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鐵路

龍巖鐵路

龍巖市境內1958年始有鐵路,即鷹廈線從城口至梅水坑過境鐵路73.9km;1961年建成漳(平)—龍(岩)鐵路,全長56 km;1970年建成梅(水坑)—劍(斗)鐵路,龍巖市境內漳平至大深13 km;1972年底又先後建成龍(岩)—馬(坑)支線5 km,龍(岩)—坎(市)鐵路36 km。2000年以前,我市境內僅有56公里支線鐵路可通客車。由於鐵路交通落後,嚴重製約著龍巖市域經濟發展。

龍巖火車站
鑒於龍巖市鐵路交通落後狀況,原龍巖地委、行署和撤地設市後的市委、市政府歷屆領導都非常重視龍巖的鐵路建設,於1992年成立龍巖地區鐵路籌建辦公室,專門負責龍巖鐵路建設規劃研究和項目前期推進工作。在龍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龍巖的鐵路建設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得到了國家發改委、鐵道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先後建設了三條鐵路:1998年4月8日梅坎鐵路開工建設,2001年3月正式投入營運;2001年12月8日,贛龍鐵路開工建設,2005年4月1日正式投入營運;2006年1月12日始發開行了龍巖至北京的“海西號”快速旅客列車;2006年12月25日開工建設了龍廈鐵路,計畫於2009年與福廈鐵路同時竣工,同時投入使用。
2008年,龍巖鐵路建設又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機遇。3月8日,鐵道部、福建省簽署了《關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新一輪鐵路建設的會議紀要》,部省紀要有關龍巖的鐵路項目有:同意按時速200公里、雙線電氣化標準設計建設贛龍鐵路複線,2008年立項,2009年開工建設,並加快項目前期工作,使其成為昆明至廈門的鐵路大通道;同意按時速200公里、雙線電氣化標準設計改建南(平)三(明)龍(岩)鐵路,並儘快安排前期工作,使其成為杭州至廣州鐵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長三角經海峽西岸經濟區至珠三角最便捷的快速通道;同意按時速200公里、雙線電氣化標準設計改建漳(平)泉(州)肖(厝)鐵路和新建長(汀)永(安)鐵路,並加快前期工作,使其成為昆明至泉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意儘快安排福廈漳龍城際鐵路、浦(城)建(寧)龍(岩)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上述鐵路項目建成後,龍巖將形成北出向莆、南進廣梅汕、東貫廈漳泉、西聯大京九的四通八達的快速鐵路網,龍巖將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