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自行火炮

“谷山”自行火炮

據美國“環球安全”網站猜測,“谷山”大炮與一些俄制(前蘇聯製造)的海岸大炮十分相像,其行走裝置為坦克底盤,採用無炮塔設計,火炮後部還裝備有2個大型助犁,用來抵消發射時的後坐力。目前“谷山”大炮已經發展出M-1979和改進型M-1989兩個型號。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朗曾從朝鮮進口了一批M-1979型“谷山”大炮。

概述

5

多年來,朝鮮始終堅持優先發展軍事工業,目前其武器自研能力已經達到了想當高的水平,但由於種種原因在外界大大多數人看來,朝鮮國防工業似乎仍似雲里霧中,韓國國際情報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成彪《軍事論壇》雜誌第41和42號撰文,對朝鮮陸軍裝備力量進行了頗為全面的分析。
朝鮮在軍事分界線附近部署了大量射程可達漢城的170毫米自行火炮,朝鮮稱之為“主體炮”,美國最初於1978年在谷山發現該型火炮,因此將其命名為“谷山”或“M一1978”。該炮實際上是朝鮮利用中國59式坦克的底盤,在型i80毫米火炮的內筒再插入一個170毫米炮管改造成的。該自行火炮戰鬥全重40噸,發動機功率520馬力,可連續發射12發炮彈,最大射程30公里,採用火箭增程彈時達44公里,在軍事分界線附近發射可打到漢城市內。裝備數量約為兩個炮兵營。

研發過程

第一個被部署的系統為170毫米的M-1978“谷山”自行火炮系統。之所以被稱為“谷山”,是因為該系統是在平壤東南部的谷山首次被發現的。起初這套系統的射程大約有43公里,裝備高爆破片彈。這就是說,即使它被部署在非軍事區的邊上,也只能打到漢城的最北郊。經過進一步研發,朝鮮方面生產了一種火箭增程彈,將射程增加到了54公里。在此後的25年裡,朝鮮人民軍還裝備了一些其他系統,其中包括240毫米M-1985多管火箭炮(採用五十鈴底盤)、170毫米M-1989“Chuche-po”自行火炮(M-1978的改進型,使用了全新的底盤)及240毫米M-1991多管火箭炮。兩種多管火箭炮系統都能發射射程為70公里的炮彈。這使得朝鮮在開城地區的加固型炮兵陣地就能對漢城南部的目標實施打擊。

有訊息說,170毫米M-1978“谷山”自行火炮曾在20世紀8O代出口至伊朗,伊朗軍隊在兩伊戰爭中曾使用過這種火炮,一些火炮還被伊拉克軍隊繳獲和展示。另外,17O毫米M一1989“ChuChe-po”自行火炮也有少量出售給了伊朗、利比亞或敘利亞。在20世紀80軍代末期,240毫米的M-1985多管火箭炮也出口伊朗並獲準在沙希德.巴格里工業公司生產,新產品(改動很小)被命名為Fair-3,即Fadir-3。據說,伊朗曾通過大馬士革向黎巴嫩真主黨提供過36門這種火炮。到目前為止,以色列情報部門還沒有掌握它們是否已經針對以色列進行了部署,但這個問題一直是以色列國防軍的心腹大患。目前還不清楚240毫米M-1991多管火箭炮系統(該系統使用了不同於M-1985的新型發射架)是否也曾出口到國外。如果確有其事,接收國可能包括伊朗、利比亞與敘利亞。

配備布置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620部隊的若干遠程火炮旅逐漸從第1、2與5軍防區內前移。20世紀90年代末,江東炮兵集群經過再次整編被編入彈道飛彈司令部,它下屬的炮兵旅則被調整到620炮兵集群,部署在非軍事區的前沿部隊。第2軍將許多170毫米自行火炮與240毫米多管火箭炮部署到靠近非軍事區的特別加固炮兵陣地,尤真是在開城地區。

6

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另一個變化是,朝鮮人民軍根據任務的不同,再次調整了遠程炮兵部隊的編制,也就是按地理位置及所擔負的任務將火炮與多管火箭炮系統和每個遠程火炮旅進行混編。總的來說,目前每個遠程炮兵旅都下轄3個170毫米自行火炮營和3個240毫米多管火箭炮營。
根據韓戰時期得到的教訓,並按照所謂的“四條防線”的國家軍事政策,朝鮮加固了眾多防禦工事,真中便包括在非軍事區邊緣建立起的一個以東海岸到西海岸的加國防禦體系,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非軍事區附近的複雜地形來修建建加固炮兵陣地

炮兵要塞

加固的炮兵陣地是朝鮮人民軍防禦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讓至少三分之二的炮兵部隊都能夠直接對韓國進行打擊,朝鮮在非軍事區附近構築了前沿要塞。加固軍事據點集中在朝鮮人民軍的第一、二、三條防線與後方重要地區。據推測,在第2與4軍的防區內共有500多個加固炮兵陣地。

從總體上來看,加固炮兵陣地大致可分成幾類,根據不同的條件又可以分出更多的次要類型。憑藉地利,非軍事區北側散布著許多火炮掩體,它們或是經過改造用於存放火炮的天然岩洞,或者是人造地道。

Y型掩體位於板門店北部的開城地區。這種掩體用於彌補山體走勢的缺陷,因為當地山體的一些特徵無法滿足朝鮮人民軍進攻或防禦需要。這些掩體由預製水泥件構成,還覆蓋著岩石與泥土。朝鮮人民軍可以從這些地方向西部走廊、金浦半島地區及江華島上的目標發射炮彈。朝鮮人民軍把能夠襲擊漢城的大多數遠程火炮都部署在了這裡。

朝鮮人民軍還在漢城東北部的Chorwan走廊地區用預製水泥件建造了由泥土和岩石覆蓋的掩體。加固型炮兵陣地的構成主要有:炮台、人員掩體、彈藥庫、指揮中心、防護壕與交通壕、牽引車掩體、戰時電網與雷區。每個炮台又包括炮座、炮手掩體、彈藥壁坑、斜軌、連線通道與胸牆。

掩體入口是水泥門柱與門梁,上面還有鋼門。有的門只是鋼製外殼,裡面灌注水泥。入口兩側與上部的護牆能夠阻止相鄰斜坡下滑。這種陣地內部的每個炮位都有地道與壕溝相連。許多更大的加固炮兵陣地還有通風系統及核生化防護系統。

4

一般說來,加固炮兵陣地的設計方便所有火炮向不同目標射擊。陣地前面的每個射擊位置都有一個加固的或削平的岩石襯墊,襯墊四周被很高的堤牆環繞。堤牆一般都是用建設陣地期間挖出的泥土和石頭堆積起來的。有時堤牆還經過水泥牆加固。儘管大多數火炮,尤其是多管火箭炮,都要在堤牆內進行發射,但也可以在掩體入口處發射。

朝鮮人民軍大量使用加固型炮兵陣地使韓美軍隊的炮火反擊任務變得更為艱難,讓韓美軍隊在衝突發生後無法消滅朝鮮的遠程火炮.

在過去的10年裡,韓美軍隊用於對付朝鮮加固炮兵陣地的主要武器是美軍研發的深鑽地炸彈,如BLU-109、EGBU-27、GBU-31、“傑達姆”、B61-k11等。韓美兩國空軍已經制定了一套用深鑽地炸彈對已查明的加固型炮兵陣地進行綜合打擊的計畫,其目的是,破壞陣地或阻塞入口並為陣地設定障礙。

射程超遠  

據美國“環球安全”網站猜測,“谷山”大炮與一些俄制(前蘇聯製造)的海岸大炮十分相像,其行走裝置為坦克底盤,採用無炮塔設計,火炮後部還裝備有2個大型助犁,用來抵消發射時的後坐力。

報導稱,目前“谷山”大炮已經發展出M-1979和改進型M-1989兩個型號。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朗曾從朝鮮進口了一批M-1979型“谷山”大炮。

當時伊朗軍隊用該炮發射火箭助推榴彈,可對60公里距離上的目標進行猛烈轟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伊朗在彈道飛彈方面的劣勢。有一種觀點甚至認為,“谷山”是當時射程最遠的大炮。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朝鮮軍隊進一步加強了火炮力量。根據韓國軍隊在1998年的評估和分析,外界猜測,當時朝鮮軍隊已在多個戰略地區部署了“谷山”大炮和240毫米口徑火箭炮。

雖然西方認為“谷山”大炮沒有裝備自動裝彈機,每5分鐘只能發射1到2枚炮彈,無法實現快速射擊,但韓國方面認為,朝軍炮兵如果將“谷山”大炮靠前部署,和重型火箭炮搭配使用,仍可“在一分鐘內對首爾及其周邊地區傾瀉上萬枚炮彈”,已經具備了戰略威懾屬性。

炮戰利器

火炮一般被定位為戰術武器,主要用於對地火力支援和壓制,不過“谷山”大炮在射程和威力方面都具備海岸炮或海軍炮的特徵,十分適合“島嶼炮戰”之類的作戰環境。

1

在此次朝韓炮戰中,雖然外界並不知曉朝軍動用了什麼型號的火炮,但可以相信的是,延坪島肯定處於“谷山”大炮的火力覆蓋範圍內。有分析認為,如果朝軍為“谷山”大炮配備加固掩體,那么在與韓國的先進自行火炮交手時,“谷山”未必會落下風。

雖然“谷山”大炮沒有先進的觀瞄系統和自動裝彈機,射擊精度和射速也不如韓國的K-9自行榴彈炮,但這些欠缺在島嶼炮戰中並不明顯。因為延坪島距離朝鮮海岸僅有11公里且面積較小,島上的炮兵掩體和軍事設施都是固定目標,可能早被朝軍炮兵摸透。一旦雙方爆發衝突,朝軍炮兵只需要根據預設坐標射擊,即可予以重創。
此次朝韓炮戰中,韓軍在延坪島上的K-9火炮掩體乃至火炮陣地同時被命中,也從側面說明朝軍提前做了不少功課。

韓美聯軍面臨的威脅

據估計,在朝鮮人民軍的1100門大口徑遠程火炮中,已710門是170毫米自行火炮,另已390門是240毫米多管火箭炮。這些裝備大約有80%(約876門)部署在平壤至元山防線的南部地區,其中有636門火炮部署在第620部隊、第2及第4軍。這636門火炮炸有408門為170毫米自行火炮和228門240毫米多管火箭炮。

按照朝鮮人民軍發揮最大戰鬥力估算,實際上朝鮮人民軍不大可能在戰鬥打響後的12至24小時以內一直保持如此高效的射擊狀態,因為隨著反擊炮火的出現,以及朝鮮人民軍很可能出現的部隊疲勞、機械故障、保養需求、彈藥供應、人員傷亡與火炮磨損等問題,都使之無法繼續保持最高效的射擊狀態。由於種種因素,朝鮮人民軍火炮部隊的射擊效率(發射炮彈總重量)將在24至48小時內減少至最大值的75%,並在隨後會進一步降低到30%至60%(視戰爭進程——尤其是地面部隊的態勢而定)。

在衝突的初級階段,有很多重要的地區可能會成為朝鮮人民軍遠程火炮的目標,其中包括韓國的軍隊集群、韓國的預備隊、重要軍事設施、美軍及其軍事設施等目標。為了獲得宣傳優勢並達到良好的心理影響效果,朝鮮人民軍還會使用遠程火炮斷斷續續地打擊漢城。

4

由於無法評估朝鮮總參謀部的作戰意圖和計畫,“蛙”-5/7戰場支援火箭、“飛毛腿”飛彈及“勞動”彈道飛彈等大規模殺傷武器沒有列為我們的評估對象。在過去五年中,已有1個“蛙”營(或炮兵連)部署在靠近非軍事區的第2軍的防區。很顯然,此舉說明朝鮮很可能使用這些武器對漢城地區的目標實施打擊。如果戰爭一旦爆發,朝鮮人民軍很可能用大多數“蛙”一5/7對漢城北部地區目標進行打擊。儘管少量的“飛毛腿”飛彈會用以打擊漢城,但大多數“飛毛腿”飛彈將與“勞動”彈道飛彈一同對位於韓國全境的美軍設施實施縱深打擊。

韓美聯軍聯合司令部早已將朝鮮人民軍的遠程火炮視為需要消滅的首要目標。不單是地面部隊,韓美空軍也視這些目標及加固型炮兵陣地為“眼中釘”。鎖定一個已知的火炮系統用時不到10分鐘。M一1978型火炮在使用時有“發射”及“機動”兩種狀態,正因為這種設計要求,該炮的放列、發射及機動時間都比普通火炮長,因此比較容易對付。經過改造的M-1989“Chuche-po”自行火炮的放列、發射與機動時間則要短一些。而240毫米多管火箭炮是最難鎖定的目標,因為它可以迅速地進行放列、發射及機動,它將是韓美聯軍面臨的最大挑戰。

如果加上朝鮮人民軍100毫米或更大口徑、能夠穿越整個非軍事區的火炮,那么朝鮮人民軍最初每小時可以發射30萬到50萬發炮彈。可以說,無論韓美聯軍的作戰計畫如何周密,韓美軍隊在衝突爆發後的幾個小時內都將遭到朝鮮人民軍火炮部隊的有力打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