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定律

27歲定律

27歲定律,說的是27歲對於男人和女人來說是一道分水嶺,男人從27歲後才開始真正的成長,到30歲後心理成熟,適合結婚。女人從27歲後青春美貌逐漸消退,然而,很多女人會選擇在27歲時跟男友說分手,這就是讓男人女人又愛又恨的“27歲定律”。所以,戀愛或婚姻,男比女大1歲最合適,幸福美滿。我們無意識地給這些角色分配著時間和精力,我們的資源都被一個個角色搶奪了,很多時候,我們在扮演著救火者,哪個角色特別需要,我們就去充當哪個角色:畢業時,同學們都卯足了勁工作,或許你也會和別人比誰掙的錢更多,這時候你做了工作者;過了幾年,家人施壓之下,開始談戀愛,你加進了女友角色;年齡大了,不得不結婚生子,加進了母親角色;做了媽媽,不得不停滯職業發展,於是,過了幾年,自己在各種角色的爭奪之下,完全被規劃著名,自由越來越少了。

基本信息

簡介

27歲定律27歲定律

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會遇上“27歲定律”,那是無可抗拒的生理曲線。人從27歲開始,推理能

力、空間想像力、認知能力、思維速度……都開始呈現衰退態勢。尤其是女人,要比男人更懼怕“27歲定律”,單從外貌上看,便已經衰老,“青春頹勢無可挽留”了……

27歲後,女人想找到比之前更好的男人,除了能力,更得靠運氣了。有這樣的科學統計: 女人一生美麗的巔峰是在27歲前,此後,美麗的容貌狀態便開始呈現逐漸遞減的態勢。也有觀點認為男人一生魅力的開始是在27歲後,此後,之前的幼稚慢慢退卻,成熟氣質開始占領高地。

27歲,對於男人和女人來說一道分水嶺,男人從27歲才開始真正的成長,女人從27歲開始青春美貌逐漸消退。然而,很多女人會選擇在27歲時跟男友說分手,他讓她看不到未來,她已然不能再等。

這就是讓男人女人又愛又恨的“27歲定律”。

規律

通常一個女人在25歲左右,對新奇的服飾妝容興趣開始降低,開始厭煩無規律的夜生活,並且會嚮往婚姻。

男人從27歲開始,才會慢慢開始想到結束之前一些幼稚且無規律的生活習慣,但也僅僅只是開始,才慢慢懂得承擔更多責任。

不止是心智方面的成熟,男人比女人要晚。事業方面更是如此。在事業成就方面,男人的成功總體要比女人晚十年。很多女孩一出校門,便能夠找到相對光鮮的職業。男人往往要年近三十歲、退去了青澀之後,好的職業機會才會垂青於他。

生活中,很多年齡相仿的情侶,從學校里便開始了戀情,但往往都熬不過27歲。很多女人會選擇在27歲時跟男友說分手,他讓她看不到未來,她已然不能再等。尤其,27歲,對女人,意味著衰老的開始。女人覺得自己在青春的底線時作了個正確的選擇,但之後的現實往往朝著她意外的方向發展:27歲後,被她甩掉的那個男人會越來越出色;27歲後,原本出色的她卻開始越來越貶值……其實,如果她再耐心一點,那個男人終究不會讓她太失望……但,女人,熬不過27歲這道坎,便也跟幸福有了第一次的擦肩。

對於每個人而言,27歲,都是魔鬼的27歲。人從27歲開始,推理能力、空間想像力、認知能力、思維速度……都開始呈現衰退態勢。

尤其是女人,要比男人更懼怕“27歲定律”,單從外貌上看,便已經“青春頹勢無可挽留”了……27歲後,女人想找到比之前更好的男人,除了能力,更得靠運氣了。所以,戀愛或婚姻,男比女大5歲最合適,幸福美滿。

在婚姻中,丈夫比妻子大1歲以上才算男比女大。在國內外許多學者看來,這類婚姻非常幸福,也較為穩固。

近日,歐洲科學家們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年齡是影響婚姻穩定的一個關鍵砝碼。英國巴斯大學伊曼紐爾弗拉尼耶博士對1534對情侶進行了一項追蹤調查,結果顯示,能強有力維繫婚姻的最佳情侶模式是男女雙方均受過高等教育且無離異史,同時男方比女方年長1歲以上。研究者稱,妻子比丈夫小1歲以上是最不容易產生矛盾的年齡組合,他們的離婚率為其他婚姻的1/6。

對男人而言,生活比生命現實。

對女人而言,生理比生活殘酷。

職業困惑

1、工作太忙,沒時間考慮感情問題,雖然職業發展可以,但是年近三十,家人催促儘快戀愛、結婚;

2、從學校畢業4、5年,職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候又要結婚、生子,可能會耽誤最佳的職業發展期;

3、男朋友或者老公的職業發展很好,工作忙碌,希望女人在家做家庭主婦,可是職場女性一方面舍不下職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對未來的家庭地位心存擔憂;

4、更多的女性是遭遇到性別歧視,在公司得不到重用,希望通過更多的努力證明實力,卻會因此和男友或者老公發生爭執,直接影響家庭和睦。

破解方法

最近很多媒體都在討論“女性27歲定律”的問題,網路上的解讀是:女人一生美麗的巔峰是在27歲,此後,美麗的容貌狀態便開始呈現逐漸遞減的態勢。在我的培訓和諮詢過程中,很多處於職業發展中的女性,也經常會遭遇這種“定律”。她們究竟遇到了哪些問題?又可以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應對?

“27歲”女性面臨的4種職業困惑

在新精英生涯的培訓與諮詢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職場女性,他們往往會遭遇如下4種困惑:

1、工作太忙,沒時間考慮感情問題,雖然職業發展可以,但是年近三十,家人催促儘快戀愛、結婚;

2、從學校畢業4、5年,職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候又要結婚、生子,可能會耽誤最佳的職業發展期;

3、男朋友或者老公的職業發展很好,工作忙碌,希望女人在家做家庭主婦,可是職場女性一方面舍不下職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對未來的家庭地位心存擔憂;

4、更多的女性是遭遇到性別歧視,在公司得不到重用,希望通過更多的努力證明實力,卻會因此和男友或者老公發生爭執,直接影響家庭和睦。

正如你所看到的,上述問題的出現往往是因為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需要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而各個角色之間發生了衝突導致自己陷入糾結,無奈和憤懣之中。

“27歲”女性需要扮演的角色

首先,職場女性大約在27歲的時候,可能要面臨如下幾種角色:除了工作者之外,還要有女兒的角色,女友或者妻子的角色,結婚早的還有母親的角色,除此之外,不能遺漏的還有自己作為休閒者的角色。我們無意識地給這些角色分配著時間和精力,我們的資源都被一個個角色搶奪了,很多時候,我們在扮演著救火者,哪個角色特別需要,我們就去充當哪個角色:畢業時,同學們都卯足了勁工作,或許你也會和別人比誰掙的錢更多,這時候你做了工作者;過了幾年,家人施壓之下,開始談戀愛,你加進了女友角色;年齡大了,不得不結婚生子,加進了母親角色;做了媽媽,不得不停滯職業發展,於是,過了幾年,自己在各種角色的爭奪之下,完全被規劃著名,自由越來越少了。終於有一天,你爆發了,但是,似乎又無可奈何。

當你需要梳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時,不如給自己畫兩張“角色平衡輪”。一張用來表達你目前的角色是怎么分配的,用另一張來表達你希望的分配比例。對比這兩張圖,有哪些差距呢?是不是該儘早做一點調整?

蘇田說:“有規劃的人生,叫行程,沒有規劃的人生,叫閒逛。”新精英生涯首席職業發展專家古典老師也說過:“一個人的職業發展過程中,如果不主動去規劃,就會被規劃。”對於大部分女性來說,不可避免地要承擔生育的任務,或許還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角色,那么在這些角色之間,又該如何平衡呢?可以參考以下幾種策略。

策略一:“白骨精”型

協調好其他角色,著重發展工作者的角色,不考慮年齡限制,一路高歌勇進。這樣可能需要另一半或者父母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或者根本不組建家庭。這樣的女性多是“白骨精”(白領、業務骨幹、行業精英),可能的風險是工作上沖得太猛,就會上的去,下不來,很難平衡自己的生活,在強大的家庭支持下,可以考慮這一策略。

策略二:“厚積薄發”型

接納在三十歲之前的職業發展平台期,在那一階段把結婚、生育當做重要目標,照顧家庭的同時,整合併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孩子三歲之後重入職場做好準備。這是一種可以平衡各種角色發展的常規型策略,多數的職場女性都可以採用。該策略的風險在於: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職業對於工作的要求不同,女性能否在度過生育期後重返職場或者開始新的事業,關鍵在於對自己資源的整合了。

策略三:“出名趁早”型

在職業發展前期拚命沖一把,攢錢、攢人品,三十歲之前達到事業巔峰,然後再忙家庭,生育之後就以家庭為主,找到一個能消磨時光的工作或者追尋生涯意義的事業。這樣的工作比如銷售、外貿、創業等。這一策略的風險在於:職業發展前期的投入過大,是對各種角色的透支,而之後退回家庭,或許會產生失落,這種失落在之前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很難調適到平衡狀態。

策略四:“後發制人”型

一畢業就考慮結婚、生子,剛開始幾年因為家庭壓力,可能職業不會有太大的發展,但是當同齡人開始為如何度過三十歲這道坎而發愁的時候,這些職場女性的家庭壓力反倒越來越輕了,可以業餘充電,奮起直追了。這種策略的風險是:對於看重年齡的職業來說,或許會錯失最好的發展時期。一般來講,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越有信服力的職業,可以採用這種策略。比如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等。

以上是對於職場女性在面對“27歲定律”時可以考慮的幾種重要的職業發展策略,重要的不是如何選,而是能夠自己選。

在職業生涯發展的各個階段,總會出現不同的困擾,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升我們的職業規劃能力,對階段問題進行預判,然後在各種平衡與抉擇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2年03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2年03月IN辭彙總| 計算機皮膚病 | 溜溜球效應 | 近親式就業 | 文商 | 她力量 | 醬油課 | 試用期倦怠 | 換城消費 | 硬碟族 | 無影燈效應 | 最後效應 | 性格測評師 | 感情路徑依賴 | 無意失聰 | 隱蔽青年 | 糖癮 | 首席隱私官 | 煎餅人 | 微留學 | 27歲定律 | 娃娃相親會 | 空巢憂鬱症|表揚後遺症| 睡眠微環境 |20%謊言| 吊絲 | 陌生人社會| 隱性飢餓 |恐聚族 |長跑周 |學歷通脹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