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號探測器

“火星”號探測器

“火星”號探測器是蘇聯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系列(見空間探測器)。

“火星”號探測器

正文

蘇聯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系列(見空間探測器)。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和它周圍的空間,從 1962年 11月到1973年8月共發射7個,其中2個探測器的軌道艙飛越火星,2個探測器的軌道艙越過火星後進入日心軌道,另3個探測器的軌道艙進入繞火星軌道,成為人造火星衛星;探測器的一個著陸艙落到火星表面,2個著陸艙在火星表面軟著陸。“火星”號探測器由軌道艙和著陸艙組成,軌道艙內為探測器的主要系統和設備,著陸艙有逼近火星飛行時探測火星的科學儀器。探測器在發射過程中測量地球外大氣層,在向火星飛行中探測行星際空間環境,在到達火星附近時,從不同高度觀測火星表面。探測器的著陸艙在火星表面軟著陸後,測量火星表面的化學和物理特性,向地球發回火星的電視圖像。探測器首先被送入停泊軌道,然後點燃末級火箭,飛向火星或行星際空間。“火星”1號於1962年11月1日發射,總長3.3米,重893.5公斤,它首次實現了與地球的遠距離通信。1971年5月19日和28日分別發射“火星”2和3號,均重4650公斤。2號在11月27日分離出著陸艙,落到火星表面,軌道艙進入繞火星軌道,成為人造火星衛星。3號的著陸艙於12月2 日完成了航天史上第一次在火星南半球表面的軟著陸。“火星”3號的軌道艙在繞火星軌道運行期間,把著陸艙傳送的信息和圖像轉發到地球。2、3號探測器的聯合軌道飛行和對火星及其周圍空間的考察持續了8個多月。1973年7~8月間,蘇聯連續發射“火星”4~7號4個自動行星際站,各重約4650~5250公斤。

“火星”號探測器“火星”號探測器
“火星”4號在距火星 2200公里處飛越火星。“火星”5號進入繞火星軌道,成為人造火星衛星,並獲得首批火星表面的彩色照片。1974年3月12日“火星”6號的著陸艙在火星上軟著陸。它在下降過程中測量了火星大氣,並通過沿日心軌道運行的軌道艙把結果發回地球。“火星”7號在距火星1300公里處飛越火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