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男同性戀]

GAY[男同性戀]
GAY[男同性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些人口中所指的同性戀經常是指男同性戀,這是起因於忽略或者未意識到女同性戀也是同性戀群體的一部分。在西方50年代-60年代末,同性戀運動不分男女,都叫做”Gay Movement”,換句話說,男同性戀固然叫做”Gay”,女同性戀也同樣稱為” Gay”。從70年代開始,Gay漸漸開始僅指男同性戀。

基本信息

同性戀定義

同性戀是指的是同性間的愛戀,同性愛情是愛情的一種。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和無性戀都是正常的性取向。在不同的國家區和時期,同性戀占人口的比例有所差異。有時,同性戀可能多於異性戀。實際上,每個人都對同性和異性有著不同程度的好感和愛慕。

另外,一些男青年人正值青壯年,他們性亢奮到男女通吃,特別是面對一些弱小、性格陰柔、身材苗條偏向女性的男孩子或男性青少年,這些性亢奮者往往將其視為女性或具有女性美的男孩子,並和其正常交往,這是一種常見的性行為心理。絕非疾病。這些性亢奮人群中的其中一部分人或為雙性戀者(指能正常接受男性伴侶、同時也能正常接受女性伴侶的人),而另外一部分則為同性戀者。

西洋詞源

歷史

GAYGAY

Gay這個字擁有關於性方面的意義至少是從十九世紀開始(而且可能還要更早),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女性與男性倡伎被稱呼為“gay”(因為他們穿著得很艷麗)。於是到最後,“gay boys”(男伎)就變成了所有男性同性戀的稱呼。在美國,這個名詞可能來自於遊民社群(hobo community):一個年輕遊民,或者稱作“gay cat”或“geycat”,常常要和另外一個比較年長有經驗的遊民交好,以獲得學習與生存的機會。這種關係有性的暗含成分在裡面,因此“gay cat”就變成“年輕同性戀者”的意思。在這些最早的“gay”中最有名的是湯瑪斯·柯林伍德(Thomas Collingwood),他是一個胖嘟嘟有著小天使般臉孔的音樂家,在一段長期的失業下陷入生活困境當中。

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頒布新憲法,對發生男性同性性行為的人判處一到四年的監禁。卡爾·瑪麗亞·科爾特貝利撰文抨擊並抵制該法令,並首次創出單詞“homosexual”,以用來替代當時廣泛使用的帶有貶義色彩的“pederast”(雞姦者)一詞。卡爾·瑪麗亞·科爾特貝利希望他的新詞和對這個詞的解釋能對廢除德意志帝國刑事法第175條有所幫助,但該法條仍於1871年通過並施行。60年後,其成為納粹政府屠殺同性戀的法源。

單詞“homosexual”直接翻譯指“同性的”,來源於希臘語前綴“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詞根“sex”(表示“性”)。而其他的意指同性戀的辭彙,例如“homophilia”和“inversion”已經不再使用。

這個單詞後來被德國精神病學家,《性精神病態》(PsychopathiaSexualis)一書的作者,理察·克拉夫特·埃賓(RichardFreiherrvonKrafft-Ebing1840-1902)和其他的醫生接受,並將它作為醫學用語使用在病理學診斷方法中。

發展

隨著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homosexual”開始成為對醫學臨床研究中被用來指代一種精神疾病的稱呼。因為這個緣故,在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於1973年將“homosexual”從精神疾病列表里刪除之前,“homosexual”一詞一直被同性戀者認為是一個帶有污衊性質的辭彙。因此,西方同性戀者很少使用“homosexual”這個詞來稱呼自己以及同性間的性行為。

後來,“gay”這個隱諱語開始流行起來,並受到同性戀者的認同,成為稱呼同性戀的一個更得體的一個稱呼。英文單字“gay”,本意指“感覺快樂的”,“使人高興的”,但原始的改意者已不可考。

19世紀,妓女開始被戲稱為“gaywomen”,與此同時人們把那些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稱為“gay”。

20世紀初,美國的部分同性戀開始使用“gay”這個詞作為自己自身的標籤,以區別於在病理和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的辭彙“homosexual”。

到了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同性戀群體強烈要求各個媒體在報導和播放涉及同性戀訊息時用“gay”取代“homosexual”,作為回應,“gay”這個辭彙開始逐漸被媒體接受和使用。但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如直到1989年,美國主流媒體之一的《紐約時報》才最終接受“gay”這個詞用以指稱同性戀。

現狀

“gay”通常被使用來指稱男同性戀者,而對於女同性戀者,由於受到第二波女性主義的影響,則更多使用了“lesbian”來稱呼,後者來源於古希臘的一個小島的名稱Lesbos(萊斯博斯島)。這個小島位於愛琴海中、土耳其西北部沿岸附近,多石山,是伊奧利亞人的一個重要居住地。公元前7世紀時,萊斯博斯島以其抒情詩人而聞名。在這些詩人中,最著名的是女同性戀詩人薩福(古希臘文:Σαπφ?;拉丁化:Sappho,約前630或者612~約前592或者560)。“Lesbian”本意指居住在該島上的人,但自薩福以後,“Lesbian”這個辭彙開始有了新的註解。19世紀末,醫學界開始使用“lesbian”來指稱與薩福有同樣性傾向的女性。從那時起,“lesbian”開始包含女性同性戀的含義,並被廣泛使用起來。

其他一些稱呼同性戀的英文詞語,例如“fag”、“faggot”、“homo”和“dyke”等,都是具有貶損意義的稱呼同性戀者的代稱。所興起的稱呼性少數社區的單詞“queer”本來也是具有貶損意味的詞語,但是隨著性少數社區內部的使用,這個單詞開始受到性少數社區的認同,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這個稱呼。

中文詞源

在中國歷史古代,並沒有“男同性戀”這個稱呼,而是使用其他的詞語表達。

歷史

斷袖”:語出《漢書·佞幸傳》,漢哀帝與董賢共寢,董賢壓住了哀帝的袖子,哀帝不忍驚醒他,用小刀割斷半截袖子而起。今仍有“斷袖之癖”一詞。

“龍陽”:《戰國策·魏策》中記載記載龍陽君為魏王拂枕席。例如張遴白《難游錄》中描述李旦對於鄭芝龍“芝龍少年姣好,以龍陽事之。”

“餘桃”、“分桃”:彌子瑕與衛靈公分桃而食。彌子瑕曾竊駕君車,罪刖。衛靈公在彌子瑕年老色衰,就向彌子瑕問罪說“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

其他尚有“男風”、“男色”、“走旱路”、“兔兒”等詞婉指男同性戀現象。李漁《肉蒲團》內記家童書笥、劍鞘,“兩個人物都一樣妖姣,姿色都與標緻婦人一般。”

男皇后:韓子高本名蠻子,出身低微,世代以做鞋為生。侯景之亂期間,蠻子寓居京城建康,時年16歲。有次還鄉的時候,無意碰上了陳蒨,也就是後來的陳文帝。陳蒨當時正要出任吳興太守,便問道:“願不願意跟我走,共享榮華富貴?”當子高抬起頭看見向自己問話的是位年輕英俊的將軍時,便點頭應允了。“子高膚理色澤,柔靡都曼,而猿臂善騎射,若風。及稍長,頗有膽決,願為將帥,及平杜龕,配以士卒。文帝甚寵愛之,未嘗離於左右。”從此韓子高便作為陳茜的孌童,隨陳茜起居出入,很受陳茜的寵愛。陳茜曾對韓子高說:“人曰吾有帝王相,審爾,當冊汝為後,但恐同性致嫌爾。”子高叩頭曰:“古有女王,當亦有男後。明公果垂異恩,奴亦何辭作吾孟子耶?”雖然最終沒有封子高為皇后,但這是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在歷史上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可見他倆情愛之深。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被稱為“精神戀愛”的一種真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髒的,認為愛情和性慾是相互對立的兩種狀態。柏拉圖戀愛重視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體的欲望,是一種真愛。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原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真愛,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的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圖堅信真正的同性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紅樓夢》中也屢次談及同性戀。第九回‘戀風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頑童鬧學堂’中,寶玉與秦鐘的關係親厚就引起書房內他人的詬誶謠諑,而渾人薛蟠更只是為了結交些契弟而假來上學讀書。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冷郎君懼禍走他鄉’中,薛蟠誤認柳湘蓮作風月子弟,被湘蓮騙至葦塘一頓好打。還有就是芳官的匈奴扮相引出了“玻璃”一詞,也是古時暗指同性戀的說法。

發展

在現代中文口語中,“同志”一詞漸漸演變為社會對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的代稱及該社群之間的正式稱呼(例如“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團體),但在其他場合下,該詞語的原意不變。也有人使用“同性愛”這一較中立、中性的近義詞。此外還有港澳粵語中,吸收英文單詞gay後衍生的“基”,用來指代同性戀。。台灣人則因為台語的“假”與“gay”諧音,俗稱男同性戀為“假”或“甲”。

在某些地區的方言中,還把男同性戀者稱做“飄飄”。在廣東福建地區,也有以結拜兄弟轉化而來含有同性戀意味的契兄弟稱呼。

現狀

隨著網路和同性戀酒吧的出現,更多的中文辭彙在同性戀社區內部出現。這些辭彙通常是非同性戀社區的人所不熟知的。例如在台灣,Motss(MemberOfTheSameSex)通常使用於BBS這種網路系統上。

男同性戀有其一套使用的名詞與用語。例如台灣同志文化術語裡較普遍的用語是“C貨”,是由英語“Sissy”及“Nancy”所衍生而來,指氣質陰柔的男同志;MachoQueen(金剛芭比)指外貌非常陽剛,身型健壯,但隱約有陰柔特質或動作及想法的男同志。另外如同於女同性戀者的“頂”與“底”,台灣男同戀者一般也分為“攻”(普通亦可稱‘哥’)、“受”(亦可稱‘弟’)兩種角色。但兩者主要的差別並不是女性化或男性化的程度,而是保護及依賴兩種概念,但一般而言,其區分是不明顯且無確實定義的,主要是排陰柔氣質的男性。

另外,因李安之電影《斷背山》奪得奧斯卡,“斷背”一詞亦成為同性戀之別稱。

中英文用法差異

英文用法

英文中gay可以做名詞與形容詞:

形容詞時:“Heisgay”(他是同性戀)的說法很普遍,極少有“Heisagay”這種名詞單數形式出現。

名詞時:一般以複數形式出現,描述群體,如“gaysandlesbians”(男女同性戀)。但是以單數或少量數形式出現的情況則相比較少很多,如"Heisagay"或者"Therearetwogays(有兩個同性戀)"。這種用法有時會顯示說話人帶有輕度貶義或打趣的情緒。

中文用法

中文中,在大陸地區“他是個gay”名詞單數的用法則很普遍。但也說“他是gay”。一般指的是男同性戀,但有時為了好聽,不叫同性戀,全叫成同志,因為這樣好旬比較文明一點了,但是“同志”這個詞漸漸的就轉義了,從而不在是指正常的人和你所不認識的陌生人了,就這樣意義轉變了,叫你不認識的人的時候不說是直接稱呼了,不在說“唉,這個同志!”而女的在大陸也稱為是同性戀,用的拉子說的比較多。

綜述

不同的地區和歷史時期,同性戀的比例有所差異。有時,同性戀多於異性戀。在古希臘,人們普遍認為同性愛情屬於真愛,這集中反映在柏拉圖式愛情中。不過,在中世紀的歐洲,受基督教的影響,同性戀一度被反對。在中國古代,曾一度盛行反映男性戀愛的男風,出現了斷袖等膾炙人口的典故。舊時常將男性戀情稱為外情,在同性朋友之間,可以稱為情友。

近代以來,受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同性戀一度被認為是心理障礙。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錯誤已經得到澄清。為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一些國家和地區通過了同性婚姻,體現了現代婚姻的多元化發展。

名詞解析

男同性戀

GAYGAY
男同性戀並不一定扮演固定的角色,沒有人規定他必須是主動方(攻)或必須是被動方(受),這完全憑每個人的喜好,你可以今天是攻,明天是受,只要你喜歡就夠了。下面是大體的名詞解釋:

Gay=同性戀者(尤指男性,有時泛指男女)
GayBar=同性戀酒吧
GayDar=同志感應同類的雷達,準確度依觀察者的經驗及被觀察者而波動誤差

角色分類

1號=1仔=Top=攻=葛格=槓槓=性行為中的施動者
0號=0仔=Bottom=受=底迪=圈圈=性行為中的受動者
10號=可同時當1仔和0仔的同志(中國用語)
0.5號=可同時當1和0的同志(中國用語)
Member(mb)=男同志互相識別對方同志身份的稱呼,例如在網路通訊程式MSN上確定對方是否男同志時會問:AreYouMember?(香港用語)
哥哥=契兄=男同志關係中的照顧者
弟弟=契弟=男同志關係中的被照顧者

相關專有名詞

據點=公司=男同志聚集的公園,例如台北228紀念公園
BF=BoyFriend=B=男朋友
=Bear=男同志中體態比較胖壯體毛多者
=男同志中體態比較瘦弱者
=男同志中體態比較精壯成熟者
=男同志中體態比較結實健壯者,比“狼”更壯一點
=男同志中體態比較圓圓可愛者
阿姨=男同志中輩分較高的0號男同志
中年熊=男同志中40歲以上體態比較胖壯體毛多者
飄飄=男同志(四川方言)
FB=FuckBuddy
SM=性虐待
MB=MoneyBoy男妓,金錢男孩(俗稱鴨),舊稱相公、象姑
BL(男男之間的戀情)=boys'love(日本動漫術語)
C=指同志中比較女性化的人
CD=同志中愛易裝的人,比如0號有個別的愛穿女裝
兔子,玻璃

社會認識

男同性戀男同性戀
1989年10月1日,丹麥成為第一個認可同性結合(same-sexunion),允許同性伴侶進行登記的國家。
1996年,夏威夷一法院推翻了州禁止同性婚姻,將婚姻限定於異性之間的州憲法條文,這一判決引發就這一問題的全國討論。
1996年,柯林頓簽署“婚姻保護法案”,聯邦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授權各州可以拒絕認可其他州的同性結婚證書的合法性,共有38州頒布了相類似的州立法。
2000年,美國佛蒙特州州長霍華德·迪安簽署法律,允許同性夥伴之間的“公民結合”(civilunion),佛蒙特成為美國第一個認可同性結合的州。“civilunion”是由佛蒙特州創造出的新法律關係,自此後被廣泛使用。
2001年1月1日,荷蘭成為第一個法律認可同性婚姻的國家,同性婚姻家庭享有傳統家庭所享有的一切待遇。
2002年,挪威瑞典、冰島、德國、法國和瑞士認可同性結合(same-sexunion)登記註冊,賦予其大部分傳統家庭所享受的權利,其中瑞典允許同性家庭收養孩子。
2003年1月30日,比利時繼荷蘭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但這部法律禁止同性家庭收養孩子。
2003年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對“勞倫斯訴德克薩斯”(Lawrenceetal.v.Texas)一案的判決,這個判決為同性伴侶爭取法律權利(包括結婚)鋪平了道路。
2003年6-7月,加拿大的安大略湖省和哥倫比亞省允許同性戀者結婚。
2003年11月18日,麻薩諸塞最高法院在Goodridgeetal.v.DepartmentofPublicHealth一案中判定:禁止同性結婚違反麻薩諸塞州憲法,並給立法機關180天的時間更改法律。
2004年2月4日,麻薩諸塞州最高法院重申兩種婚姻間的平等地位和表達是“必須”的,這就意味著要么婚姻適用於同性間的結合,要么不認可各種婚姻形式,只承認所有伴侶間的“公民結合”,這個判決在2004年5月18日生效。按照相關法律,如果試圖推翻法院判決的州憲法修正案至少需要經過州立法機關和公投後才可能通過,即使通過了,也須到2006年才可執行。
2004年2月12日–3月11日,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新當選的市長GavinNewsom和其他官員開始於舊金山市發布“婚姻證書”。女同性戀激進分子PhyllisLyon和DelMartin是第一對“結婚”的同性伴侶。在加州最高法院,要求舊金山暫停簽發同性婚姻證書以作進一步決定前,共有4161對同性伴侶領取了結婚證件。
2004年3月29日,麻薩諸塞州通過立法禁止同性婚姻,但承認“公民結合”,賦予同性伴侶部分權利。
2004年5月18日,麻薩諸塞州最高法院就Goodridgeetal.v.DepartmentofPublicHealth一案的判決產生法律效力。
2004年12月9日,紐西蘭國會多位本來反對議案的議員轉為支持態度,以過半數通過同性戀者及同居人士的公民結合可以享有與合法夫婦等同的法律地位。有關法律將於2005年4月26日正式生效。
2005年6月28日,加拿大國會下議院通過同性婚姻法案,仍然有待參議院通過和英國君主的批准。
2005年6月30日,西班牙下議院第二次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推翻參議院一周之前否決此法案的決議。通過後需要一些時日在政府檔案中記錄公布。7月2日頒布,7月3日起正式成為第三個全國性認可同性婚姻的國家。
2005年7月19日,加拿大參議院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的提案。幾小時後,加拿大最高法院負責人在提案上籤字,使其成為該國一項正式法律,也使加拿大成為繼荷蘭,比利時與西班牙後世界上第四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
2005年12月5日,英國正式允許同性伴侶登記。在公民伴侶關係法案下,希望建立夥伴關係的伴侶必須在當地政府登記,以享受和異性夫婦同等的待遇。
2006年11月,在南非憲法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合憲的一年後,南非議會通過了民事結合法令,南非成為世界第5個、非洲第1個允許同性結婚的國家。
2008年5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判決支持同性婚姻,加州正式對同性伴侶開放註冊,該州一度成為美國第2個允許同性結婚的地區,但半年後旨在顛覆同性婚姻的8號提案被通過。
2008年11月,在美國康乃狄克州高等法院於2007年作出同性婚姻合憲的判決一年後,康乃狄克州開始為同性伴侶發放結婚證,該州成為美國第2個允許同性結婚的地區。
2009年1月,在頒布同性民事結合法案後的16年後,挪威上議院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挪威成為世界上第6個允許同性結婚的國家。
2009年4月,瑞典議會通過同性婚姻法令,給予同性情侶包括收養、宗教儀式、人工授精在內的全部民事權利,瑞典成為世界上第7個允許同性結婚的國家。
2009年4月,美國愛荷華州最高法院究”Varnumv.Brien“一案做出判決,禁止同性結婚的法令違反該州憲法精神,該判決將於4月24日正式生效,該州成為美國第3個允許同性結婚的地區。
2010年3月3日美國首都華盛頓承認同性婚姻。
2010年3月4日起墨西哥首都法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
2010年6月27日,冰島頒布相關法律,正式承認同性戀婚姻合法。同一天,冰島女總理約翰娜和她的長期女伴侶正式走入婚姻殿堂。
2010年7月15日,阿根廷參議院經過激烈辯論通過了允許同性戀婚姻的法案,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隨後頒布這部法案,標誌著拉美地區首部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律正式實施。
2010年8月1日,德國正式承認同性戀婚姻,今後,德國同性戀者將享有與異性戀夫婦同樣的權利。
2013年2月12日,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了允許同性戀結婚及收養子女的法案。
2013年3月13日,當地時間12日,美國科羅拉多州議會批准一項允許同性戀者結婚的法案。至此,科羅拉多州與美國另外八個州一道,成為允許同性婚姻的州。科羅拉多州眾議院12日以39票比26票通過這項允許同性結婚的法案。該法案拓寬了科州法律以前對婚姻的界定範圍,從允許異性戀者結婚到如今同樣也允許同性戀人士結婚。
據悉,科羅拉多州議會此前就同性婚姻法案進行過幾次表決,但由於之前是共和黨人主宰多數議席,此問題屢屢受阻。2011年11月換屆選舉,民主黨人奪下該州眾議院多數席位,確保了如今法案得以通過。

用法

狹義的gay只有指稱一個傾向與其他男人進行性關係情感關係的男人。廣義的gay則同時指稱傾向和他們相同性別的人進行性關係或情感關係的男人與女人。(不過關於這點有一些爭議,所以有人會使用"lesbians and gay men"這個詞。請見同性戀。)至於雙性戀倒底有沒有包含在這些用法裡面,也是一個受到爭論的議題(請見雙性戀)。

有些人宣稱gay是從“Good As You”這句話的首字母縮略來的,不過這是一個根據gay這個字推斷回去而來的假詞源說。

另外一個民間詞源說法是認為與Gay Street有關,它位於紐約的西村,而西村與同性戀文化有連結。根據檔案紀錄顯示,這個名詞似乎曾經在1940年代以暗號的形式存在於紐約。“Are you gay?"這個問題表示了可能比局外人看起來還要更多的意涵在裡面。

根據華盛頓州安全學校聯盟(the Safe Schools Coalition of Washington)的《給學校職員的專業辭典》上所說:

Homosexual:避免這個名詞的使用;它太臨床醫學、遙遠與古老了。有時候在指稱同性戀行為的才適合使用(不過same-sex是個更好的形容詞)。當指稱人的時候,與指稱行為相反地,homosexual被認為是一種貶低,而gay以及lesbian才是比較好的名詞,至少在美國西北部是如此。

因此Homosexual這個詞在一部分人眼中也屬於“政治不正確”(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辭彙。

大眾態度

反對與排斥

由於男性之間不能生育,一些人認為同性戀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違反自然的。有時,他們面臨父母、妻兒的壓力。

理解與支持

隨著人們對愛情概念理解程度的加深,同性愛情贏得越來越多人的讚賞。由於男同性戀者之間更重視的是精神的溝通和交流,因而被信奉柏拉圖式愛情學說的人奉為真愛。

中國男同文化

台灣

台灣,gay已經普遍成為男同性戀社群內部用來指稱自己的術語之一,而在社群外部也同樣能夠接受這種用法。不過,gay始終沒有同時成為指稱女同性戀用的術語,或者至少沒有被廣泛接受。女同性戀社群會稱自己為拉子。而通常在講到gay這個字時,拉子會是其相對稱的用語。

目前在台灣,gay這個英文字並沒有準確的中文翻譯。有些人認為同志是gay的一個可能翻譯詞,但是同志在台灣的使用脈絡下包含了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者甚至是如BDSM這類的性異議者,而gay則只有指稱男同性戀。正因為大家無法在gay的中文翻譯上達成共識,在台灣還是廣泛普遍地使用英文字的gay。

香港

在香港,gay的中文翻譯是基佬。但是這箇中文稱謂因為經常被人以嘲諷的口吻使用而帶有貶損色彩。

大陸

gay在大陸用法中也一般不指女同性戀,女同性戀稱呼情況與台灣相似。正式文章中很少出現英文原文,用同性戀(者)或男同性戀(者)代替,現在也經常出現“同志”一詞。

知名男同人士

文學藝術

白先勇,台灣作家,著有《孽子》一書田啟元,台灣劇作家關錦鵬,香港導演李幼新,台灣影評人陳俊志,台灣紀錄片導演林奕華,香港文化界人士許佑生,台灣作家三島由紀夫,日本作家塔賴爾·阿爾文·麥卡尼(Tarell Alvin McCraney),劇作家布萊特·伊斯頓·艾利斯(Bret Easton Ellis),小說家和劇作家大衛·艾伯肖夫(David Ebershoff),作家和編輯

演藝界

張國榮,香港藝人蔡康永,台灣藝人、作家溫特沃什·米勒:《越獄》主演艾爾頓·約翰:音樂藝術家
林一峰,香港歌手黃耀明,香港知名音樂人,人山人海音樂廠牌創辦者,2012年演唱會公開承認其同性戀者身份瑞奇·馬丁,波多黎各拉丁歌手亞當·蘭伯特,美國著名流行歌手,2009年於滾石雜誌採訪時公開出櫃馬克·菲海利,Westlife成員吉姆·帕森斯,美國電視和電影男演員,《生活大爆炸》主演吳彤,香港創作歌手喬治·武井,日本裔美國演員安德森·庫珀,美國CNN主播瑞恩·墨菲,作家,導演,製片人特洛耶·希文,澳洲小正太,在《X戰警》中飾演少年金剛狼。曾來中國湖南參加《天天向上》節目李·丹尼爾斯,美國演員伊恩·麥凱倫,美國演員吉列爾莫·迪亞茲(Guillermo Díaz),演員莫里克·潘克利(Maulik Pancholy),演員,曾出演《我為喜劇狂》等劇鄧尼斯·奧海爾(Denis O'Hare),演員史蒂夫·格蘭德(Steve Grand),音樂人,鄉搖界第一位公開出櫃的男同志歌手凱爾·亞伯拉罕(Kyle Abraham),編舞師和舞蹈演員喬·曼泰羅(Joe Mantello),導演和演員維克多·加伯(Victor Garber),演員保羅·拉克諾(Paul Iacono),演員安德魯·斯科特(Andrew Scott),演員,曾演過《神探夏洛克》中的莫里亞蒂,現已宣布出櫃約翰·巴洛曼,演員 尼爾·派屈克·哈里斯,美國演員馬特波莫,美國演員

政治界

陳志全,香港電視及電台節目主持、香港人網行政總裁,是香港第一位公開承認為同性戀者的立法會議員羅達倫,美國加州坎貝爾市市長,美國最年輕的亞裔市長,也是最年輕的公開為同性戀者的市長米爾克,舊金山市政府官員埃利奧·迪呂波,比利時首相

體育界

傑森·科林斯:NBA老將馬修·米查姆,澳大利亞跳水運動員約翰尼·威爾,美國男子花樣滑冰選手加瑞斯·托馬斯,英國橄欖球星托馬斯·戴利,英國跳水運動員

學術界

內特·希爾文,統計學專家、作家傑克·安德拉卡,他發明的測癌試紙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博覽會”上榮獲頭獎

科技界

皮特·西桑,Toktumi CEO克里斯·休斯,Facebook聯合創始人蒂姆·庫克,蘋果執行長彼得·泰爾,Facebook早期投資人、創始人基金合伙人湯姆-考茨(Tom Coates),雅虎前布里豪斯實驗室產品負責人喬爾-西姆海,婚戀套用Grindr創始人傑森·高德伯格(Jason Goldberg),Fab CEO兼聯合創始人喬恩-霍爾(Jon Hall),Linux International執行主管阿蘭·麥席森·圖靈 ,英國著名數學家、邏輯學家、密碼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

時尚/設計界

索姆·布朗(Thom Browne),時裝設計師馬克·雅各布(Marc Jacobs),時裝設計師湯姆·福特,設計師 Richard Buckley,《Vogue Hommes》前總編 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創始人

商界

Simon Halls,好萊塢經濟公司CEO

同性戀影片

經典影片

國家/地區 電影
中國 《藍宇》 《霸王別姬》 《春光乍泄》 《艾草》 《喜宴》 《孽子》
美國 《紅杉林》 《欲蓋弄潮》 《斷背山》 《支撐》 《旅程》 《天佑鮑比》 《佩德羅》 《米爾克》 《你好,再見》 《難以抗拒的真愛》 《周末3天》 《男孩別哭》 《不羈的天空》 《男國少年夢》 《天雷勾動地火》 《Johns》 《水彩畫》 《17歲的疑惑》 《朋友和家庭》 《被愛的特魯》 《單身》 《拯救我》 《費城故事》 《胸牌》 《初學者》 《如果世界是我的》 《燃燼八月》 《錯愛》 《抱緊眼前人》 《養子十五歲》 《閃亮的日子》 《午夜牛郎》 《東區故事》 《比利的好萊塢之吻》 《愛的羅曼史》 《第八號提案》 《收拾好你的東西》 《暈基浪》 《外出就餐》 《迷情海岸》 《Bridegroom:再見,我的新郎》
英國 《如意郎君》 《迷情站台》 《周末時光》 《愛的初體驗》 《莫里斯的情人》 《豎起你的耳朵》 《神父同志》 《吐司》 《愈愛愈美麗》 《我美麗的洗衣店》 《同窗之愛》
法國 《和其他人一樣》 《巴黎小情歌》 《口味問題》 《野蘆葦》 《愛上驗屍官》 《偷馬賊》 《不安的少年》 《青春夢裡人》
西班牙 《性福農莊》 《基佬大廚》 《男得有情天》 《不良教育》
其它 《兄弟之情》(巴西) 《夏日風暴》(德國) 《錯愛遲來》(荷蘭) 《一長一短》(德國、丹麥) 《同志偵探四部曲》(美國、加拿大):《冰藍布魯斯》、《死亡真相》、《系統震撼》、《第三個被曝光的人》 《愛英格的男人》(挪威) 《暹羅之戀》(泰國) 《水晶男孩》(英國、愛爾蘭) 《雙面羅密歐》(德國) 《鄉村教師》(法國、德國、捷克) 《迷失天堂》(越南) 《幸運藍》(瑞典) 《46億年之戀》(日本) 《愛情流彈》(義大利) 《暗之光》(以色列、美國、巴基斯坦) 《黑色兄弟情》(丹麥) 《好奇天使心》(比利時) 《烈焰焚幣》(阿根廷) 《我的軍中情人》(以色列) 《窗外有男天》(澳大利亞) 《G檔案》(法國、比利時) 《我愛你莫里斯》(美國、法國) 《男欲天堂》(義大利、土耳其、西班牙) 《王爾德的情人》(義大利) 《天鵝絨金礦》(英國、美國) 《心底的逆流》(秘魯、哥倫比亞、法國、德國) 《軍官與男孩》(荷蘭) 《神秘肌膚》(美國、荷蘭) 《黑夜過後》(英國、加拿大) 《愈壞愈要愛》(法國、瑞士) 《全蝕狂愛》(英國/法國/比利時)

電視劇

《同志亦凡人》、《戴上手套擦淚》、《皮囊》

其他電影

中國

《安非他命》《美少年之戀》《春風沉醉的夜晚》《東宮西宮》《基佬四十》(喜劇)《盛夏光年》《十七歲的天空》《河流》(台灣)《當我們同在一起[GoGoG-Boys]》(台灣)《夜奔》(台灣)(超感人的一部悲情電影)《永久居留》(香港)《愛到盡》(香港)《愛在水中央》(同志短片)《大佬愛美麗》(香港)《藍宇》《霸王別姬》(張國榮)

美國

《鄰家帥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我盛大的同志婚禮》《無聲風鈴》《外出就餐》)《離開我,記得我》《我想我是的》

日本
《boyslove》(劇場版分一、二部)《春風物語》《愛的言靈》《人間失格》《戀愛診斷》《御法度》《致不知何時的你》《禁斷之戀》《仆らの愛の奏で(我們的愛之協奏曲)》《戀愛診斷之破損的羽翼》《悸動青春》《毛衣》《施虐的戀人》《體育館寶貝》《虹色的硝子》(春風物語第二部)《妄想少女御宅系》(雖說是講腐女的但內含BL情節)《我的女友是腐女》(同上)《腐女警察》(同上)《腐女子彼女》(同上)(內有福山潤和日野聰的客串。)《西洋古董洋果子店》《戀愛暴君》(OVA)

韓國
《王的男人》《不後悔》《朋友關係》《情慾不羈路》《假面》《少年遇到少年》《霜花店》《欲望》《愛的蹦極》《你好我的愛》《兩個婚禮一個葬禮》

泰國
《曼谷之戀》

其他國家
《克里斯多福和同類》《只是愛的問題》《捨不得哥哥》《隱藏的戀情》《婚禮變奏曲》(西班牙)

動畫

世界第一初戀
純情羅曼史
戀愛暴君》(OVA)
《鋼索危情》
《間之契》
《西洋古董洋果子店》

英文單詞gay

英文釋義

1.快樂的,歡快的;輕鬆的,愉快的happyandfulloffun;cheerful
2.輕率的,不假思索的;放蕩的careless;thoughtless;onlyconcernedwithpleasure
3.同性戀的homosexual

基本要點

1.gay的基本意思是“快樂的,歡快的;輕鬆的,愉快的”“輕率的,不假思索的”,指徹底的無憂無慮,純粹的興高采烈或真正的精力充沛。
2.gay也可表示“(色彩)鮮艷,怡人,裝飾華麗”。
3.gay作“快樂的”解時,在句中用作定語或表語,作“輕率的”解時只用作定語。
4.gay的比較級是gayer,最高級是gayest。
5.作“同性戀的,放蕩的”解時,gay無比較級和最高級。

常用短語

gaydog
愛好社交活動的人amanwholikesocialactivities
gayLothario
放蕩的人;色鬼amanwhoisonlyconcernedwithpleasure

詞語辨析

gay,glad
這兩個詞的共同意思是“愉快的”。其區別在於:gay含有“輕鬆愉快,無憂無慮”和“活潑”等意味;而glad指一時的、強烈的喜樂而言。例如:
Thestreetlooksgaywithbrightflagsandcolouredlights.街上旗幟鮮艷,彩燈繽紛,顯出一派歡樂景象。
Iamgladtoseeyou.見到你我很高興。

同義詞、反義詞

[同義詞]animated,bright,brilliant,glad,joyful,rich,sportive,sunny,vivid
[反義詞]gloom,sad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