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鳥

鸞鳥

鸞鳥,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因生長在古時候的鸞州(現洛陽欒川縣),而得名。《山海經•西山經》中的描述:其狀如翟而五采文,見則天下安寧。據《異苑》載“鸞睹鏡中影則悲”。後人在詩中多以鸞鏡表示臨鏡而生悲。羈賓王養一鸞,三年不鳴。後懸鏡照之。鸞睹影悲鳴,一奮而絕。

基本信息

相關記載

鸞鳥鸞鳥
羈賓王養一鸞,三年不鳴。後懸鏡照之。鸞睹影悲鳴,一奮而絕。 ——《異苑

鸞鳥,鳳皇屬也。――《廣雅

鸞,赤神靈之精也。――《說文

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

周成王時氐羌獻鸞鳥。――《周書·王會》。注:“大於鳳。”

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西山經

鳴女床之鸞鳥,舞丹穴之鳳凰。――張衡《東京賦

“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大荒西經)

“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大荒西經)

而《淮南子·卷四地形訓》上寫道:“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凰,鳳凰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

"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朝堂壇兮" ——屈原《涉江

清 褚繼曾 《<小螺庵病榻憶語>後序》:“而乃鵲橋欲渡,銀漢雲遮,鸞鳥纔鳴, 女牀雨泣。”

鸞鳥和鳳凰一樣也有雌雄之分,雄曰鸞,雌曰和。因其鳴聲悅耳而代指車鈴。

與鳳區別

商代的甲骨文上,“鳳”、“風”通用,其構形源自那種翅膀能煽動氣流的長尾鳥。即常常拍打一側翅膀,頻頻向母雞示愛的公雞。由形象聯繫,又可表示“氣流”。所以,甲骨文的“鳳”在卜辭中既可表示類似公雞的大鳥,也可由雄雞煽翅時的空氣擾動來表示空氣中的氣流和風。周代的“鳳鳴岐山”,是稍後一些的說法,古籍《國語·周語》說的是“周之興也,鸑鷟於岐山”。直到三國時吳國人韋昭注《國語》,才指明“鸑鷟鳳之別名也”。這實際上是鳳的概念逐漸形成後,後人將前人的各種圖騰鳥都追認為鳳鳥,冠之以鳳名。

漢代地名

漢代武威郡有鸞鳥縣,在今甘肅省武威縣南。《漢書·地理志下》:“﹝武威郡﹞鸞鳥 。” 王先謙補註:“《舊唐志》鸞鳥讀曰鸛雀。”《後漢書·段熲傳》:“熲復追擊於鸞鳥。”李賢註:“鳥音爵,縣名,屬武威郡,故城在今 涼州昌松縣北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