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sion

Activision

Activision公司是一家電子遊戲和電腦遊戲的發行商,成立於1979年,是一家視頻遊戲開發商、發行商和經銷商。由它發行的第一個產品是為Atari2600機器設計的視頻控制台。和暴雪合併後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遊戲發行商和開發商。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動視暴雪(ActivisionBlizzard,簡稱AB)是一家由法國維旺迪集團控股的美國電子遊戲開發和發行商,

ActivisionActivision
是全球最大遊戲開發和發行商,世界第一個第三方遊戲發行商。美國動視和維旺迪遊戲部門暴雪娛樂於2007年12月2日宣布合併。是次交易金額為$188億。合併後的新公司名稱由美國動視及維旺迪遊戲旗下公司暴雪娛樂之名組合而成。合併已於2008年7月9日完成,總資金運轉約為189億美元。
(注意:動視暴雪實際上指的就是動視,因為在合併前動視就是全球第二大遊戲開發發行商,所以下面內容更多是講動視-Activision)
在2009年11月,動視暴雪旗下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以450萬的預售數,4億美元的首日銷售額打破史上首日銷售額最高遊戲的金氏世界紀錄(這個銷量紀錄成了2010年InfinityWard事件導火線)。7月14日訊息,視頻遊戲出版商動視暴雪13日宣布,旗下子公司動視出版公司將任命新的市場與廣告主管,該子公司主要負責遊戲的經營權。艾利特·赫什伯格(EricHirshberg)將成為該子公司的CEO。在加盟動視之前,艾利特·赫什伯格在德國LA負責市場與廣告工作,工作期間他大部分時間擔任CEO。
動視暴雪CEO鮑比考提克在新聞稿中說:“我很早就知道他了,艾利特是少有的多面手人物之一,他在困難而有競爭的產業中平地建立起數十億美元的業務。”
除了負責《使命召喚》的經營權管理,動視出版還負責“TonyHawk”滑板遊戲與《吉它英雄》的經銷權,近幾個季度,這些遊戲的表現有所停頓。
暴雪娛樂是動視暴雪的另一個主要業務,它發行過備受歡迎的線上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如果從市值來看,動視暴雪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視頻遊戲出版商,2008年,動視與暴雪合併組成新公司。
2010年,公司的股價平穩,它還出現內訌。曾創作《使命召喚》的InfinityWard工作室主管3月被炒,原因是行為不端,結果兩方對戰法庭。
暴雪出版前CEOMichaelGriffith今年早期已經辭職,不過他仍然是動視暴雪的董事長。

暴雪前身

說道動視暴雪(ActivisionBlizzard)就不得不提-動視(Activision)。

中國人認識動視是從動視與暴雪合併後的事。所以很多人就認為動視就是動視暴雪,動視暴雪就是動視,還能是什麼。就是在與暴雪合併前全球第二大遊戲開發發行商,像《使命召喚》系列、《吉他英雄》、《毀滅戰士》系列等大作都是這家公司所開發。InfinityWard事件更是讓與暴雪合併後的動視(Activision)名聲大噪。下面就讓我們先來了解這家公司誕生前背景。

背景

在動視成立之前,電子遊戲都是直接通過遊戲設計公司發行的。比如Atari就是Atari2600的發行商。這樣的銷售方式給遊戲的開發商們帶來了不少麻煩,他們得不到那些賣座遊戲帶來的獎賞。在看到那些銷售商們收入每年數百萬美元到自己腰包里之後,一些程式設計師決定自己成立一家發行遊戲的公司,在這樣背景下動視暴雪前身動視(Activision)就誕生了,並且第一個世界第三方的遊戲發行商。它的創立者是音樂界的吉姆•萊維(JimLevy)和Atari的創立者大衛•克雷恩(DavidCrane)、拉里•卡普蘭(LarryKaplan)、阿蘭•米勒(AlanMiller)和鮑勃•懷特海德(BobWhitehead)。就此動視(Activision)在遊戲界開始他生命旅程。

收購和歷史

1979年,由吉姆•萊維(JimLevy)和Atari的創立者大衛•克雷恩(DavidCrane)、拉里•卡普蘭(LarryKaplan)、阿蘭•米勒(AlanMiller)和鮑勃•懷特海德(BobWhitehead)所創立。不久由於四個頂尖程式設計師的離開,Atari的大部分組織和工作都接近崩潰,由此也引起了兩家公司間的長久的訴訟,這場官司直到1982年才結束。從此動視開始接手家庭遊戲的發行工作。1982年,動視發布了《Pitfal!》,被認為是第一個平台遊戲,也是2600主機平台上面銷售最好的遊戲。儘管開發小組的技術實力早已體現出來,但是這個遊戲讓他們的成功更上一個台階。這個遊戲和後續版本成為1980年代熱門的遊戲之一。
1985年,動視和文字冒險類遊戲界先驅Infocom公司合併。吉姆從前是Infocom出品的遊戲的忠實愛好者,他希望能讓Infocom發揮更大的力量。但是事與願違,六個月後,布魯斯•戴維斯(BruceDavis)取代之成為美國動視的CEO。大衛則反對這次合併,並且強迫Infocom改變市場策略,結果導致產品銷量直線下降。為動視十年破產危機打下伏筆。
1988年,動視改名為Mediagenic。後來發行了《Cornerstone》(一個由Infocom開發的關係資料庫程式),但是市場反應平淡。不久Mediagenic啟動了破產保護程式。
1989年,Mediagenic的失敗導致其併入了TheDisc公司(其公司CEO就是鮑比考提克-BobbyKotick,也就是當今動視暴雪執行總裁)在經歷破產危機之後,它改名回動視,在破產保護期間,它仍然在發布遊戲。在多年經營不善之後,動視關閉了Infocom在劍橋的工作室,而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工作室裡面的26個員工只剩下11個。
1991年,動視把原來Infocom開發的20個遊戲做成CD發售,名叫“Infocom之失去的寶藏”。這套合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同時這一年暴雪誕生了。後續版本又發行了11個遊戲。期間不斷有警察拿走公司東西去抵押債務,鮑比考提克不得不省吃儉用變賣家中財產。之後動視逐步走出破產危機,進入全盛時代。
1997年,收購reavensoftware、cenfresoft和NBGdirstribution。這一年為動視拉下走向頂峰
1999年,收購neversoft和3d軟體設計公司expertsoftware。
2000年,入股graymatterlnteractive。
2001年,收購Treyarch(這家開發商在2010開發了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
2002年,收購Z-axis和Lyxoflux
2003年,動視和其他一些遊戲發行商被調查是否有“收回保護”行為。同年收購InfinityWard和shabagames。為InfinityWard事件打下伏筆。
2004年,動視慶祝成立25周年,並連續第12年實現收入增長。
2005年,收購Vicariousvisions和beenox、radicalentertainment。
2006年,收購redoctane。
2007年,收購bizarre和多人遊戲技術開發商demonware。12月,動視與維旺迪合併,成立動視暴雪公司。
2008年7月9日完成合併。之後由於有母公司維旺迪資金支持動視變得霸氣十足,十分傲慢。
(註:1989年到1992年這家公司歷史是十分耐人尋味並毫無頭緒。所以簡單帶過。)

合併運行

動視暴雪實際上在合併後還分開運行:一,動視暴雪從來沒有以動視暴雪身份出現在E3等國際大展(除科隆遊戲展外)。二,暴雪嘉年華在動視暴雪合併後一直沒有變動,嘉年華基本上是暴雪天下,從來有就動視暴雪字樣。三,無論是暴雪還是動視基本上出款任何遊戲都是以各自商標為主。四,自從合併以後動視與暴雪高層沒有一起在公開場合出現過。所以2010年EA公關副總裁jeffbrown就動視暴雪CEO鮑比考提克在媒體上公然挑釁做出了回應:“他的公司主要靠三個遊戲系列-一個是和他毫無關係的美妙網路世界(指魔獸世界),一個正在急劇沒落(指吉他英雄),第三個正被鮑比考提克自己的狂妄摧毀(指使命召喚)。

合併過程

早在2004年,暴雪推出魔獸世界在全球火熱之後,立刻吸引已是如日中天動視總裁鮑比考提克注意,想併購暴雪,沒想到暴雪被維旺迪收購了。一直到2006年11月接到維旺迪新總裁JeanBernardlevy電話,原來維旺迪新總裁JeanBernardlevy想利用《魔獸世界》來讓鮑比考提克為自己賣命,就是讓動視與暴雪合併,由暴雪其母公司維旺迪控制來。但是從05年開始動視一些熱賣產品銷量開始下滑,一些廠商更是虎視眈眈想奪走已被動視所占據市場,更重要是鮑比考提克本身不願意放棄被掌控了18年公司權力。不久鮑比考提克就約見暴雪CEO麥克莫海米,對動視與暴雪合併案進行了商議。不久鮑比考提克在億萬富翁朋友EilBroad支持下於2007年7月正式簽署動視與暴雪合併案。雖然鮑比考提克失去對公司完全掌權,至少還保留CEO位子,讓公司朝著他的規劃前進。

公司事件

2010年,2月公司的股價平穩,它還出現內訌。
3月3日曾創作《使命召喚》的InfinityWard工作室兩個主管兼創始人JasonWest和VinceZampella被炒,原因是行為不端和煽動員工,而JasonWest和VinceZampella則指著Activision扣押獎金不發,並要求得到總計3600萬美元的著作權費和賠償費。導致兩方對戰法庭。
Activision的搖錢樹InfinityWard的總裁和遊戲主管已經因為二人不服從管理,並且自作主張與競爭對手進行談判,試圖阻止暴雪向InfinityWard員工支付補助而被公司解僱。因為InfinityWard公司兩名主要員工的“違約和反抗”,Activision已經下令人力資源部門展開調查。這一次,公司的重磅級人物將捲入離職和訴訟的麻煩中。目前,公司不希望這個問題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影響。
昨天,Activision的人出現在了InfinityWard,隨後公司人員發現公司總裁JasonWest和遊戲主管VinceZampella被炒了魷魚。據稱JasonWest的離職是因為他不服管教。
是不是因為他們拒絕製作新一部的《使命召喚》作品?相信不久後我們就能得到答案。
最新訊息
目前,JasonWest在“LinkedIn”上的顯示是“前任”,並且說明他的任期在2010年3月結束。此外,IW內部人員稱,Activision正在向InfinityWard工作室“展現力量”。
IW是引領和開創使命召喚走向現代戰爭的先驅者,做出的成績功不可沒,不過一路與Activision的氣氛搞得似乎並不緩和,早先的現代戰爭第一部Activision就很不看好,而由這次事件,是否也能聯想到使命召喚7沒有使用InfinityWard的原因呢?
3月4日InfinityWard創始人及前任高管JasonWest及VinceZampella向洛杉磯地方法院遞交訴狀,稱自己任職InfinityWard總裁兼遊戲督導及執行長期間,為Activision締造了兩個極為成功的作品群,即“使命的召喚”和“現代戰爭”系列,但Activision距履約支付巨額提成只有數星期之時便終止了他們與公司的僱傭關係。
JasonWest和VinceZampella控告Activision拒不履行雙方約定,蓄意踐踏加州最基本的僱傭條款,即僱主必須向雇員支付應得的報酬。“非但沒有謝意,褒獎,連最起碼的支付酬勞都沒做到,這可是Activision史上最成功的娛樂作品。公司上個月還僱傭律師進行所謂的內部調查,然後以含糊不清的‘犯上’及‘不守信’等罪名將他倆掃地出門,這事就發生在3月1號星期一”,West及Zampella的律師RobertSchwartz稱。
“Activision毀約時我們都驚呆了”,West稱,“我們為這家公司傾注了全部心血,不僅一手打造出一流的遊戲工作室,還組建了一支共事近十載,引以為傲的開發團隊,我們的貢獻有目共睹。”
“在為Activision奉獻良多之後,卻要靠訴訟來討薪,這實在不應該”,Zampella補充道。
IW出品的《現代戰爭2》為Activision帶來三十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現在JasonWest和VinceZampella不僅要求對方支付應得的那部分收入,還要求得到Activision事先許諾的——這下精彩了——“現代戰爭”的品牌權益。
還記得《現代戰爭2》曾多次在“使命的召喚”系列裡進進出出的情景嗎?
也許這兩人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把現代戰爭從使命的召喚系列中剝離出來成為IW自行掌控的品牌,Activision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看出苗頭後搶先把這兩人搞掉,再空降領導人試圖讓IW重回到自己帳下,免得現代戰爭品牌落入他人之手。
3月4日後InfinityWard陸繼有人離職。到2010年5月為止,包括設計主管SteveFukudaandZiedReike,程式設計師RaymeVinson,美術主管ChrisCherubini,撰寫現代戰爭2的劇本獲得了全美編劇工會獎的編劇Fukuda和Rike加上之前離職的人員,共有46名員工從InfinityWard出走。他們全部拒絕交代離職的原因。
4月前InfinityWard領軍人物VinceZampella和JasonWest成立了新遊戲開發工作室RespawnEntertainment,與EA簽署了遊戲產品發布和分銷協定。
11月動視抗訴EA曾故意破壞公司與JasonWest和VinceZampella之間的關係,旨在破壞《使命召喚》取得成功。動視暴雪將向EA尋求4億美元的索賠。將EA搞上法庭,原因是JasonWest和VinceZampella離開Activision成立新工作室RespawnEntertainment為EA開發新遊戲並簽署了遊戲產品發布和分銷協定。加上CEOBobbyKotick自從與暴雪合併變得很傲慢,口無遮攔,激怒不少遊戲界重量級人物和企業,從而與滑落到世界第二大遊戲商(2007年以前EA是全球第一大廠商)EA接下恩怨。
2010年1月21日由於把EA追加為被告並且索賠4億美元,動視針對前InfinityWard領軍人物VinceZampella和JasonWest的法律行動再次升級。
InfinityWard事件曝露出遊戲界所存在發行商與工作室之間利益矛盾,InfinityWard想借《現代戰爭2》成功與Activision平起平坐試圖做ActivisionBlizzard裡面第二暴雪,當是暴雪獨特地位是在Activision和Blizzard的合併之前就形成的,早在2004年維旺迪收購,主要負責維旺迪遊戲業務。而InfinityWard一成立就因為資金短缺被Activision收購,沒有像早期暴雪獨立開發發行遊戲。子公司強於母公司現象在遊戲界不是ActivisionBlizzard特有,如Rockstargames與2kgames之於taketwo和EA,有些時候子公司甚至可以獨立發行或甩掉母公司另尋發行商。其中佼佼者要屬2kgames。
註:JasonWest及VinceZampella在成立InfinityWard之前,曾為EA開發過《榮譽勳章》系列。

其他近況

與Activision相比,Blizzard日子也不怎么樣,至少風波不大。原因是Blizzard想通過星際爭霸2在韓國電子競技聯賽上控制其轉播權,導致與韓國電子競技協會關係惡化,星際爭霸2也無法在韓國正常聯賽化。卻推動星際爭霸2國際賽事和中國大陸出現未發售就大熱現象。
2月,星際爭霸2beta版公測
7月29日星際爭霸2全球發售
8月30日大陸版魔獸世界第二部資料片《巫妖王之怒》上服
11月9日《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發售首日突破700萬銷量超過去2009年《現代戰爭2》首日700萬
12月7日魔獸世界第三部資料片《大災變》發售

網易合作

動視暴雪營運長托馬斯·蒂鮑(ThomasTippl)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動視暴雪正加速在中國大陸擴展業務,該公司將與網易合作,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一系列的新網遊。此外,動視暴雪還將開發免費網遊服務。
動視暴雪表示,該公司過去一直專注於為網易《魔獸世界》用戶打造社區。《魔獸世界》由動視暴雪旗下的暴雪娛樂部門開發和授權。蒂鮑稱,隨著《星際爭霸2》(StarCraftII)、《魔獸世界:大災難》(WorldofWarcraft-Cataclysm)的發布和其它增值服務的增長,動視暴雪在中國大陸的運營將從中受益。
網易目前是中國大陸僅次於騰訊、盛大的第三大網遊運營商。該公司在去年11月表示,將計畫在今年增加產品線,以提升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蒂鮑說,“我預計《魔獸世界:大災變》將於今年在中國發布,這將會進一步提升《魔獸世界》的用戶數量。”《魔獸世界:大災變》是《魔獸世界》的第三個資料片,截至2010年12月底,該遊戲在全球的訂閱用戶總數為1200萬人。在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網易遊戲營收同比增長62%,達到人民幣12.6億元。在此之前,網易已向中國大陸玩家推出了《巫妖王之怒》和《燃燒的征程》兩款資料片。
暴雪娛樂執行長麥可·莫海米(MichaelMorhaime)表示,“我們正在與網易合作,準備在中國大陸推出《魔獸世界:大災變》。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減少在中國和全球其它地區發布遊戲的時間差。”莫海米還表示,《星際爭霸2:自由之翼》(StarCraftII:WingsofLiberty)也將會通過網易在中國大陸市場發行。
動視發行公司執行長埃里克·赫什伯格(EricHirshberg)也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開發《使命召喚》免費微支付版遊戲,並探索在中國市場推出該款遊戲。

發行遊戲

魔獸世界
虐殺原形系列
使命召喚系列
毀滅戰士3
雷神之錘系列
重返德軍總部系列
命運戰士系列
羅馬:全面戰爭
托尼霍克職業滑板系列
德軍總部:黑曜陰謀
變形金剛2:捲土重來
變形金剛:賽博坦之戰
吉他英雄系列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系列
失落維京人系列
魔獸爭霸系列
星際爭霸系列
暗黑破壞神系列
黑色荊棘
搖滾賽車
正義联盟
超人-死里逢生
詹姆斯邦德-007血石
奇點
真實犯罪系列
蜘蛛俠系列
金剛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