帶反潛直升機。該艦1994年退役。

返回上頁:巡洋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