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戀者

男同性戀

男同性戀者的身體與生理構造與一般男性無異,他們在心理生理上較受同性(男性)所吸引。許多人口中所指的同性戀通常是指男同性戀,這是起因於忽略或未意識到女同性戀也是同性戀群體的一部分。英語通常稱男同性戀為gay, queer或homosexuals;中文的規範說法為男同性戀者,而一般口語中則常以男同志。

認同

從社會學角度看,同性戀是一種自我身份的認同,即男同性戀者認同自己傾慕同性的傾向。同性性行為不直接等同同性戀,例如士兵服役時因環境缺乏女性,為發泄性慾會與同行男性發生性行為,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同性戀。與法律定義上,“男同性戀”一詞傾向歸於男性之間的性關係。男同性戀的身份認同過程因人而異,有些在青春期察覺自己被男性所吸引,有人在青春期過後(如:投入社會工作後)才意識到自己同性戀的傾向,甚至有些人於跟女性交往後或結婚後,才發現自己不被女性吸引。男同性戀自我身份的認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極受社會認同的影響。基於同性戀與主流價值觀有衝突的緣故,同性戀者受到社會和大眾壓力的影響,造成同性戀者自我認同的主要障礙,同時帶來了一些家庭和社會問題。對比社會普遍對女同性戀者的接受程度,男同性戀者往往比較受到壓迫,這大概與男性間的性行為(如:肛交)有關。不少人認為插入肛門是有違大自然和肛門功能的行為,因而對男同性戀者產生格外反感。 值得一提的是假同性戀身份,由於在西方(尤其美國)男同性戀被認為是有較卓越的美感,因此有小撮從事時裝界的男性會假裝同性戀身份以搏取注意和認同。這與性傾向並無任何關係,只是一些人為了利益而採取的策略。
認同自己同性戀身份並向他人透露的過程稱為“出櫃”,緣自英文"Man in the closet"及"come out"二詞。有些人只在尋找伴侶時公開,有些人則選擇告訴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更有人會毫不掩飾自己的性取向,相反有些人一輩子也不願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同性戀身份公開程度因人而異,這主要取決於個別的選擇和喜好,或會隨社會風氣和接受程度而有所改變。社會中對同性戀的壓迫和歧視極為影響同性戀者出櫃的抉擇,例如在美國的恐同暴力事件對同性戀者構成了人身安全上的威脅,曾在美國軍隊實行的“不問,不說”政策即導致許多公開自己性身份的同性戀者被逐出軍隊。至現時為止,在法律上認同同性戀的國家仍是寥寥可數。

文化

中國對於男性同性戀有數種委婉說法:
龍陽:出自《戰國策·魏策》,其中記載龍陽君魏王拂枕席。例如張遴白《難游錄》中描述李旦對於鄭芝龍“芝龍少年姣好,以龍陽事之。”
斷袖:出自《漢書·佞幸傳》,漢哀帝董賢共寢,董賢壓住了哀帝的袖子,帝不忍驚醒他,用小刀割斷半截袖子而起。今仍有“斷袖之癖”一詞。
分桃彌子瑕衛靈公分桃而食。

紅樓夢》中也屢次談及同性戀。第九回‘戀風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頑童鬧學堂’中,寶玉與秦鐘的關係親厚就引起書房內他人的詬誶謠諑,而渾人薛蟠更只是為了結交些契弟而假來上學讀書。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冷郎君懼禍走他鄉’中,薛蟠誤認柳湘蓮作風月子弟,被湘蓮騙至葦塘一頓好打。還有就是芳官的匈奴扮相引出了“玻璃”一詞,也是古時暗指同性戀的說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