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

“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

“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系武船為中國科學院打造,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2009年12月,在北京簽訂建造契約,2010年10月開工建造,2011年5月進入船台總裝。“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各項指標均一次檢驗合格,實現完整性下水。後續將進入碼頭安裝掃尾及系泊試驗階段,預計2012年下半年即可出海遠航。

組成結構

“科學”號“科學”號

“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船長99.5米、寬17.8米、深8.9米,排水量約4600噸。在12節航速下,續航力15000海里,最大航速可達15節。在海上自給自足可航行60天。船上配有先進的可控被動式減搖水艙系統,能夠抵禦12級大風。裝配的升降鰭板、側推加蓋及翻轉機等設備,均為國內首創。

套用領域

“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將重點用於西太平洋及周邊海域科考,可為我國提供海洋地質、生物與生態、大氣等綜合科學考察信息。這艘先進的科考船,還將成為我國深海遠洋科考探測研究平台。

“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總工程師於建軍介紹,“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建成後,將成我國綜合性能最先進的科考船,與已開發國家已建和將建的科考船處於同等水平。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表示,“科學”號綜合海洋科考船將大大提升我國海洋科考觀測能力與研究水平。

航行測試

科學號考察船科學號考察船

該船於2011年11月30日下水,2012年5月28日進行了傾斜試驗,2012年6月14~20日進行了海上航行試驗。各項測試結果表明,該船設計和建造十分成功,不僅空船重量、快速性、操縱性、噪聲振動等主要性能全部達到設計要求,而且船舶綜合布置、快速性指標、抗風穩性、電站負荷、船舶油耗、定位能力、動力系統的可靠性、生活環境舒適度均達到或超過國際同型船的水平,獲得了船東的較高評價。據了解,該船將於今年9月正式入列,開始參與海上科考活動。

2014年4月8日,中國最先進海洋科考船“科學”號啟航赴西太平洋,執行中科院“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相關科考任務。“科學”號長99.8米,寬17.8米,總噸位4711噸,續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被稱為海洋上的“移動實驗室”。“科學”號首航儀式在青島中苑碼頭舉行。

主要事件

中國科學號科考船在沖繩海槽作業遭日艦阻撓
中國最先進的海洋科考船“科學號”日前抵達沖繩海槽,考察深海海洋環境與生態系統,而日本海上保全廳巡邏船聲稱中方船隻連續兩天進入了日方所謂的專屬經濟區,要求中方停止科考。

“科學號”12號清晨抵達作業區,對沖繩海槽熱液區的熱液噴口、周圍海域物理化學環境,進行現場原位觀測和取樣分析。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海上保全廳巡邏船12號和13號連續兩天發現“科學號”,在沖繩縣久米島附近、所謂的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疑似海洋調查活動,那霸海上保全總部說,日方巡邏船要求“科學號”停止活動,稱未經允許不得在日本專屬經濟區開展調查活動,但中方未作回應。

科學號科學號
“科學”號考察船在西太平洋布設200公里深海潛標

2014年10月21日,我國最先進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圓滿完成西太平洋科學考察航次,順利返回青島奧帆基地碼頭。在這個科考航次中,我國首次在大洋成功大規模布放深海潛標陣列。

“科學”號考察船圓滿完成在西太平洋的一次科考航行,航行中布放了總長度近200公里的深海潛標。這些潛標和船上的設備對在西太平洋關鍵海區開展了系統的物理海洋、海面氣象、海氣邊界層、高空氣象、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光學與微波遙感等多學科綜合觀測和實驗。航次成果將進一步深化對西太平洋海域水文、氣象等要素的時空分布、變化規律的認識。中科院海洋所稱這次航行的主要任務時研究氣候變化規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