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核[中藥]

龍眼核[中藥]
龍眼核[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眼核,中藥材名。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種子。功能主治為:止血,定痛,理氣,化濕。治創傷出血,疝氣,瘰癧,疥癬,濕瘡。①《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②《醫學入門》:燒煙燻鼻,治流涕不止。③《綱目》:治狐臭,龍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④《本草再新》:治瘰癧,消腫排膿拔毒。並治目痰。⑤《嶺南採藥錄》:療疝氣,敷瘡癬,又止金瘡出血。

基本信息

來源

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種子。

性味歸經

《泉州本草》:味澀。

功能主治

止血,定痛,理氣,化濕。治創傷出血,疝氣,瘰癧,疥癬,濕瘡。

①《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

②《醫學入門》:燒煙燻鼻,治流涕不止。

③《綱目》:治狐臭,龍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④《本草再新》:治瘰癧,消腫排膿拔毒。並治目痰。

⑤《嶺南採藥錄》:療疝氣,敷瘡癬,又止金瘡出血。

分布區域

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台灣最盛,廣東次之,多栽培於堤岸和園圃,廣東、廣西南部及雲南亦見野生或半野生於疏林中。

用法用量

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敷或乾撒。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

相關配伍

①治刀刃跌打諸傷,止血定痛:龍眼核研敷,(《重慶堂隨筆》驪珠散)

②治疝氣偏墜,小腸氣痛:荔枝核(炒)、龍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為細末,空心服一錢,用升麻一錢,水酒熏,送下。(《內經類編試效方》偏墜散)

③治一切瘡疥:龍眼核煅存性,麻油調敷。(《高世元傳世方》)

④治癬:龍眼核,去外黑殼,用核心,米醋磨塗。(《醫方集聽》)

⑤治腦漏:廣東圓眼核,入銅爐內燒煙起,將筒熏入患鼻孔內。(《黃販翁醫抄》)

⑥治小便不通:龍眼核,去外黑殼,打碎,水煎服。如通後欲脫者,以圓肉湯飲之。(《綱目拾遺》)

⑦治足指癢爛:桂圓核燒灰摻之。(《藥鏡》)

化學成份

核含肥皂草素及脂肪。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

2.《醫學入門》:燒煙燻鼻,治流涕不止。

3.《綱目》:治狐臭,龍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4.《本草再新》:治瘰癧,消腫排膿拔毒。並治目疾。

5.《嶺南採藥錄》:療疝氣,敷瘡癬,又止金瘡出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