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膿腫

鼻中隔膿腫

鼻中隔膿腫,(abscess of the septum),即鼻中隔粘軟骨膜或粘骨膜下積膿,是一較嚴重的鼻內感染。如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產生嚴重後果。是鼻中隔一側或兩側軟骨膜或骨膜下感染積膿。多繼發於鼻中隔血腫或外傷後感染,亦可由鼻或上唇鄰近組織感染擴散所引起。鼻中隔膿腫如不及時處理,可使中隔軟骨受壓,血液供給障礙,導致軟骨壞死,表現為塌鼻,鼻中隔穿孔。感染也可向顱內蔓延而導致顱內併發症。

基本信息

病因

鼻中隔膿腫鼻中隔的骨和軟骨支架
鼻中隔位於兩側鼻腔之間,構成鼻腔的內壁。鼻中隔主要由鼻中隔軟骨篩骨正中板(或稱篩骨垂直板)和犁骨構成。此外,在鼻中隔前下部(犁骨和鼻中隔軟骨之間)還有一塊細條狀軟骨,稱為犁鼻軟骨。

鼻中隔分軟骨部和骨部兩部分。鼻中隔軟骨構成鼻中隔的軟骨部,篩骨正中板和犁骨構成鼻中隔的骨部。鼻小柱由兩側大翼軟骨的內側腳、皮下組織和皮膚構成,位於鼻中隔軟骨的前下部,有一定的活動性,又稱為鼻中隔的可動部,為鼻前庭的內壁。鼻中隔軟骨、篩骨正中板和犁骨的表面被覆黏膜。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內血管豐富,匯聚成叢,稱為李特爾氏區(Little's area),是鼻出血的好發部位。此外,大約39%的成年人在鼻中隔前下部可以見到犁鼻器官的開口。
1.鼻外傷或鼻中隔手術後發生的鼻中隔血腫未及時處理而造成的繼發感染這是最常見的原因;

2.鄰近組織感染波及鼻中隔如切牙牙根感染鼻小柱或鼻前庭癤腫等;

3.偶可繼發於某些急性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猩紅熱等。

臨床表現

鼻中隔膿腫鼻中隔膿腫

凡鼻中隔對稱性腫脹,局部疼痛明顯,伴有鼻樑和鼻尖紅腫疼痛者,皆應仔細檢查,經穿刺腫脹部位抽吸有膿即可確診。
1.局部症狀 與鼻中隔血腫相似,患者雙側鼻塞,滴用麻黃素生理鹽水無效。鼻樑和鼻尖紅腫疼痛,並伴有觸痛。鼻中隔雙側對稱性腫脹,質軟、有波動,且觸痛明顯。膿腫自行穿破者可能有膿血流出。

2.全身症狀 寒戰、發熱、周身不適,並有頭痛。鼻中隔膿腫如不及時處理,可使中隔軟骨受壓,血液供給障礙,導致軟骨壞死,表現為塌鼻,鼻中隔穿孔。感染也可向顱內蔓延而導致顱內併發症。

3.一側粘骨膜下血腫,呈單側鼻塞。中隔手術後發生為雙側性鼻塞。檢查鼻中隔呈半圓形隆起,黏膜顏色如常或稍紅色,觸之有彈性,穿刺可抽出血液。

診斷檢查

診斷:

鼻中隔膿腫鼻中隔膿腫

1.有鼻外傷、中隔血腫、中隔手術或鄰近部位感染史。

2.有以上症狀體徵,腫脹局部穿刺有膿液

檢查:1.一般病例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2.病情較重疑有併發症者檢專案可包括“A”“B”及“C”。
凡鼻中隔對稱性腫脹,局部疼痛明顯,伴有鼻樑和鼻尖紅腫疼痛者,皆應仔細檢查,經穿刺腫脹部位抽吸有膿即可確診。

治療過程

鼻中隔膿腫鼻中隔

治療方法

診斷確立後,應儘快引流,以防感染致軟骨壞死、吸收,最終形成鼻樑塌陷。

1.切開引流:鼻中隔黏膜表面用1%地卡因棉片麻醉,在鼻中隔前下方切開粘骨膜,清除壞死軟骨。必要時在對側黏膜另一平面做第二切口,以利引流。

2.膿腔用抗生素生理鹽水沖洗後放置橡皮引流條2天,如有出血則鼻腔填塞。

3.大量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切開膿腫的當時行膿液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針對性用藥。

4.積極治療鼻周鄰近組織的炎症,消除病因。有併發症者需進行治療。

治療原則

鼻中隔膿腫穿刺鼻中隔膿腫術
1.及時行膿腫切開,清除膿液及壞死軟骨,局部引流。

2.全身套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一經確診即應於表面麻醉下實施膿腫切開引流術要將膿腔中的壞死組織肉芽等清理乾淨以抗生素溶液沖洗膿腔置入碘仿紗條引流2~3日基用橡皮條引流則應每日換用一次至膿盡為止同時全身套用足量抗生素鼻部遺有畸形者可在3個月後施行矯正術。

手術治療:穿刺鼻中隔膿腫術

手術器械:窺鼻器、鼻鑷、直血管鉗、鼻剪、鼻咬骨鉗、中隔剝離器、鼻息肉圈套器。
術前準備:修剪鼻毛,清潔鼻腔。用1%麻黃素噴布病變的下鼻甲黏膜,根據黏膜收縮程度,決定手術方式。
麻醉:成人可用表面麻醉,兒童用全身麻醉。
手術方法:取半臥位,用刀夾在腫脹最突起處作約1cm長的垂直切口,使膿液流出,並吸淨膿血,探查膿腔,如有異物或壞死組織應即去除,置入橡皮引流後,鼻腔內堵塞止血。
注意事項手術時不應在鼻中隔兩側均作切口,也應注意在作切口時不要將對側粘軟骨膜切穿,以免引起鼻中隔穿孔。
術後處理:1.每日用1%麻黃素棉片收斂鼻腔黏膜。如切口縮小,引流不暢,可以用鼻鑷擴張切口,以保持引流通暢。炎症消退後切口會自行癒合。2.術後套用抗生素,並注意病人有無頭痛、發熱等症狀,以防膿腫向上擴展,引起傾向併發症。

1、未化膿之前,認真敷藥。

2、切開或自潰後,注意引流通暢。

3、換藥清潔創口時注意不要損傷對側鼻腔的黏膜。否則,黏膜因損傷而形成潰瘍,則勢必導致鼻中隔穿孔,為今後矯形增加麻煩。

療效評價

鼻中隔膿腫鼻中隔膿腫
鼻中隔膿腫時間長,張力大時使鼻中隔軟骨受壓及發生血循環障礙而壞死,因而可後遺鼻中隔穿孔及鞍鼻畸形。膿腫如治療或引流不及時,感染可向顱內蔓延產生嚴重的顱內並發病。嚴重者可並發膿毒血症、海綿竇血栓腦膜炎腦膿腫等顱內併發症。

1.治癒:發熱,疼痛及鼻阻消失,膿腔消退。

2.好轉:發熱消退,疼痛及鼻阻減輕,膿腔縮小。

治療案例

病例介紹:

例1:男,38歲,因左側鼻腔出血1h就診,鼻鏡檢查見左側利特爾區動脈噴射狀出血,給予

鼻中隔膿腫鼻中隔膿腫治療
2%地卡因黏膜表面麻醉後,用射頻治療儀使出血小動脈凝固變性,鼻出血停止。口服抗生素7天后自行停藥,術後第12日出現左側鼻腔阻塞、脹痛、頭痛就診,靜脈給予大劑量抗生素、激素治療後痊癒。

例2:女,55歲,因反覆右側鼻腔出血3天就診,鼻鏡檢查見右側利特爾區黏膜滲血,給予2%地卡因黏膜表面麻醉後,用射頻治療儀使滲血黏膜凝固變性,鼻出血停止。口服抗生素5天后自行停藥,術後第9日出現右側鼻腔阻塞、脹痛、頭痛就診,靜脈給予大劑量抗生素激素治療後痊癒。

討論

鼻中隔膿腫為鼻中隔軟骨膜或骨膜下積膿,常見原因為鼻外傷、鼻中隔手術後出現鼻中隔血腫未及時切開引流,

鼻中隔膿腫
繼發感染而形成膿腫;也可因鼻中隔黏膜損傷,化膿菌侵入黏膜下發炎化膿;或因臨近組織炎症蔓延至鼻中隔形成膿腫。由於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以及對鼻中隔血腫的預防、治療,典型的鼻中隔膿腫已很少發生。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用於醫學上的設備也更加豐富,可用於止血的設備有高頻電刀、雙極電凝、射頻、微波、雷射等,採用鼻內鏡技術,通過各種類型的纖維或硬性內鏡,幾乎可以觀察到鼻腔及鼻咽部的任何部位,沿鼻腔內殘留積血的流行方向尋找出血點可一目了然。準確地使出血血管凝固,達到止血的目的,使需要鼻腔填塞的病例減少。特別是對鼻後孔的患者來說,不需再面對難以忍受的鼻腔脹痛的折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採用射頻治療的298例鼻出血,出血部位大部分位於鼻中隔利特爾區,鼻鏡下即能發現出血部位,使用射頻治療十分方便,止血效果好,患者易於接受。3例並發鼻中隔病例,使用抗生素時間過短,可能是並發鼻中隔膿腫原因之一。射頻治療後,可損傷鼻中隔黏膜、軟骨膜及鼻中隔軟骨,在修復過程中,任何一處的炎症,都可能並引起鼻中隔膿腫,2例診斷為鼻中隔膿腫病例,經大劑量抗生素、激素治療後痊癒,提示可能只是發生了鼻中隔軟骨膜炎;另1例患者確診為鼻中隔膿腫,僅僅切開引流,療效不佳,按鼻中隔矯正術術式清除壞死的軟骨後獲得痊癒,說明鼻中隔軟骨膜對膿液的吸收能力很差,鼻中隔膿腫對鼻中隔軟骨的破壞極大,及時手術清除壞死組織能縮短病程,減少對鼻中隔軟骨的繼續破壞。1例在我科行鼻中隔矯正術鼻出血患者,半個月前曾在外院行微波治療,術中見鼻中隔軟骨變軟、變薄,中央接近穿透,與鼻中隔膿腫殘留的部分軟骨病理改變相似,提示微波、射頻等物理治療都可造成鼻中隔軟骨的不可逆改變。在修復過程中,可能發生鼻中隔膿腫。3例鼻中隔膿腫發生的時間平均在10天左右,均存在停用抗生素的時間過早。建議對於使用物理設備止血的鼻出血患者,應嚴格消毒、定期複查,抗生素的使用不應少於14天。鼻中隔黏膜修復慢的患者,應延長抗生素的使用時間。一旦出現鼻中隔黏膜腫脹,應及時使用大劑量的抗生素、激素治療。

射頻治療鼻出血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患者痛苦小,樂於接受。但該方法免不了要損害鼻中隔軟骨、軟骨膜、骨膜、鼻黏膜,在損傷組織的修復過程中,可能並發鼻中隔膿腫,因此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專家提示

鼻中隔膿腫專業醫療器材
鼻中隔膿腫一經確診,應即行切開引流,足量套用有效抗生素。膿腫引流愈早,鼻中隔軟骨發生壞死的部分愈 小,則造成鞍鼻的機會也較少。
平時應注意:
1、改掉隨便挖鼻的習慣。
2、對鼻中隔血腫、鼻中隔潰瘍等病,需精心治療,不能延誤拖延。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