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族好茶舊社

魯凱族好茶舊社

好茶莊(Kochapog〞an),位於屏東縣霧台鄉霧台山西方、南隘寮溪北側,標高約為930公尺的山坡上,居民屬原住民的西魯凱族群,在清代曾以“加者膀眼社”稱之。

【古蹟級等】第二級
【類別】其它
【創建年代】公元1310年左右
【地址】屏東縣霧台鄉好茶社
好茶莊(Kochapog〞an),位於台灣屏東縣霧台鄉霧台山西方、南隘寮溪北側,標高約為930公尺的山坡上,居民屬原住民的西魯凱族群,在清代曾以“加者膀眼社”稱之,是一個具有明顯階級制度而自主性極高的族群。在台閩地區
魯凱族好茶舊社魯凱族好茶舊社
已指定公告的古蹟中,魯凱族好茶舊社是唯一一處被列級的先住民聚落,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舊社。因其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居民多以山產、野菜、地瓜及芋頭等維持生計,生活頗為清苦。
好茶社的傳說是由六百多年前,由汐基八里基(shiki-Parichi)的神,靠一隻通靈的豹所引導,從大南社出發,率部眾來此定居。族人將聚落依傳統習俗分為獵場、漁場、農地以及住地,過著緊密的族群生活。
好茶的社會基本上以兩位世襲的大頭目(Katangilan,Luluan)為中心,並有由民眾選出的獵團、祭祀等組織以貴族和宗教世系,維繫著緊密的族群生活。好茶的住民將聚落依傳統習慣,分為獵場、漁場、農地以及住地。在住地範圍內又依西往東的方向逐漸發展,而有發源地吃熊大石處、靈屋、公墓、頭目屋、住屋、跳舞場、柵門等不同空間。村北並有水源地,整體空閒井然有序,足以反映好茶社的族群結構。
由於好茶村位處於山區交通不便,在民國六十六年到六十八年間遷村至西方的南隘寮溪、北岸河階台地上,稱新好茶村,而與原舊好茶聚落有所區別。目前舊好茶聚落仍保存有完整的各期住屋約有一百五十餘棟,相關的靈屋、,石柱
魯凱族好茶舊社魯凱族好茶舊社
等也保存完好,深具文化研究的價值。內政部於民國八十年指定為二級古蹪,也是國內唯一以原注民聚落而被指定的古蹟。
霧台鄉的地形多屬山坡,好茶村範圍內的坡度,多在20度以上,住屋亦順地形而建,主要村料以當地特有的深灰色硬頁岩和板岩為主,早期的住屋多設有作為曬場和舞蹈用的前庭,室內則多為敞間以中柱、寢台等區隔出不同的生活空間。除頭目屋前可立石柱,並在木橡上施作雕刻外,其它一般住屋裝飾較少。目前好茶村社會裡仍存有二家貴族頭目卡沙蘭家及洛魯安家,其中卡沙蘭家追溯二十二代的先祖籍氏開機祖普拉(Luluan),由此可知,該遺址大約有六百多年歷史,值得考古學家深入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