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首鱘

高首鱘

高首鱘(Acipenser transmontanus),鱘科,鱘屬的一種淡水魚。身體多處為白色,故稱作美國白鱘,大型淡水魚。體重可達800kg。體呈紡錘形,魚體全長為頭長的4倍,背部至側骨板上方呈黑色趨於淡灰色或為乳白色或灰褐色,側骨板下側淡白色,腹部白色,沒有較為明顯的吻部。

基本信息

概述

高首鱘(Acipenser transmontanus),鱘科,鱘屬的一種淡水魚。身體多處為白色,故稱作美國白鱘,大型淡水魚。體重可達800kg。體呈紡錘形,魚體全長為頭長的4倍,背部至側骨板上方呈黑色趨於淡灰色或為乳白色或灰褐色,側骨板下側淡白色,腹部白色,沒有較為明顯的吻部。

形態特徵

高首鱘魚體呈紡錘形,魚體全長為頭長的4倍,為體高的7.1倍。頭部大而寬,眼小。成熟個體吻短而扁平,呈飩圓,口無齒,位於頭部腹面,4根觸鬚位於口前,較口部更近吻端。鰓耙長第一鰓弓鰓耙數34-36。體無鱗,身被五行骨板,背骨板大而尖,骨板數11-14枚;側骨板較大,似鑽石形38-48枚;腹骨板9-12枚,骨板間復有細小皮齒狀碎片,在背鰭與尾鰭間及臀鰭與尾鰭間無骨板,腹鰭與臀鰭間有8-9枚小骨板。背鰭靠後,鰭條44-48。臀鰭始於背鰭基部中點的下腹部,末端達尾下葉,臀鰭條28-30。體無鱗,復有細小皮齒狀碎片。尾柄長,歪型尾下對較其他魚偏長些。背部至側骨板上方呈黑色趨於淡灰色或為乳白色或灰褐色,側骨板下側淡白色,腹部為白色。

高首鱘是北美最大的淡水魚之一,身長4.57米重達454千克。高首鱘物種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弗雷澤河和美國加州薩克拉門托河。在北美,這種魚類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水壩。水壩破裂導致哥倫比亞盆地好幾處高首鱘群體的數量銳減。之前溯河產卵的群體(從淡水進入鹽水區)也因大壩的破壞而被陸地包圍。

分布遷移

高首鱘高首鱘

高首鱘在太平洋東岸地區分布範圍很廣,北至阿拉斯加庫克灣,南達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半島北部。在北美,高首鱘是最大的淡水魚之一,主要集中於哥倫比亞河、薩克拉門托河等水系。在舊金山灣高首鱘成魚可追逐餌料魚群進入海洋,亦可隨其溯河遷移。標記放流研究結果表明,高首鱘可通過海洋在不同水系河流之間遷移。例如,在哥倫比亞河標記的高首鱘在薩克拉門托河被發現。在同一水系中高首鱘則進行定期遷移。例如,冬季親鱘溯河產卵。有學者觀察到高首鱘偶爾游入海洋進行鹹淡水之間的遷移,在海洋活動的環境鹽度為22‰--32‰,水溫9--12℃,多出現在海面下6--9m的地方。但這種遷移與生殖系統發育成熟無關,不應認為是一種洄游性魚類。

性成熟期

高首鱘性成熟期長,在自然環境中雌魚性成熟年齡要15--20年,體長超過1.5米才開始產卵。雄魚性成熟年齡較早,但也要12年,體長1.2米才達性成熟。性成熟後相同年齡的高首鱘,雌魚個體大於雄性。常見親魚體重範圍在20--60kg。魚齡為16--22齡。在舊金山灣,高首鱘的生殖能力相對較低,性成熟的雌鱘體長在95--135cm,卵細胞成熟周期為2--4年。成熟高首鱘相對懷卵量為3100--8600粒/kg,絕對產卵量為6300--470000粒/尾,卵徑為3.6--3.8mm。高首鱘產卵季節為5--6月份,親魚喜在水流湍急的河段中產卵,受精卵粘附在河床的岩石或其他堅硬的物體上,8天后孵出仔魚。

世界鱘魚種類

概述鱘魚鱘魚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稱之為“水中活化石”。全世界現有鱘魚2科6屬26種。
鱘科鰉屬歐洲鰉 | 達氏鰉
鱘屬俄羅斯鱘 | 閃光鱘 | 裸腹鱘 |西伯利亞鱘 |小體鱘 |史氏鱘 |長吻鱘 |亞得利亞鱘 |中華鱘 |達氏鱘 |日本鱘 |中吻鱘 |湖鱘 |短吻鱘 |尖吻鱘 |高首鱘 |多甲鱘
鏟鱘屬密蘇里鏟鱘 |密西西比鏟鱘
擬鏟鱘屬大阿姆擬鱘 |小阿姆擬鱘 |錫爾擬鏟鱘
白鱘科白鱘屬長江白鱘
匙吻鱘屬匙吻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