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轉移

骨轉移

據文獻報告, 在美國每年診斷新的癌症患者超過百萬, 其中約50 %的患者最終發生骨轉移, 發生於骨轉移的部位以中軸骨及下肢為多, 尤其髖關節區域,原發癌易發生骨轉移的腫瘤依次為乳癌(73.1 %) 、肺癌(32.5 %)、腎癌(24 %)、直腸癌(13 %)、胰腺癌(13 %)、胃癌(10.9 %)、結腸癌(9.3 %),卵巢癌(9 %),其他常見的骨轉移原發癌還有前列腺癌。發生於脊柱的骨轉移癌最多,其次為骨盆和下肢長骨,膝、肘關節以遠較少見。

基本信息

簡介

骨轉移病灶的形成是原發癌經血行轉移,腫瘤細胞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結果,較公認的轉移方式為:①原發腫瘤細胞浸潤周圍組織進入脈管系統(血液和淋巴);②腫瘤細胞脫落釋放於血循環內;③腫瘤細胞在骨髓內的血管壁停留;④腫瘤細胞再透過內皮細胞逸出血管,繼而增殖於血管外;⑤轉移癌病灶內血運建立,形成骨轉移病灶。
肺癌骨轉移:
肺癌骨轉移早期一般無任何症狀,骨同位素掃描ECT可早期發現有病變的骨骼。

溫馨提示

骨轉移患者在局部病灶有壓迫症狀,可行手術、放療改善症狀,但療效較差,無療效者不宜繼續放化療,因為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降低。以免疫治療為主。不能過度運用麻醉藥止疼。會抑制胃腸蠕動。使患者不能正常進食,噁心,嘔吐。中藥止痛效果較慢,但沒有副作用。可以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轉移。

肺癌

肺癌骨轉移症狀:骨轉移早期一般無任何症狀,骨同位素掃描可發現有病變的骨骼。骨轉移症狀與腫瘤轉移的部位、數量有關,如肺癌肋骨轉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現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確壓痛點的疼痛。脊髓轉移引起後背部正中或病變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軀幹的骨轉移引起該部位的局限性疼痛。骨轉移並非威脅肺癌病員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腫瘤轉移到機體承重骨如頸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則可造成癱瘓的嚴重後果。因此對肺癌出現骨轉移患者應及時治療。

治療

對於已有內臟轉移的骨癌晚期症,局部瘤體巨大、疼痛嚴重的,為了減少痛苦,也可作姑息性截肢。但這種治療無法將癌細胞完全清除,並且會給骨癌晚期症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此時配合放化療可減輕一些手術症狀,提高一些療效,但都不能真正抑制癌細胞的再度轉移和復發。
針對不同的人體,不同的情況,中醫中藥會發揮的作用非常大。因為它會加加減減,在配方上可以因人而宜,這其實這是中醫最大的特點。
中醫全身調整更有優勢,化療期間,配合中藥,可以明顯的增加骨密度,可以明顯的控制骨的病變,可以明顯的改善疼痛。所以,該化療的化療,該放療的的放療,該吃中藥的吃中藥。

腫瘤分型綜合治療體系

臨床中:對“腫瘤”首先採用“腫瘤分型綜合治療體系”,腫瘤綜合治療的目的有根治性治療和姑息性治療兩類。一旦確診為腫瘤後,需要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輔助檢查,並初步評估出病人所患腫瘤的經驗療效和治療目的,如果腫瘤有治癒的可能,就應以根治為目的,採用各種有效治療方法予以積極治療,千方百計地爭取達到治癒。但由於現階段許多晚期腫瘤的治療屬於姑息性治療,以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為基本目標,因此,在制定綜合治療方案時不僅要重視病人的近期療效,更要重視病人的遠期療效和生活質量。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需要綜合治療,有些沒有播散的早期腫瘤和轉移率很低的局限期腫瘤,單一治療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般就不需要進行綜合治療。如皮膚基底細胞癌的轉移率很低,單一手術治療就常能治癒。胃黏膜內癌單純手術切除的5年生存率非常高。這也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療費用。

原因

惡性腫瘤骨轉移是一個複雜的多步驟過程。腫瘤細胞隨血流到達骨髓後,通過與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及骨基質細胞的相互作用,破壞骨組織,釋放出骨組織中貯存的多種生長因子,使腫瘤細胞不斷增生形成轉移灶。
骨轉移可分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三種類型。一般說來,乳腺癌和肺癌的轉移以溶骨性轉移為主,前列腺癌則以成骨性轉移為主。
惡性腫瘤骨轉移主要是破骨細胞的骨吸收,大多表現為溶骨性病變,即使是成骨性骨轉移也是首先由破骨細胞通過破壞骨表面準備位點,為成骨細胞提供構建腫瘤的基礎。

併發症

骨轉移劇烈疼痛是由於腫瘤相關因子釋放使破骨細胞活性增高,形成溶骨性骨質破壞,腫瘤分泌前列腺素、乳酸、白介素II及腫瘤壞死因子等一些疼痛介質及腫瘤侵犯骨膜、周圍神經、軟組織所致,其中破骨細胞的激活起了關鍵的作用。
骨折是骨轉移的嚴重伴發事件。從骨轉移臨床試驗的空白對照組研究資料中發現,空白對照組一年內病理性骨折發生率,乳腺癌為52%、前列腺癌為25%,多發性骨髓瘤為37%,其他實體瘤為22%,其中脊椎、股骨等負重部分骨轉移並發病理性骨折的危險性約為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