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沈

”孫汝聽云:“凝,聚也。 ’”錢仲聯云:“《說文》:‘桷,榱也。 ’”樊汝霖云:“菅,茅也。

詞語解釋

詞目:龍
拼音:lóng shěn
《易·乾》:“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後因以“龍沉”謂陽氣潛藏。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龍沉劇煮鱗,牛喘甚焚角。”按,此謂陽氣將藏而陰氣來臨。

詩詞原文

納涼聯句①

遞嘯取遙風②,微微近秋朔(郊)③。金柔氣尚低④,火老候愈濁(愈)⑤。熙熙炎光流⑥,竦竦高雲擢(郊)⑦。閃紅驚蚴虬⑧,凝赤聳山嶽(愈)⑨。目林恐焚燒⑩,耳井憶瀺灂11。仰懼失交泰12,非時結冰雹13。化鄧渴且多14,奔河誠已愨15。暍道者誰子16?叩商者何樂17?洗矣得滂沱18,感然鳴鸑鷟19。嘉願苟未從20,前心空緬邈21。清砌千回坐,冷環再三握。煩懷卻星星22,高意還卓卓(郊)23。龍沈劇煮鱗24,牛喘甚焚角25。蟬煩鳴轉喝26,烏噪飢不啄。晝蠅食案繁,宵蚋肥血渥27。單絺厭巳是28,長箑倦還捉29。幸茲得佳朋,於此蔭華桷30。青熒文簟施31,淡澉甘瓜濯32。大壁曠凝淨33,古畫奇駁犖34。淒如羾寒門35,皓若攢玉璞36。掃寬延鮮飆37,汲冷漬香穱38。篚實摘林珍39,盤餚饋禽 40。空堂喜淹留,貧饌羞齷齪(愈)41。殷勤相勸勉42,左右加礱 43。賈勇髮霜硎44,爭前曜冰槊45。微然草根響46,先被詩情覺47。感衰悲舊改48,工異逞新貌49。誰言擯朋老50?猶自將心學。危檐不敢憑,朽機懼傾撲51。青雲路難近,黃鶴足仍鋜52。未能飲淵泉53,立滯叫芳藥(郊)54。與子昔睽離,嗟余苦屯剝55。直道敗邪徑56,拙謀傷巧諑57。炎湖度氛氳58,熱石行犖硞59。痟飢夏尤甚60,瘧渴秋更數61。君顏不可覿,君手無由搦62。今來沐新恩63,庶見返鴻朴64。儒庠恣游息65,聖籍飽商搉66。危行無低回67,正言免咿喔68。車馬獲同驅,酒醪欣共敕69。惟憂棄菅蒯70,敢望侍帷幄71。此志且何如?希君為追琢(愈)72。

注釋

①韓醇云:“此篇敘久謫新召還為學官,本末甚詳。” 王儔云:“此詩首東野與公各聯,而公終之曰‘與子昔睽離’。以下至落句,蓋公自御史出為陽山令,復自江陵掾召為國博。至是七月,與東野相會京師而聯此句,故其言云雲。” 方成珪云:“是年閏六月作。‘儒庠恣游息,聖籍飽商搉’,則官國博之明證也。”
②孫汝聽云:“遞嘯,所以呼風也。” 廖瑩中云:“魏劉楨《大暑賦》:‘披襟領而長嘯,冀微風之來思。’” 朱彝尊云:“欲說熱卻從嘯取風起,固自奇。”
③孫汝聽云:“秋朔,七月旦。” 方世舉云:“蔣之翹云:‘按此句意,聯句當在季夏。孫汝聽云:在七月則秋朔已過,不必微微近矣。’按:蔣之辯當矣,但公六月離江陵赴京,安得即與孟郊聯句,恐蔣無以辯矣。考《舊唐書·憲宗紀》,元年蓋閏六月,則此疑盡釋矣。” 錢仲聯云:“孫汝聽但釋‘秋朔’為七月旦,並未雲聯句作於七月也。蔣駁失當。”
④孫汝聽云:“秋屬金,初秋,故金尚柔。” 方世舉云:“《記·月令》:‘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史記·天官書》:‘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其庳近日曰柔,高遠日曰剛。’《正義》曰:‘《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
⑤孫汝聽云:“夏屬火,季夏,故火已老。” 方世舉云:“《左傳》:‘譬如火焉。火中,寒暑乃退。’《淮南·墜形訓》:‘火老金生。’”
⑥孫汝聽云:“熙熙,日盛貌。炎光,日光也。” 錢仲聯云:“《爾雅》:‘熙,光也。’《說文》:‘炎,火光上也。’”
⑦孫汝聽云:“竦竦,高貌也。高雲,火雲也。” 方世舉云:“《廣韻》:‘擢,拔也,抽也,出也。’”
⑧孫汝聽云:“閃紅,電光也。電光之閃,有若蚴虬。”
顧嗣立云:“《楚辭·惜誓篇》:‘蒼龍蚴虬於左驂。’” 王逸云:“蚴虬,有威容也。”
⑨文讜云:“凝赤,謂熾日也。” 孫汝聽云:“凝,聚也。示氣之聚如山嶽也。” 錢仲聯云:“此句謂赤雲凝聚如聳山嶽。此聯蓋分頂前一聯而來。”
⑩孫汝聽云:“目林,謂目望林木,恐其為日焚燒也。”
11 孫汝聽云:“耳井,聽井也。” 方世舉云:“公《送陳秀才序》,亦有‘目其貌,耳其言’之句。《上林賦》:‘臨坻注壑, 灂霣墜。’《索隱》曰:‘《說文》: 灂,水之小聲也。’” 朱彝尊云:“目林耳井,奇。形容熱處,有景有節奏。”
12 孫汝聽云:“《易》:‘天地交泰。’失交泰,謂陰陽之失度也。”
13 文讜云:“陽侵於陰,則陰氣結而不散,故懼將為冰雹也。” 孫汝聽云:“陰陽失度,則有冰雹之災。今熱甚,恐致冰雹,故云。”
14 文讜云:“《山海經》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禺谷之際,渴欲得飲,赴河渭,河渭不足,將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
15 《禮記·禮器》:“不然則已愨。”按:鄭玄注云:“愨,願貌。”
16 祝充云:“暍,《字林》:‘傷暑也。’” 顧嗣立云:“《莊子·則陽篇》:‘暍者反冬乎冷風。’《帝王世紀》:‘武王自孟津還,及於周,見暍人,王自左擁而右扇之。’杜子美詩:‘思沾道暍黃梅雨。’”
17 祝充云:“叩,擊也。” 方世舉云:“《列子·湯問篇》:‘鄭師文從師襄游,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請嘗試之。於是當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忽至,草木成實。’註:‘商,金音,屬秋。南呂,八月律也。’”
18 朱熹云:“‘洗’,或作‘浩’。方云:古‘洗’與‘灑’通。《史記》:‘觀范雎之見者,群臣莫不洒然變色易容。’徐廣:‘洗,先典切。洗矣,猶洗然也。’” 《選·夏侯常侍誄》:“洗然變色。” 少陵詩:“洗然遇知己。” 顧嗣立云:“《詩》:‘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孫汝聽云:“滂沱,大雨也。”
19 孫汝聽云:“言若得滂沱之雨,則瑞應當至,鸑鷟應鳴也。鸑鷟,鳳屬。《國語》:‘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 方世舉云:“孫注雖語焉不詳,然亦暗合。據《韓詩外傳》:‘天老對黃帝曰:鳳皇舉動八風,氣應時雨。’則感滂沱而鳴,其說實有所本。” 王元啟云:“此與滂沱句俱承叩商言之,作虛擬之辭。”
20 朱熹云:“‘嘉’,或作‘佳’,或作‘喜’。方云:公後詩有‘嘉願還中州’,佳、喜皆字訛也。”
21 孫汝聽云:“緬邈,遠也。” 廖瑩中云:“潘岳《寡婦賦》:‘緬邈兮長乖。’”
22 朱熹云:“‘星星’,或作‘醒醒’。方云:劉夢得詩:‘自羞不是高陽侶,一夜星星騎馬回。’唐人‘星’‘醒’通用。” 方成珪《箋正》:“‘星星’,今《劉集》作‘惺惺’。” 錢仲聯云:“‘星星’,疑作‘惺惺’為長。二字可通用。劉禹錫詩‘一夜星星騎馬回’,蘇軾詩正作‘不肯惺惺騎馬回’。此謂煩懷因坐砌握環而得惺惺,詩意乃足。惺惺字,唐宋釋儒皆常用。”
23 文讜雲:“《楚辭·哀時命》:‘處卓卓而日高。’”按:王逸注云:“卓卓,高貌。”
24 朱熹云:“‘劇’,方作‘極’。” 洪興祖云:“用《左氏》醢龍事。”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云:“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此句以龍深沉水底極狀天熱也。
25 顧嗣立云:“《世說》:‘滿奮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史記·田單傳》:‘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牛尾熱,怒而奔燕軍,所觸盡死。’”按:《太平御覽》引《風俗通》云:“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也。”
26 祝充云:“陳張正見《秋蟬喝柳》詩:‘長楊流喝盡。’” 顧嗣立云:“《選·子虛賦》:‘聲流喝。’郭璞曰:‘言悲嘶也。’”
27 錢仲聯云:“《說文》:‘秦、晉謂之蚋,楚謂之蚊。’”
28 孫汝聽云:“《詩》:‘絺分綌兮,淒其以風。’絺,葛也,精曰絺,粗曰葛。 ,撤衣也。《易》:‘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褥之’是也。”
29 朱熹云:“‘ ’或作‘箑’。” 方成珪《箋正》:“《廣韻》:‘ 與箑同。’” 錢仲聯云:“《方言》:‘扇自關而東渭之箑。’《廣雅》:‘捉,持也。’《晉書·樂志》:‘王珉好捉白團扇。’”
30 孫汝聽云:“華桷,巨室也。” 文讜云:“謝靈運《鄴中集》:‘列坐蔭華欀。’” 方世舉云:“《左傳》:‘秋丹桓公之楹。’‘春刻其桷。’” 錢仲聯云:“《說文》:‘桷,榱也。椽方曰桷。’”
31 朱熹云:“‘青’,或作‘清’。” 班固《西都賦》:“琳珉青熒。” 文讜云:“清熒,光滑貌。” 孫汝聽云:“清熒,瑩淨也。” 錢仲聯云:“《藝文類聚》:‘《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鳥韜赤花雙文簟。’”按:簟,竹蓆。
32 韓醇云:“《選》(枚乘《七發》):‘淡澉手足。’註:‘澹澉,猶洗滌也。’” 孫汝聽云:“淡澉,薄味。濯,浸也。” 文讜云:“魏文帝《與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33 “壁”字,方崧卿據蜀本訂,云:“李謝校同。以‘曠’言之,‘壁’為是。” 孫汝聽云:“大壁,華屋中大壁也。” 
34 朱熹云:“‘畫’,或作‘書’。” 孫汝聽云:“古畫,即前所云壁上古畫。駁犖,奇怪貌。” 方世舉云:“司馬相如《上林賦》:‘赤瑕駁犖,雜函其間。’郭璞曰:‘駁犖,采點也。’”
35 朱熹云:“‘羾’,方云:杭本作‘淜’,蜀本作‘工羽’,或作‘羾’。淜,今‘馮’字,徒涉也。《史記·武紀》:‘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顏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此納涼詩也,‘淜’字自當。又:按《甘泉賦》:‘登椽欒而羾天門。’羽工音貢,至也。諸校多用此定。柳文‘羾’亦作‘工羽’。又《淮南子》:‘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故《離騷》:‘逴絕垠乎寒門。’若以‘工羽’言,則寒門當用此義,然前義為優。今按:方後說是。蓋谷口既非絕境,未為極寒之地,又不言有水,則徒涉字亦無理,當改作‘羾’。” 方世舉云:“此不過極言其寒,不必實指其處。”
36 黃鉞云:“淒如一聯,似狀壁畫雪景。玩‘皓若攢玉璞’句,言積雪在山,如攢玉璞,令人悽然如至寒門之山也。” 王元啟云:“羾寒門,承上文簟甘瓜言之。攢玉璞,承上大壁古畫言之。又上雲駁犖,下雲玉璞,壁畫蓋系雪景。”
37 文讜云:“寬謂寬閒之處。飆,疾風也。” 孫汝聽云:“掃寬閒之處以延清風也。” 錢仲聯云:“江淹《雜體詩·許征君詢自敘》:‘曲 激鮮飆。’謝眺《夏始和劉潺陵》:‘洞幌鮮飆入。’王勃《梓州妻阝縣兜率寺浮圖碑》:‘陰室中開,鮮飆自激。’皆謂涼風也。蓋鮮飆即西齷,猶《尚書大傳》‘鮮方’之為西方,《漢書·王莽傳》‘鮮海’之為西海也。詩題納涼,故取西風為義。”
38 文讜云:“張平子《南都賦》:‘冬禾余 夏穱。’” 韓醇云:“穱,稻田種麥。” 孫汝聽云:“穱,麥飯。” 《楚辭》宋玉《招魂》:“稻粢穱麥。”王逸註:“穱,擇也。擇麥中先熟者。”
39 孫汝聽云:“篚,箱也。《詩》:‘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林珍,珍果也。” 錢仲聯云:“《漢書·地理志》註:‘篚,竹器,筐屬也。’《周禮》:‘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註:‘珍異,蒲萄、枇杷之屬。’”
40 朱熹云:“‘ ’,或作‘殼’。” 錢仲聯云:“《一切經音義》引《字書》:‘ ,卵也,外堅也。’”
41 孫汝聽云:“齷齪,菲薄也。” 文讜云:“張平子《西京賦》:‘獨儉嗇以齷齪。’” 錢仲聯云:“《文選·吳都賦》劉逵註:‘齷齪,好苛局小之貌。’”
42 方世舉云:“李陵《答蘇武書》:‘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
43 朱熹云:“‘加’,或作‘皆’。” 孫汝聽云:“礱斤,謂磨石龍 也。即下言賈勇事。” 文讜云:“治石曰磨,治玉曰 。”
方世舉云:“《晉語》:‘ 其首而礱之。’” 朱彝尊云:“驅暑借礱 字,甚新。正緣下有霜硎冰槊字道出。”
44 孫汝聽云:“《左氏》:‘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曰:欲勇者賈余餘勇。’賈,買也。《莊子》:‘庖丁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魏懷忠云:“硎,砥石。”
45 孫汝聽云:“《風俗通》云:‘矛長丈八者謂之槊。’”髮霜硎,曜冰槊,皆以御熱。 方世舉云:“霜硎、冰槊,非有其事,特賦詩相敵耳。冰霜字用於納涼詩中,亦有意。”
46 顧嗣立云:“杜子美詩:‘草根吟不穩。’”
47 朱彝尊云:“詩情覺妙。不露風字,只說草根響,正遙應首句。”
48 孫汝聽云:“舊改,謂容顏改前也。”
49 孫汝聽云:“貌,容貌也。” 錢仲聯云:“杜甫詩:‘畫工如山貌不同。’”
50 孫汝聽云:“擯朋,謂擯棄於朋友,而又加之以老也。”
51 朱熹云:“‘機’,一作‘瓦’。” 顧嗣立云:“《左傳》昭公五年:‘設機而不倚。’”
52 韓醇云:“鋜,《玉篇》云:‘鎖足也。’” 文讜云:“黃鶴飛鳴,一舉千里,今足乃鋜者,畏熱也。”
53 孫汝聽云:“淵泉,深泉。”
54 祝充云:“《本草》:‘白芷楚人謂藥。’《楚辭》:‘辛夷楣兮藥房。’” 錢仲聯云:“李匡乂《資暇集》:‘今園庭中藥欄,欄即藥,藥即欄,猶言圍援。漢宣帝詔曰:池藥未御幸者,假與貧民。蘇林注曰:以竹繩連綿為禁藥,使人不得往來爾。’按:公詩言芳藥,猶言花欄,方與鋜足立滯意貫,祝注恐非。” 王元啟云:“飲淵泉,叫芳藥,但指黃鶴言之。立滯字雖蒙鋜足取,然其語太生,又與上句未能不對,未詳其說。”
55 孫汝聽云:“睽、離、屯、剝,四卦名。睽、離,別離;屯、剝,險難也。”
56 韓醇云:“《論語》:‘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孫汝聽云:“《漢書·五行志》:‘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 文讜云:“言直道不容,反為邪徑所敗也。”
57 韓醇云:“《楚辭》:‘謠諑謂余以善淫。’註:‘諑,猶譖也。’《方言》:‘諑,愬也,楚以南謂之諑。’” 方世舉云:“孫萬壽詩:‘粵余非巧宦,少小拙謀身。’” 錢仲聯云:“謂貞元十九年官監察御史時,因被讒而有陽山之謫。” 
58 孫汝聽云:“炎湖,洞庭。氛氳,湖上熱氣也。”
59 孫汝聽云:“犖硞,石多貌。” 祝充云:“硞,《說文》:‘石聲’。”
60 祝充云:“痟,渴病也。《前漢》:‘司馬相如病痟。’然亦有食痟。”
61 祝充云:“瘧,寒熱病也。《素問》:‘夏傷於暑,秋必痎瘧。’” 孫汝聽云:“《周禮》:‘春時有痟首疾,秋有瘧寒疾。’” 錢仲聯云:“數,頻也。此句謂永貞元年在湘病瘧事。”
62 王鳴盛《蛾術編》:“《說苑》:‘襄城君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舃,立於游水之上。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遂拜謁曰:臣願把君之手其可乎?襄城君忿而不言。莊辛曰:君獨不聞鄂君子晳感於越人之歌乎?襄城君乃奉手而進之。’詩似用此。” 錢仲聯云:“《文選·答賓戲》李善註:‘韋昭曰:搦,摩也。’”
63 孫汝聽云:“元和元年六月召為國子博士。”
64 孫汝聽云:“鴻朴,謂鴻荒之世,伏義、神農時也。” 錢仲聯云:“《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鴻荒朴略。’張載註:‘鴻,大也。朴,質也。’李善註:‘《法言》曰:鴻荒之世,聖人惡之。’《尚書·璇璣鈐》曰:‘帝嚳以上朴略,有象難傳。’”
65 韓醇云:“《禮·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孫汝聽云:“游息者,優遊於庠序也。” 文讜云:“吳質《與魏太子牋》云:‘優遊典籍之場,休息篇章之囿。’”
66 孫汝聽云:“搉,揚搉,謂評議也。” 韓醇云:“《選》:‘商搉萬俗。’”
67 魏本引《補註》:“《語》曰:‘邦有道,危言危行。’危行,謂直道而行也。” 廖瑩中云:“《楚辭·九歌》:‘心低回兮顧懷。’”
68 孫汝聽云:“《楚辭》屈原《卜居》曰:‘將喔咿嚅唲以事婦人乎?’註:‘強笑噱也。’”
69 方世舉云:“《西京雜記》:‘枚乘《柳賦》:空銜鮮而敕醪。’《說文》:‘敕,吮也。’”
70 韓醇云:“成公九年《左氏傳》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 樊汝霖云:“菅,茅也。蒯,草也。” 孫汝聽云:“菅蒯,公以自喻。”
71 樊汝霖云:“《前漢·馮奉世傳》:‘馮參以嚴見憚,終不得親近侍帷幄。’”
72 文讜云:“《詩·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毛云:‘金曰追,玉曰琢。’”

評說

朱彝尊曰:“是《苦熱行》意。著力雕鎪,侭有精巧語,總驅運有餘。”
程學恂曰:“此詩自起句下,每人或廣至數韻,或十餘韻,隨興所至,無復拘限,皆見古人真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