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散

黃芩散主要用來治療妊婦患瘧,寒熱頭痛,心煩。

黃芩散-《普濟方》卷三二六。

【藥物組成】黃芩當歸、川芎、白礬、黃連。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三二六。
【方劑主治】陰門生瘡。
【用法用量】上銼散。煮水熏洗即安。

黃芩散-《普濟方》卷七十二引

【藥物組成】黃芩1兩,淡豆豉3兩(研)。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七十二引《衛生家寶》。
【方劑主治】小兒肝熱,眼生障暈,不能視物。
【用藥禁忌】忌酒、面。
【用法用量】上為末。每服3錢,用熟豬肝裹藥同吃,溫湯送下,不拘時候,1日2-3次。

黃芩散-《聖惠》卷三十七。

【藥物組成】黃芩1兩(去心中黑腐)。
【處方來源】《聖惠》卷三十七。
【方劑主治】心臟積熱,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盛夏時有大熱症,頭大如斗,身熱如火者。
【製備方法】上為細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芩散-《準繩·幼科》卷七。

【藥物組成】黃芩半兩,訶黎勒半兩(煨,用皮),樗株皮半兩,瓜蔞根3分,黃連3分(去須),當歸(銼,微炒)3分,烏梅肉1分(微炒)。
【處方來源】《準繩·幼科》卷七。
【方劑主治】小兒痢渴不止。
【製備方法】上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芩散-《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藥物組成】黃芩1兩(去黑心),甘遂1兩(麩炒黃),龍膽(去蘆頭)1兩。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方劑主治】傷寒。煩熱不解,譫語言妄語,欲發狂走。
【製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以冷水調下,更令病人飲水2-3盞,腹滿則吐。

中藥方劑之黃芩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