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草溝自然保護區

麥草溝自然保護區

麥草溝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黨川鄉,地處秦嶺南坡充陵江的發源地。生物地理屬2.15.5和 1(1)5。面積3567公頃。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06°15’-106°17’,北緯34°13’-34°17’之間。

基本信息

自然概況

保護區是一個四面環山只正西有一出口的溝谷,卞溝東西長13公里,支溝有數十條。山嶺多在2000米以下,谷地約1500米以上,相對高差300—600米,坡度約35度左右,陽坡較緩,陰坡陡峻,主溝寬闊平坦,支溝呈V字形。氣候年均溫12℃左右,年陣水量為851毫米左右.相對濕度65%,無霜期180天左右。土壤為在花崗岩基岩發育的棕壤,緩坡有淋溶褐土。

植物資源

保護區維管束植物有1300多種,其中喬木有100多種,灌木有200多種。區內山地植被類型主要為次生的落葉闊葉林,主要樹種為銳齒櫟、紅樺、白樺、山楊、械、椴、華山松、油松等。一般在溝谷及山坡下部為揪樹、漆樹、檄樹等樹種組成的落葉闊葉林,而以銳齒據、遼東櫟、栓皮櫟、模子棟組成的棟類落葉闊葉林分布在各種坡向與坡位,也有小片山揚或白樣林夾雜其間;但在溝腦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有一些紅樺林分布。林下灌木、箭竹叢生。區內櫟類落葉闊葉林面積占全區有林地70%以上,林木蓄積量占總蓄積的76%以上,其中近熟、成過熟林蓄積占總蓄積的69%。植物區系分區為Iell?。屬國家保護植物有杜仲、厚朴等。藥用植物豐富有黨參、柴胡、大黃等。

動物資源

保護區陸棲脊推動物有370多種。動物地理分區屆IIB。屬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雲豹,二級有黑熊、麝、鬣羚、灰鶴、紅臉角錐等。經濟動物豐富,有野豬、鼬等。

經營管理

保護區是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1982年批文建立的。

1.定界與區劃 麥草溝整個小流域,其北面為石嘴溝和圍山溝,東面是南溝,西面為廟溝,擬將盧家溝981公頃劃為試驗區。其餘部分作為核心區。

2.機構與編制 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和小隴山林業研究所在區內設立了數十塊標地。

3.經營活動 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和小隴山林業研究所在區內設立了數十塊標地,用以開展森林生態學、豐產林營造和管理,油松引種和馴化等實驗研究。保護區也是小隴山林校的實習林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