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廟鎮[江蘇省沭陽縣]

龍廟鎮[江蘇省沭陽縣]
龍廟鎮[江蘇省沭陽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廟鎮地處江蘇省沭陽縣城東北新沂河北岸,距沭城13公里。因靠近龍王廟而得名。東與官墩鄉交界,西與紮下鎮接壤,北與萬匹鄉、華沖鎮為鄰,境內有324省道貫穿東西,溫州路經沂河淌一直延伸到324省道,是龍廟又一交通要道,它大大縮短龍廟與沭城的距離,使龍廟區位優勢更加凸現。全鎮地形略成正方形,鎮域面積4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萬畝,轄11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人口約5萬人。境內資源豐富,氣候宜人,交通便利,主要支柱產業是畜牧家禽養殖、木材加工和大棚蔬菜生產。此外還有黑龍江省巴彥縣龍廟鎮。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龍廟鎮龍廟鎮
龍廟鎮針對鎮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實際,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藉助外力推進工業強鎮。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江蘇省龍浩新材料有限公司,由無錫客商投資2400萬元創辦,目前已全部投產,年納稅150萬元,吸納當地勞動力300餘人,產品供不應求,實現零庫存。立派木業是由青島老闆王鳳吉投資創辦的,總投資達1200餘萬元,年可創稅150萬元,吸收當地勞動力200餘人,生產的高密度板全部用於出口日本曙光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新騰宇泵閥製造有限公司都位於縣工業園區,其中新騰宇泵閥製造有限公司總投資達一個億,主要生產各種泵閥、攪拌器械等。龍廟鎮還積極鼓勵全民創業,以仲灣朱莊的木材加工為依託,大力發展木材加工業,推動全鎮工業經濟的發展。

龍廟鎮黨委政府積極轉變自身職能,不斷加大對黨員幹部的管理力度,牢固樹立服務意識,連續出台了機關幹部百分考核辦法、領導班成員工作周動態述職制度和領導班成員分管和包村工作承諾制度等,對村支部書記實行星級定位管理。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整頓了機關幹部的工作作風,嚴肅了工作紀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特色產業

龍廟鎮龍廟鎮
龍廟鎮在多種經營生產中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出發點,以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業為中心,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技術優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養殖業,建立了以莊塘聶灣花廳興義等村為主的肉鵝、肉雞沂河淌10公里生態養殖帶,以紅河村為主的新羅曼蛋雞養殖基地初具規模。紅河養殖小區共有農戶283戶,1420口人,耕地面積1280畝,養殖小區總投資550萬元,占地68畝,擁有雞舍1600餘間,年人均純收入達5500元,其中飼養量達2萬隻以上的有15戶。該養殖小區飼養新羅曼雞60萬隻,日產雞蛋60000斤,年創產值800萬元。建立了以仲灣、朱莊等村為主的楊樹苗木繁育基地;建立了以龍廟、聯合紅河、趙莊等村的5000畝反季節蔬菜種植基地;龍廟鎮還是全國有名的苗豬生產和交易基地,這裡活躍著一大批苗豬經紀人,鎮政府還出台了政府苗豬市場信譽委託管理制度,規範了苗豬市場經營秩序。促進苗豬市場的健康發展。龍廟真正實現了村村有特色,戶戶有項目,人人有錢賺的發展模式。

黑龍江省巴彥縣龍廟鎮

龍廟鎮巴彥縣龍廟鎮
龍廟鎮位於巴彥縣中部,地處松花江中游北部,雙鴨山西麓,距縣城37公里,東隔雙鴨山與窪興鎮相鄰,南隔大豬蹄河華山鄉相對,西與西集鎮接壤,北同興隆鎮毗鄰。中線綏巴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01年全縣行政區劃分調整,安寧鄉併入龍廟鎮。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

龍廟鎮位於雙鴨山余脈,地形多丘陵,全鎮總的地形,北面和西面較高,東部和南部緩低。由於大、小豬蹄河水系大部分在境內流過,沿河兩岸形成了較窄的平原。漂河支流在境內西部,水勢很急,水土大量流失,呈現丘陵地形。鎮境內表層土壤多呈現暗紅色,丘陵地帶多為黃色。只有河邊沿岸為草甸土和沼澤土,土質肥沃。到2005年末統計,全鎮總戶數8601戶,總人口34,836人,勞動力人數14,084人。居住民族有漢、滿、蒙、回民族。並鄉後總面積為207,958畝,其中小流域綜合治理用地386畝;植樹造林用地872畝;退耕還林用地700畝;耕地面積為206,000畝。

礦產資源:雙鴨山西坡曾經試採金剛砂,由於質量低成本高,沒有開採價值。但是各種石料的儲藏量非常豐富,可加工成各類史料供建築用。其他礦產尚未發現。

水資源:龍廟鎮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來源於自然降水和區域內河流、地下水。域內有大、小豬蹄河、漂河支流。大、小豬蹄河水系大部分在本境域內。常年流水不斷,水量充沛是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龍廟鎮龍廟鎮
森林資源:境內大面積林地不多、但是林木分布較廣。主要是小流域綜合治理、廢棄地、河堤水保林、薪炭林以及路帶、屯圍等。尤其是2001年以來改善生態環境力度加大,退耕還林、植樹造林速度加快。綠化面積逐年增加,五年來全鎮增加林地面積1958畝,截止2005年末林地面積為畝。

動植物資源:植物穀類:穀子、高粱、玉米、小麥、水稻、糜子、芥麥、燕麥、大麥等。豆類:大豆、小豆、芸豆、綠豆等。油類:麻籽、蘇子、芝麻、向日葵。糖麻類:大麻、亞麻、苘麻等。蔬菜:土豆、白菜、蔥、蒜、韭蔥、甜菜、菠菜、豆角等二十多種。野菜:灰菜、蕨菜、小根蒜、曲麻芽等十多種。菌類:人造木耳、人造蘑、山蘑菇。瓜果類:冬瓜、西瓜、南瓜、香瓜、黃瓜等。果有大秋果、小蘋果、黃八愣、紅太平等二十多種。藥材類:防風、艾蒿、透骨草、黃柏、五味子等十多種。花類:芍藥牡丹君子蘭月季、海棠、仙人掌等三十多種。草類有蘆葦、馬蓮、小葉章、香蒲、柳蒿、三愣草等十多種。樹類:松、柞、楊、榆、柳、椴、水曲柳、槐、楸、息李子、榛柴、暴馬子等樹種。

龍廟鎮龍廟鎮
動物、家畜:馬、牛、驢、騾、羊、犬、豬。家禽:雞、鴨、鵝。野獸:狼、狐狸山狸子、黃鼬、兔、。由於生態環境的影響,獐、狍、狼、野豬等大野獸很少見到。鳥類、留鳥:鴿子、麻雀、貓頭鷹、野雞。候鳥:野鴨、三道眉等二十多種。蟲類:螞蟻蚯蚓可入要、其他十多種軍事害蟲,不易納入資源。爬行類:青蛙、蟾蜍。魚類:自然生存的很少,人工養殖的鯉魚、鰱魚、草根等魚種。

旅遊資源:龍廟鎮境域東部位於雙鴨山余脈,山水風光優美、交通便利。可以修建避暑休閒旅遊區。龍廟的原始名字是龍王廟,位置在龍廟鎮政府東南1公里處、東邊靠豬蹄河、西邊緊靠高速公路。早年的廟宇修建得非常壯觀,每逢佛節舉行廟會,香火頗為興旺。關於建廟的起因,有一段神話傳說,是為了紀念龍在大雨天從雲雨中落下來,龍升空之後就在這個位置建了一座廟,農民祭奠以求豐年,故此龍王廟的三個字也就懸在廟的門上了。後來毀於日本帝國的三光政策,但是可再開發旅遊事業。

行政區劃

龍廟鎮政府駐地:劉希彥屯。轄8個行政村,144個自然屯,具體是彥龍村、為民村冬青村向陽村德安村、雙興村、得利村和平村。駐地公路東側是李三先生屯,西側是劉希彥屯。道路、南北方向兩條,東西方向5條。居民委沒有具體劃分,但是也正在醞釀劃分。

村級行政區劃

龍廟鎮龍廟鎮
彥龍村駐地王家崗屯,轄21個自然屯:劉希彥屯、李三先生屯、尹家屯、張豆腐房屯、陳家油坊屯、馮二癟屯、前尚家屯、後尚家屯、陳德勝屯、安家屯、榮家屯、孫萬春屯、遼陽屯、汪家屯、姜家粉坊屯、劉福屯、王家崗屯、高家溝屯、孫廣金屯、孫香油坊屯、三門柳家屯。

為民村駐地腰屯,轄17個自然屯:黃泥溝屯、欒家堡屯、小門遲家屯、趙寶屯、魏漢屯、腰屯、川新林子屯、崗陽家屯、前馬家店屯、後馬家店屯、程洪屯、劉把頭屯、山彎屯、姚家粉坊屯、曹柏勤屯、孔家屯、高貴玲屯。
冬青村駐地拉拉屯,轄18個自然屯:程福屯、葉家屯、石場屯、楊德屯、炮台屯、西菜家屯、周老闆屯、下甸子屯、拉拉屯、倪家屯、郭家屯、腰窩棚屯、新立屯、新發屯、滕家屯、隋鵬舉屯、於維湖屯、宋家粉坊屯。
向陽村駐地柳小鋪屯,轄11個自然屯:劉花店屯、柳小鋪屯、劉萬山屯、蘇家油坊屯、王井屯、趙瓜板屯、孫花園屯、車家窩棚屯、崔大房子屯、萬家泉屯、張萬才屯。

德安村高二瞎屯,轄12個自然屯:張家店屯、商國臣屯、高二瞎屯、三門於家屯、王家屯、高家崗子屯、王明屯、趙家屯、范家屯、王大馬褂屯、王家粉坊屯、林家屯。

雙興村李木匠鋪屯,轄17個自然屯:陳家崗屯、武殿清屯、王天福屯、賈貨郎屯、孫邊外屯、張萬生屯、李木鋪屯、孫國范屯、張疤瘌屯、劉大喧屯、周洪迅屯、大樹林屯、袁家屯、黃土灰屯、王錢串屯、姜家燒鍋屯、偏坡周屯。

得利村駐地白廣屯,轄14個自然屯:王鳳海屯、前焦家屯孫福興屯、王憲文屯、劉三先生屯、白廣屯、楊成舉屯、殷大騾子屯、張家屯、林家鍋屯、莫家屯、三門祝家屯、楊福屯、王功屯。

和平村駐地王金屯,轄21個自然屯:蔣明富屯、何家屯、孫義屯、蔣萬年屯、葛家屯、腰朱家屯、小腰屯、杜家屯、崔希埂屯、王金屯、高啞巴屯、王才屯、王國太屯、劉海屯、老魯家屯、小魏家屯、大魏家屯、陳希屯、周家屯、肖家屯、欒粉坊屯。

經濟發展

龍廟鎮龍廟鎮
在鎮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主線,圍繞招商引資上項目,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畜牧業,做活做強民營經濟,深入實施富民強鎮戰略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經濟總量有所增強。到2005年末全鎮鎮內生產總值實現.2.5億元,比2004年增長8%,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13%,人均達到了3269元。

經濟結構多元化,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突破。一是種植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高新經濟作物面積有所增加。2005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30%。同時,還穩妥地發展了訂單農業,高油大豆種植面積達8.000畝,瓜菜種植面積達5.200畝,效益可觀。二是畜牧業品種、規模總量不斷擴大,畜牧業向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2005年,全鎮生豬存欄2.6萬頭,年出欄達到6.8萬頭,養豬專業屯達到23個,養豬專業戶1.018戶,其中百頭以上大戶120戶;黃牛存欄3.198頭,其中優質改良牛600頭,養牛專業戶31戶,家禽飼養量750.000隻,禽類存欄355.200隻,出欄394.800隻,養貉專業戶達到48個,貉存欄2.860隻,2005年貉出欄可達到5.610隻,畜牧養殖業已在我鎮蓬勃發展,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

生態農業建設取得新成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2005年,相繼完成了大、小豬蹄河損毀堤岸的修復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386畝,春秋兩季植樹造林1.100畝,其中兩荒造林4.00畝,“三北”四期工程700畝。
招商引資工作持續發展,引資額有了新突破。龍廟鎮黨委、政府以發展龍廟、富裕龍廟為己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想方設法吸引外資,通過政策優惠,服務優質,讓開發建設者獲利,積極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種關係吸引客戶搞開發,積極培育土地市場,為城鎮開發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通過不懈努力,2005年招商引資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已到位資金總額300萬元;已批覆資金總額79萬元;正在運作資金總額209萬元。

龍廟鎮龍廟鎮
積極發展農村技術培訓事業,促進農村勞動力非農化轉移。由於鎮黨委、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2005年龍廟鎮農村勞務輸出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工作體系和機制日趨完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非農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進城務工農民的素質和就業能力,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輸出勢頭和層次持續走高。2005年,共培訓農民工1.478人,勞務輸出6.025人次,其中定向輸出1.200人,此項可實現農村人均收入500多元。

以路橋建設為主體的精神文明建設在全鎮推開。2005年,龍廟鎮重點抓了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和道路橋樑建設,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的發展環境,通過多方面努力投資21萬元整修道路55公里,同時,新建大橋6座,維修大橋2座,總造價達204萬元,修涵21道,投資31.5萬元,現在橋涵道路已經暢通,保證了村村通屯屯通,全鎮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文教、衛生、計生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務。2005年,國小升國中的升學率達到100%,國中升高中成績在全縣名列上游,並且呈上升勢頭,醫療衛生、防病滅病工作成效顯著,解決了看病難救醫難問題;計生工作如火如荼,全鎮的計畫生育率達到了9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四以下,人口自然增長率千分之三,鎮計生服務站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全鎮各村實現了路、電、電話、廣播、電視“五通”,有線電視網覆蓋全鎮,全鎮已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