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

鴨脷洲

鴨脷洲是香港島的香港仔對出的一個島嶼,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南區。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的海面被劃為香港仔避風塘。鴨脷洲面積1.32平方公里,大約住了90,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8,200人。據金氏世界紀錄大全,鴨脷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鴨脷洲邨在落成時曾被中華巴士公司稱為鴨脷洲新邨。另外自利東邨落成後,部分鴨脷洲居民習慣稱呼鴨脷洲邨為“鴨脷洲邨”、“西邨”或“鴨脷洲西邨”,以相對於利東邨的“東邨”。“鴨脷洲”的“脷”字,在粵語中是舌頭的意思,因其形狀狹長像鴨舌而得名。而鴨脷洲的形狀也有點像縮小了的香港島:東南部及中部是山丘,稱為玉桂山。整個島嶼主要還是以住宅為主,集中在島嶼北部;西南面則有一個規模很小的利南道工業區。

基本信息

主要景點

鴨脷洲大橋

鴨脷洲大橋鴨脷洲大橋
鴨脷洲大橋之北端鴨脷洲大橋(又稱鴨脷洲橋)是連線香港鴨脷洲的行車橋,跨越香港仔避風塘,連線香港仔東部(香港仔海旁道及黃竹坑道交界)及鴨脷洲東部(鴨脷洲橋道)。該橋全長230米,耗資6400萬港元,於1980年3月28日通車。除道路外,橋內其實亦有如輸水管的其他設施。通車初期橋面為單線雙程道路,隨著鴨脷洲的發展以致龐大的交通壓力,香港政府於1994年在北面旁興建一條複製橋,橋面變為雙線雙程分隔道路。長久以來鴨脷洲大橋都是該島對外的唯一陸路交通,大橋發生交通意外便會引致交通中斷。因此擬將鴨脷洲大橋擴建時,南區區議會較為傾向另行興建連線田灣及鴨脷洲西部的第二條鴨脷洲大橋,作為鴨脷洲另一條對外通路。但方案遭位於島上住宅屋苑海怡半島的發展商和記黃埔的反對,最後才改以複製橋方案。

鴨俐洲洪聖廟

鴨俐洲洪聖廟位於鴨脷洲的洪聖街,是香港仔及鴨脷洲一帶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古廟。該古廟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33年),為本地居民所建。傳說順德陳村的罟棚漁民,認為能遠航至香港一帶作業,實有賴海神洪聖大王的庇佑,於是委託勘輿家在鴨利洲覓風水佳地,建立洪聖古廟,祈求漁民出海平安。廟內除供奉主神洪聖外,尚配祀觀音和關帝。該廟至今仍保存不少珍貴的歷史文物。如乾隆三十八年鑄造的一口鐵鐘、光緒十四年製造的祭壇和清朝期間的陶塑等。

該廟曾於1888和1973年重修,最近的一次是1988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洪聖誕,水上居民多來參拜,香火鼎盛。開放時間: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

旅遊路線

由於鴨脷洲的發展集中於北岸,故此島的交通也以北部較為發達。香港捷運港島線與香港電車的路線均於島的北部沿岸地區來回行駛,貫通東、西各區成一橫線。電車東行只到筲箕灣,西行卻至堅尼地城一帶,另有路線南至跑馬地;捷運東行至柴灣,西行只至上環。兩種公共運輸工具互補不足,而捷運正發展西港島線將現有鐵路路線延至堅尼地城,預計於2012年落成啟用。山頂纜車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共運輸服務,來往太平山頂、半山區及中環,亦是吸引不少遊客乘搭。此外,香港島交通還依賴著巴士、小巴等交通服務,尤其是南區和半山等沒有大型運輸工具的地區,捷運亦有計畫興建南港島線,但目前尚未定案。

跨海交通

由於鴨脷洲四面環海,對外交通方面非常重要,鴨脷洲主要依靠海底隧道穿過維多利亞港連線九龍半島,再往各區。現時共有3條行車過海隧道,分別為香港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和西區海底隧道,以及3條捷運路線東涌線、荃灣線和將軍澳線和機場快線。第四條過海行車隧道及第四條過海鐵路目前正在計畫中,以疏導目前擠塞的交通。

海上運輸方面,香港島設有多個渡輪碼頭,主要集中於中環、灣仔和北角,設有頻密的渡輪航班來往九龍及離島,在上環亦同時設有往的離境碼頭。維多利亞港內亦設有一些公眾碼頭,如知名的皇后碼頭,主要供小型駁船、遊艇、觀光船等作上下客服務。亦有小量的補給和貨物轉運。

往九龍航線

前往九龍的渡輪服務,一般稱為“港內線”,即以維多利亞港內的航線。有一段長時間大部份航線由油麻地小輪提供服務,主要路線有北角至觀塘、九龍城及紅磡及中環至佐敦道碼頭、大角咀及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港島東區至中環的交通十分擠塞時更曾開辦由太古城至中環的非過海渡輪服務,至捷運港島線通車後取消。早期渡海小輪的服務時間至午夜止,在海底隧道及通宵過海巴士前現前,停航後市民只能等待第2天早上過海,又或者乘搭收費較昂貴且危險的“嘩啦嘩啦”電船。

1990年代起,由於陸上交通事業發達,香港政府對渡輪事業沒有大力支持,現時僅剩下7條航線:北角至觀塘、九龍城及紅磡;中環至紅磡、及尖沙咀,以及灣仔至紅磡及尖沙咀航線,分別由。小型航線則有海祐小輪經營的中環至尖東飛翔船服務及珊瑚海船務經營的西灣河至三家村及觀塘航線。

往離島航線

往離島的航線經常稱為“港外線”。幾乎均集中在中環渡輪碼頭,前往的地區包括馬灣、愉景灣、梅窩、坪洲、長洲及南丫島,由多家公司分別經營。有部份市民選擇遷入離島,每天都乘搭渡輪前往中環一帶上班。香港仔亦設有渡輪航線前往鴨脷洲及南丫島分別由香港仔小輪及港九小輪經營。此外,一些地區亦設有街渡,以小型渡輪接載乘客前往一些客量不高的地方,以作輔助一般渡輪服務,彈性較大。

往境外航線

位於上環的港澳碼頭為前往珠三角的澳門以及中山、珠海、廣州番禺、深圳蛇口等多箇中國內地地區的海上交通樞紐,設有多條高速客輪航線服務。碼頭天台亦設定直昇機停機坪,提供來往港澳的直昇機航班,來往香港及澳門只需十五分鐘。

交通

主要道路

鴨脷洲大橋

鴨脷洲橋道

利南道

公共運輸

鴨脷洲主要依靠巴士服務往返香港其他各區。另外亦有街渡來往鴨脷洲及香港仔。捷運公司正研究興建南港島線的可行性。按建議,南港島線將于海怡半島及利東邨設站。

巴士

新巴:91、91A、94A、95、590A、M590、595

城巴:90、90B 90C、92、96、97、97A、98、99、592

過海隧道巴士:171、671

通宵巴士:N171、N90

機場豪華巴士:A10

綠色專線小巴:

27、29、36X、37、37A、39C、39M、63

以上只包括全日服務的巴士及小巴路線。

渡輪

鴨脷洲大街往返香港仔海濱公園,服務時間由06:00至00:00。

交通問題

交通問題是區內多年來一個隱憂,由於鴨脷洲人口高,但通住市區主要依靠一條香港仔隧道,居民早於1994年已要求政府興建南港島線途經鴨脷洲。現時大部份居民到市區上班都要經過擠塞的香港仔隧道,以上班繁忙時間由鴨脷洲乘座巴士到中環為例,一般要60-90分鐘,甚至比一些新界北部的遍遠地區乘巴士到中環的時間更久。不少居民指一但遇上路面事故令即令香港仔隧道非常擠塞,有時被困隧道多達一小時,到中環時間隨時往往超過90分鐘,有時甚至交通癱瘓,故希望南港島線可早日通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