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植物

鹽鹼植物

鹽鹼植物矮小,乾硬,葉子不發達,蒸騰面積縮小,氣孔下陷,表皮具厚的外皮,常有灰白色的絨毛。鹽鹼對植物造成的主要傷害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細胞質中金屬離子(主要是Na+)的大量積累,它會破壞細胞內離子平衡並抑制細胞內生理生化代謝過程,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最終因碳飢餓而死亡;二是鹽鹼土壤是一個高滲環境,它能阻止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從而使植物因"乾旱"而死亡。同時鹽鹼土壤pH值較高,這使得植物體與外界環境酸鹼失衡,進而破壞細胞膜的結構,造成細胞內溶物外滲而使植物死亡。

鹽鹼植物紫穗槐

鹽鹼植物矮小,乾硬,葉子不發達,蒸騰面積縮小,氣孔下陷,表皮具厚的外皮,常有灰白色的絨毛。鹽鹼對植物造成的主要傷害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細胞質中金屬離子(主要是Na+)的大量積累,它會破壞細胞內離子平衡並抑制細胞內生理生化代謝過程,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最終因碳飢餓而死亡;二是鹽鹼土壤是一個高滲環境,它能阻止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從而使植物因"乾旱"而死亡。同時鹽鹼土壤pH值較高,這使得植物體與外界環境酸鹼失衡,進而破壞細胞膜的結構,造成細胞內溶物外滲而使植物死亡。

簡介

鹽鹼植物鹽鹼植物

在鹽鹼地上,常常會出現一層白色的鹽霜。當土壤中氯化鈉、硫酸鈉含量較多時,稱為鹽土;當土壤中碳酸鈉、碳酸氫鈉較多時,稱為鹼土。實際上,土壤往往同時含有上述幾種鹽,故稱為鹽鹼土。土壤中鹽鹼過多時,就會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長,稱為鹽害。鹽鹼對植物可造成兩種危害:一是毒害作用,當植物吸收進較多的鈉離子或氯離子時,就會改變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例如,植物細胞里的鈉離子濃度過高時,細胞膜上原有的鈣離子就會被鈉離子所取代,使細胞膜出現微小的漏洞,膜產生滲漏現象,導致細胞內的離子種類和濃度發生變化,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衡受到破壞,從而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同時,因鹽分在細胞內的大量積累,還會引起原生質凝固,造成葉綠素破壞,光合作用率急劇下降。此外,還會使澱粉分解,造成保衛細胞中糖分增多、膨壓增大,最終導致氣孔擴張而大量失水。這些危害,都會造成植物死亡。

二是提高了土壤的滲透壓,給植物根的吸收作用造成了阻力,使植物吸水發生困難。結果植物體內出現嚴重缺水,光合作用和新陳代謝無法進行;同時,還會出現細胞脫水、植株萎蔫,最後導致植物死亡。因而,受鹽鹼脅迫的植物一方面要降低細胞質中離子積累,另一方面還通過積累過程產生某些特殊的產物,如蛋白質胺基酸、糖類等來增強細胞的滲透壓,阻止細胞失水,穩定質膜及酶類的結構. 多數植物不宜生長在鹽鹼地上。而鹽鹼植物在形態生理上都與其生長環境相適應。

植物的耐鹽性一般都很低,如果土壤中含鹽濃度達0.05%以上,許多植物就無法生存下去。可是,有些植物卻具有較強的抗鹽能力,能在鹽漬土上頑強的生長,人們稱之為鹽鹼植物。鹽鹼植物具有各種抗鹽的方式和巧妙的防鹽本領,真猶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分類

外部結構上

鹽鹼植物紫穗槐
植物矮小,乾硬,葉子不發達,蒸騰面積縮小,氣孔下陷,表皮具厚的外皮,常有灰白色的絨毛

內部結構上
細胞間隙小,柵欄組織發達,有的具有肉質性葉,有特殊的貯水細胞,能使同化細胞不受高濃度鹽份的傷害。
生理上
其具有一系列抗鹽特性,根據對過量鹽類的適應特點,可以分為聚鹽性植物,泌鹽性植物,不透鹽性植物。

聚鹽性植物
原生質耐受鹽份特彆強,他們細胞濃度特別高,能吸收高濃度土壤溶液的水分,比如說,鹽角草。
泌鹽性植物
能把吸收進去的多餘的鹽,通過莖,葉,表面密布的鹽腺排出來,再被風吹雨淋的洗掉,如紅樹植物。
不透鹽的植物
細胞對鹽類的通透性非常小,他們幾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鹽份,同時也提高了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的能力。

種類

鹽鹼植物藍絨毛
抗鹽鹼樹種:紅花槐、白蠟、美國黑楊、合歡、欒樹、國槐,紫穗槐,紅柳,銀杏。珍珠梅、枸杞、法桐、迎春、凌霄、淡竹(0.1%~0.2%土壤含鹽);紅瑞木、銀牙柳、皂莢、軟棗、黃山欒、女貞紅葉小檗、五葉地錦(0.2%~0.3%土壤含鹽);小葉女貞構樹花椒、火炬樹(0.3%~0.4%土壤含鹽);天楊珠美海棠、寧夏枸杞、新疆楊、沙棗(0.4%土壤含鹽)。刺槐、胡楊、紅花多枝檉柳紅葉石楠、紅碧桃、香椿、紅葉櫻花、金葉榆、加拿大紫葉紫荊、落羽杉、海濱錦葵。
耐鹽鹼樹種:杜梨、構樹、臭椿、絨毛白蠟、千頭椿、中國白蠟、旱柳、饅頭柳、榆樹、欒樹、泡桐、刺槐、桂香柳、棗樹、桑樹、皂莢、絲綿木、合歡、杜仲、君遷子、鹽膚木、火炬樹、山桃、新疆楊、檜柏、龍柏、檉柳、紫穗槐、金雀梅、錦雞兒、多花薔薇、金銀木、白刺花、木槿、石榴、胡枝子、接骨木、月季、西府海棠、金葉女貞、水蠟、小葉女貞、紫丁香、白丁香、暴馬丁香、華北香薷、海州常山、碧桃、榆葉梅、黃刺玫、珍珠梅錦帶花、紫葉小檗、紅葉李、膠東衛矛、砂地柏、劍麻、大葉黃楊、早園竹、五葉地錦、雞矢藤、爬山虎、美國凌霄、金銀花、山蕎麥。

典型植物

鹽鹼植物三春柳,其乾紅枝軟,花色美麗而花期長,可3次開花

檉柳 檉柳又名三春柳,其乾紅枝軟,花色美麗而花期長,可3次開花。樹柳不是柳,因其葉纖枝細下垂,迎風飄曳如榴枝而得名。...檉柳耐水濕、耐鹽鹼、耐瘠薄,故在園林中可植天湖邊、岸旁、河灘上。 灌木或小喬木,高2一5米。老枝深紫色或紫紅色。葉披針形或披針狀卵形,長1一1.8毫米,先端銳尖,平貼於枝或稍開張。花由春季到秋季均可開放,春季的總狀花序側生於去年枝上,夏、秋季的總狀花序生於當年枝上,常組成頂生圓錐花序,總狀花序長2-6厘米,徑3—5毫米,具短的花序柄或近無柄;苞片狹披針形或鑽形,稍長於花梗;花小,徑約2毫米;萼片5,卵形,漸尖;花瓣5,粉紅色,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約1.2毫米,開張,宿存;雄蕊5,長於花瓣;花柱3;花盤5裂,裂片頂端微凹。蒴果圓錐形,長約5毫米,熟時3裂。花期5一9月,果期6-10月。
沙蓬草 又叫老鼠刺。三百多年來,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草,一直是晉江沿海一帶防風固沙的一道屏障。

紫穗槐 又稱綿槐、紫花槐,豆科紫穗槐屬,是優良綠肥及莖條材兼用木本植物 紫穗槐對土地要求不嚴,耐鹽鹼、耐瘠薄、耐旱、耐澇、耐寒、抗沙壓、抗逆性強、根系發達,並具有很強的抗病、蟲、抗煙和抗污染能力。紫穗槐苗期在土壤含鹽量0.3%左右能正常生長,一年生以上苗木可耐鹽0.5%,耐鹽程度僅次於檉柳沙棗

鹽鹼植物紫穗槐
紫穗槐是豆科紫穗槐屬,落葉灌木。高1~4m,叢生、枝葉繁密,直伸,皮暗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凸起銹色皮孔,幼時密被柔毛;側芽很小,常兩個疊生。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1~25,卵形,狹橢圓形,先端圓形,全緣,葉內有透明油腺點。總狀花序密集頂生或要枝端腋生,花軸密生短柔毛,鐘形,常具油腺點,旗瓣藍紫色,翼瓣,龍骨瓣均退化。莢果彎曲短,長7~9mm、棕褐色,密被瘤狀腺點,不開裂,內含1種子,種子具光澤,千粒重10g。花果期5~10月。

紫穗槐叢生落葉灌木。枝條細長柔韌,通直無節。粗細均勻。生長快,植株自地表平茬 後,新枝當年可高達1.5m左右。強壯的株叢可萌生15~30個萌條,可割條10~20年,可編織各種生產和生活用具。花期很長,是北方初夏時節的蜜源植物。適應性很強,耐寒,耐瘠薄,耐鹽鹼,有一定的耐澇能力。具根病菌,能改良土壤。側根發達,萌芽力強,是固土護坡的優良樹種。近年來市場行情看好,被廣泛用作公路護坡、編織行業、蜜源植物等,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紫穗槐每500公斤風乾葉含蛋白質12.8公斤、粗脂肪15.5公斤、粗纖維5公斤,可溶性無氮浸出物209公斤。粗蛋白的含量為紫花苜蓿的125%。乾葉中必需胺基酸的含量是:賴氨酸1.68%、蛋氨酸0.09%、蘇氨酸1.03%、異量氨酸1.11%、組氨酸0.55%、亮氨酸1.25%。每公斤葉粉中含胡蘿蔔素270毫克。每畝紫穗槐可產1000公斤鮮葉。目前各地主要用作豬的飼料。常以鮮葉發酵煮熟飼餵。粗加工後既可成為豬、羊、牛、兔、家禽的高效飼料;種子經煮脫苦味後,可做家禽、家畜的飼料。

紫穗槐枝條柔韌細長,乾滑均勻,用作綠肥春季割一茬綠肥、秋季收穫一茬編織條,還是編織筐、的好材料。紫穗槐雖為灌木,但枝條直立勻稱,可以經整形培植為直立單株,樹形美觀。對城市中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難得的城市綠化樹種。

鹽鹼植物沙棗
沙棗喜光,耐寒,喜乾冷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強。是西北沙荒、鹽鹼地區也護林及城鎮綠化的主要樹種,常作行道樹,可植籬,也可與小葉楊、等樹種配置。沙棗生活力很強,有抗旱,抗風沙,耐,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只分布在降水量低於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與淺的地下水位相關,地下水位低於4米,則生長不良。沙棗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在≥10℃積溫3000℃以上地區生長發育良好,積溫低於2500℃時,結實較少。活動積溫大於5℃時才開始萌動,10℃以上時,生長進入旺季,16℃以上時進入花期。果實則主要在平均氣溫20℃以上的盛夏高溫期內形成。耐鹽鹼能力也較強,但隨鹽分種類不同而異,對硫酸鹽土適應性較強,對氯化物則抗性較弱。在硫酸鹽土全鹽量1.5%以下時可以生長,而在氯化鹽土上全鹽量超過0.4%時則不適於生長。

沙棗側根發達,根幅很大,在疏鬆的土壤中,能生出很多根瘤,其中的固氮根瘤菌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側枝萌發力強,頂芽長勢弱。枝條茂密,常形成稠密株叢。枝條被沙埋後,易生長不定根,有防風固沙作用。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沙棗3月下旬樹液開始流動,4月中旬開始萌芽,5月底至6月初進入花期,花期為3周左右,7月上旬見幼果,8月下旬果實成型,10月份果實成熟,果期100天左右。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5~10米,有時具刺。幼枝銀白色,老枝栗褐色。葉矩圓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4~8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寬楔形,兩面均有白色鱗片,下面較密,成銀白色,側詠不顯著;葉柄長5~8毫米。花銀白色,芳香,外側被鱗片,1~3朵生小枝下部葉腋花被筒鐘形。長5毫米,上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雄蕊4;花柱上部扭轉,基部為筒狀花盤包被。果實矩圓狀橢圓形,或近圓形,直徑8~11毫米,密被銀白色鱗片。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