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90年代的頭等大事,就是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亞運會。亞運會在北京召開,除了其本身的意義之外,還是對北京各項工作的一次全面大檢查,一次重要的考驗,同時實現了中國人民的多年夙願。

簡介

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舉行,由36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5200運動員參加了27個比賽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角逐。中國選手喜獲大面積豐收,金牌和獎牌總數均居第一。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亞運會旗高高升起。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歡度亞運盛會,鮮花映著笑臉
賀龍同志生前曾說過:“有朝一日我們要在北京舉行亞運會和奧運會,也許那個時候我們這些老傢伙都不在了,希望活下來的同志把這件事辦好!”

1984年9月28日,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漢城投票,決定1990年亞運會在北京召開。這一決定震動了北京的各行各業。首都11萬旅遊業職工的豪言壯語是:在內賓面前我們代表首都,在外賓面前我們代表中國!

開幕鑼鼓

歡慶鑼鼓

這一天雖然太陽躲了起來,卻是個輝煌的日子。

人們掰著手指頭算日子,等待的就是這一天。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歡慶鑼鼓

開幕表演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會旗高高升起

1990年9月22日,象徵著亞洲人民“團結、友誼、進步”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當日,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許海峰高擎亞運會火炬,在前女排隊員張蓉芳及跳水冠軍高敏的護衛下,跑入北京工人體育場,在繞場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點燃了亞運聖火。16點52分,應亞奧運理事會邀請,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宣布了第十一屆亞運會的開幕。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體育代表團的6578位運動員參加此屆亞運會。中國的陳龍燦代表所有參賽運動員宣誓。在開幕式上,大型團體操表演《相聚在北京》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壯觀的場面,向現場七萬多名中外觀眾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中國人民的嶄新精神面貌。

將光榮寫上九霄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第六場:亞運之光

舉辦亞運會對中國人來說是五千年才有的光榮。北京第一次作東亞運,中國人和亞洲各地人民一起,在北京同聲高唱亞細亞的讚歌。

這首讚歌從天空傳來的飛機引擎聲開始。金繼曾,這個來自湖南的漢子,望著緩緩飛過的國產運五飛機,眼睛濕潤了。這位三十多年前打破過定點跳傘全國紀錄的優秀運動員怎么也想不到,他會成為在亞洲運動會開幕式大型跳傘表演的地面指揮。

六十位跳傘運動員在空中綻開朵朵傘花,他們把最美好的祝願,寫在藍天上。有十二年跳傘歷史的跳傘世界冠軍於梅從一千二百米的高空開始,就注視著地面上一個光輝的圓環。這個圓環越變越大。終於,她看見要落下的地方是一個歡樂的世界,人們都在等待那個偉大的時刻。如今,這個時刻已是按分秒計算了!雖然空中停留時間只有四分十秒,但這短短的時間將給她一個終生難忘的印記。

此刻,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記者大廳的電視牆上,三十六個螢幕同時轉播著主會場的情況。採訪亞運會的中外記者五千人,進開幕式現場的只有三千五百人。

一面面亞奧理事會成員的旗幟從天而降。人們在觀眾席上注視著這些旗幟,用掌聲歡迎各方朋友的到來。

最後一名跳傘員帶的是五星紅旗。數萬名觀眾歡騰起來。這是東道主的驕傲,這是北京人的自豪。

走向同一個太陽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健美的造型

開幕之日,北京比往常寧靜。這是一次民族自信心、愛國心的大檢閱。人們的目光聚焦在北京,聚焦在主會場。以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為主體的行進軍樂演奏,顯示出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無堅不摧的力量。紅色披肩,白色軍服,火熱,純潔。華夏兒女築起的長城,在人們心中巍然屹立!

一千四百人的中日太極拳聯合表演,在悠揚的樂曲聲中進行。開幕式前一天,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專程前往練習場看望七百名日本太極拳運動員,老政治家渴望世界和平的願望溢於言表。

體育有其獨特的魅力。體育是人類友愛的競技場。運動健將的成就是人類的驕傲。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時中國代表隊入場式

來自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在亞奧理事會會旗引導下入場。八名對體育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中國老運動員擔任了護旗使者。著名桌球運動員邱鍾惠頗有感慨,一個退役的老運動員,如果不是在中國舉行亞運會,她怎能在告別運動生涯的年代得到這樣的殊榮?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了,中國已經大步向強盛之國邁進。

會徽旗隊走過來了。一百四十名驃悍的男青年高擎亞奧理事會會旗,齊步入場。“這才是中國人的樣子!”一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看到這么出色的隊伍,興奮不已。

北京亞運會創下了數不清的“第一”。當中國台北隊入場,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之時,人們除了表達一種發自內心的骨肉之情而外,又何嘗不為海峽兩岸健兒初會亞運而欣喜呢?過去已成為歷史,干戈可化為玉帛。當年小球推動了大球,又有誰能斷定,亞運會不能成為溝通大陸與寶島的金橋呢?

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盛會,創下了一項亞運之最。中國有凝聚力,世界在看中國。

 一瞬輝煌凝成永恆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少年兒童是人類的希望和未來

大型團體操《相聚在北京》在一片驚天動地的歡慶鑼鼓聲中拉開序幕。

地圖上你可以找到臨汾市,再找土門鎮的亢村鄉可就太難了。

黃土高原上的這樣一個村子,齊刷刷來了88個純樸的農民。他們的絕技就是威風鑼鼓。

“一鼓作氣”、“金山戰鼓”,記下了中華兒女對鼓的敬仰。今天,400面鼓齊鳴,吃苞谷長大的中國農民要擂個響,讓世界聽聽。24歲的劉建國特別賣勁,“俺把家裡的農活都交待好了,在亞運會上就是要讓大家看看中國人的威風!”

北京有所101中學。校名是郭沫若起的。郭老說,100分是滿分,但不能滿足,要考101分。

這箇中學的女孩子擔負了“碧水風荷”一場中荷花舞的表演。已晉入畢業班的王贊全力投入亞運會開幕式的表演,這也是一種“101”精神。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在一場名為“童星閃爍”的兒童操中,你很難看出1300個孩子互相有什麼差異。一個叫黃濤的孩子發燒39度,父母給他吃了退燒藥,送到老師手中,說:“摔打摔打吧!嬌生慣養,中國沒希望。”

大型團體操在燦然的場燈照耀下,奏響了它輝煌的尾聲:5500名青年展開彩色拉環,七色彩虹幻化為體育場中央那面巨大的本屆亞運會會旗,隨著他們身體的起伏緩緩飄蕩。身穿白色運動服的640名小伙子呈放射狀散向四周,600多個姑娘手持藤圈在體育場兩端綻出幾朵藍花花。56個民族的代表舞進場內,數萬隻五彩氣球在跑道上互相簇擁著,冉冉升空,夜空中浮動出無數渾圓而美麗的幻想。潮水般的掌聲洶洶湧出體育館,在《亞洲雄風》強勁的鏇律中,這一瞬輝煌將凝成永恆!

古老的長城終於捧起了亞細亞燦爛的太陽!

這是一個盛大的慶典,這是一個光輝的節日,這是中國體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9月22日,將一個色彩斑斕的記憶深深嵌入億萬亞洲人的腦海之中。

聖火點燃

聖火燃亮亞細亞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生活點燃

似乎是等待了一個漫長的世紀,億萬人的目光一齊集中到體育場正南方那根直刺蒼天的旗桿上。悠揚舒緩的樂曲中升起一個醞釀6年的夢想,亞奧理事會會旗在人們深情的凝視中升到旗桿頂部。

終於,那簇在一個月內跨越40萬公里的亞運聖火出現了!觀眾們忽啦啦站起一大片,目不轉睛地辨認著那三位被組委會一直秘而不宣的火炬手。這時,大型電子螢幕上打出他們的名字:許海峰張蓉芳高敏。他帶著奪取奧運史上中國第一枚金牌時的凝肅,她們帶著中國女排五連冠和跳板世界冠軍的自豪,跑向點火台

那個讓人等得心焦的時刻來到了!曾經濡沾過1.7億人手上汗水的火炬點燃了亞運主會場聖火。體育場上空的雲層猛地顫慄了一下——全場譁然而起的掌聲將作為中國人和亞洲人的自豪送上藍天。

觀眾等待這份自豪已經太久太久。當圓明園被一把野火燒成廢墟之後,民族的積弱落後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國人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繞不開躲不掉的事實。一個世紀的滄桑變遷,始終沒有拂去縈繞心頭那個總是要衝口而出的話題:振興中華。特別是近年來,人們在走上強國之路的同時,也扭過頭來盯住世界賽場五星紅旗的起落,期待著中國體育率先實現強國之夢。體育的分量在中華兒女心目中也許顯得過於沉重了,但它寄託著一個古老民族在世界面前重新亮相的強烈希冀。

在點火台騰起烈焰的剎那間,11000羽信鴿驟然湧出,萬羽鴿翅織成潔白的巨網,溫柔地覆蓋在體育場上空,仿佛罩住一片吉祥和安寧。似通人性的鴿群在場內盤鏇一周之後,飄然散去,將亞運開幕的信息帶到四面八方。

“我以全體運動員的名義,保證尊重和遵守亞運會的規則,為了體育的光榮和運動員的榮譽,以真正的體育道德精神,參加本屆亞運會。”桌球運動員陳龍燦的宣誓把人們帶進對奧林匹亞山的遐想之中。正是在這座棲息著無數神氏的山峰誕生了奧林匹克體育精神。在無數次向強者的挑戰中,在無數個強者對自己的否定中,橫桿越升越高,秒表越走越快。亞洲體育以不容忽視的勢頭,在世界奧林匹克運動中占據著自己應有的地位。

開幕準備

北京亞運會的60個日日夜夜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運動員入場儀式

寮國體育代表團要在雲南陸路入境,雲南邊防由於未收到相關通知,不開放邊境口岸。

中越邊境當時尚未開放,鐵路未恢復,且不少地區仍有地雷,越南代表團如走陸路困難相當大。

軍隊的有些練習場館,同意境外人員訓練,但不允許照相、攝像。

有幾個講小語種的代表團堅決不同意負責人給他們配備講英語的聯絡員。

類似問題十分繁雜,不一而足。好在問題發現得早,負責人都一一給予了解決。

開村後,隨著幾十個代表團的陸續進村,許多新的問題又浮出水面。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重要問題之一是伊拉克問題,由於伊拉克在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導致許多亞洲國家堅決反對伊拉克參加北京亞運會。但難點在於當時伊拉克足球隊40多人,正在華訪問,而且伊拉克奧委會明示其足球隊要力爭在開幕式前入村。負責人在一線工作,自然要直接面對矛盾。如果讓伊足球隊進村,而亞奧理事會晚些時候禁止伊參賽的決議一通過,怎么請伊隊出村,都將是一個大的事件。所以一方面我們派出四位同志,即分管足球外事的張吉龍、國聯部代表鄒積軍(講阿語)和伊拉克團的翻譯及外交部一位同志,前往石家莊去做伊隊工作,暫時不讓他們進村。另一方面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組委會,並期望亞奧理事會提早就此事作出決定,越拖我們越被動。伊隊對我方不讓他們入村十分不滿,急得張吉龍、鄒積軍等也哇哇叫。情況反饋到北京,魏紀中和伊拉克駐華參贊緊急商談,決定讓我派一人隨伊拉克駐華參贊赴石家莊去做伊足球隊工作。由於當時伊拉克代表團並未獲準進村,所以我就派伊拉克團的聯絡官、外交部來的周國斌同志與伊駐華參贊一道於9月12日連夜赴石。工作人員又苦苦等了整整一周,直到9月20日夜,亞奧理事會才以27票贊成、3票反對、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停止伊拉克會籍和中止他們參加本屆亞運會資格的決議。9月21日,在亞運會開幕的前一天,中方人員才將伊拉克足球隊直接從石家莊送到首都機場,在平靜中送他們離京回國。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在亞運會開幕式前三天,中方人員組織各團旗手預演時,又碰到了科威特代表團要戴孝黑箍)入場的問題。一個月前,在抵抗伊拉克入侵的戰鬥中,科威特奧委會主席暨亞奧理理會主席法赫德親王陣亡。為了悼念他,科威特代表團決定全團人員在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著白袍、佩戴黑箍入場。這個訊息,前幾天我們的聯絡員就報了上去,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回音。中方人員認為,人家要表示悼念是他們的權利,但在北京亞運會這么一個喜慶歡樂的開幕式上那么鮮明地表達哀思似又與總體歡樂喜慶的氛圍不合拍。後來,忘了是誰提出來一個好辦法,即尊重他們表達哀思的權利,同意他們帶黑箍入場,但希望他們也尊重和照顧開幕式的總體氛圍,不著白袍而改深色長袍入場。這樣黑箍罩在深色的袍上不明顯,對總體氛圍影響不大。經過交涉,科威特代表團接受了這個建議。我們又請電視台在拍攝角度上進行了處理,使這道難題迎刃而解。

當然,隨著6000多人進駐亞運村,中方人員的聯絡員逐漸融入到了各運動隊中,新的問題也就層出不窮。

先是中國台北隊提出賽前訓練不提供便當違背了亞運會管理手冊,是土政策,希望立即改正。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亞運之光表演

接著是阿曼射擊隊15人在訓練後返村時,在香格里拉飯店附近撞到了路邊水泥電線桿上,好在沒有人員傷亡。

在中方人員聯絡員隊伍內也相繼出現了丟失註冊卡和副卡、私下兌換外匯券和由於過度疲勞多人病倒住院的問題。

在開幕式當天和前一天,還發生了阿聯汶萊、科威特等國的“票務危機”。汶萊王子是射擊運動員,他帶頭提出,如票務解決不合理,將退出比賽。

問題真是五花八門。中方人員都明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所以賽前狠抓培訓、演練和計畫。但大活動千軍萬馬、千頭萬緒,計畫趕不上變化。所以大型運動會幾十個業務口的負責人都應具備及時發現問題、現場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各業務口大事小事都要向上級請示、匯報,逼高層領導事必躬親,把他們累死也乾不過來。其他身在一線的具體負責人只要有主動性,只要肯琢磨,辦法總比問題多。亞運會的成功舉行就是一個不斷湧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進程。

開幕“亮劍”

開幕式感受驕傲與震撼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第十一屆亞運會上中國少年運動員表演

走進天津體工大隊擊劍館,靜靜的走廊里遠遠就能聽見訓練場傳出的清脆擊劍聲,十幾名“劍客”正在這裡訓練,其中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團體亞軍譚雪及世界盃大獎賽男子佩劍個人冠軍王敬之,他們的教練楊震在一旁認真地指導。

90年,楊震等9名天津運動員獲得了9枚北京亞運會金牌。現任天津體工大隊擊劍隊教練的楊震,1985年進入市體工大隊,2001年全運會後退役。在他的運動生涯中曾數次參加比賽並奪冠,1990年亞運會的那枚男子佩劍團體金牌,是最被他重視的一枚。“這是我在自己的國家獲得的第一枚國際比賽的金牌,是我運動生涯的轉折,那屆亞運會也是中國在世界的一次‘亮劍’。”楊震對記者說。

楊震告訴記者,北京亞運會的開幕式至今還讓他印象深刻。“90年9月22日下午,亞運會開幕式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我們參加入場儀式的運動員早早就等在體育場外了。因為我們是東道主,所以最後一個入場,我記得最清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武術表演
楚的就是中國代表團進場後全場的掌聲,真是雷鳴般的,全場7萬名觀眾全都站起來了,那種感覺很驕傲。當運動員入場完畢站在場地中央時,上萬隻和平鴿放飛天空,場面壯觀極了!大家都在抬頭看。”

亞運會火炬點燃的那一刻當然激動人心,楊震回憶,為我國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許海峰高擎亞運會火炬,在前女排隊員張蓉芳及跳水冠軍高敏的護衛下,跑入北京工人體育場,在繞場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點燃了亞運聖火。

催化劑讓世界了解中國

以東道主的身份參賽,楊震說當時的壓力很大。當時是中國第一次主辦這樣大型的比賽,觀眾期望值很高。而且觀眾的反應會給隊員造成心理波動,不像在國外不容易分心。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第十一屆亞運會上的太極拳表演

“當中國佩劍隊在決賽里擊敗韓國隊最終獲得冠軍時,觀眾們都很興奮地歡呼。那屆亞運會上天津運動員的成績很好,一共得了9枚金牌,而中國佩劍隊得的這枚金牌,則成了我個人運動生涯的轉折點。從那以後,我開始逐漸成熟了,兩年後參加巴塞隆納奧運會,中國獲得了第7名,這是中國男佩在當時取得的最好成績了。”

作為一名擊劍運動員,楊震在北京亞運會上仗劍摘金。他同時感覺到,中國通過成功舉辦亞運會進行了一次完美“亮劍”,向世界展示了這個國家的面貌和生機。

“從競技體育方面來說,北京亞運會使中國真正開始了體育強國的步伐。因為在之前的1986年亞運會上,我們只是以微弱的優勢第一次在金牌榜上列第一,但在北京亞運會上我們獲得了183枚金牌,占全部金牌的60%。這大大增加了中國的信心,從那以後中國在亞運會和奧運會上的成績就越來越好了。可以說,亞運會是催化劑,不但展示了中國的自信和實力,也讓中國越來越被世界所認可和尊重。”

主火炬手

許海峰:開幕式主火炬手早定旗手是一退役名將

所有火炬手都要簽保密協定的,不僅僅是許海峰一個,只不過是別人不說罷了,這是對火炬手最起碼的要求。

1990年亞運會的時候,許海峰是開幕式的前一天的時候知道自己成為點燃主火炬的火炬手的。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1990年9月22日,象徵著亞洲人民“團結、友誼、進步”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當日,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許海峰高擎亞運會火炬,在前女排隊員張蓉芳及跳水冠軍高敏的護衛下,跑入北京工人體育場,在繞場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點燃了亞運聖火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