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子書

騷子書

騷子書是以文學本子為基礎,騷子書是源於古老的民間祭祀神歌,後來在戲曲(尤其是海鹽腔)、講唱等民俗文學的影響下,於明清間演變而成為曲藝樣式的,當地文藝工作者開始對這一傳統民間文化遺產進行了搶救性調查發掘、整理研究和創新利用。

說唱藝術:民間曲藝—海鹽騷子書
騷子書是以文學本子為基礎,用海鹽方言說唱為主要表現形式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反映社會70多歲的騷子書老藝人正在錄音棚現場演唱。生活的綜合性說唱藝術。建國前,海鹽盛行在當地居民家庭凡逢結婚、生日等喜慶日子時,大都要舉行祭祖敬神儀式,騷子按照儀式的程式進行豐富多彩的演唱,吸引四鄰八舍、親朋諸友前往觀看,熱鬧非凡,氣氛歡快熱烈,是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文化娛樂形式。


70多歲的騷子書老藝人正在錄音棚現場演唱。
騷子書 騷子書

70多歲的騷子書老藝人正在錄音棚現場演唱。

騷子書是源於古老的民間祭祀神歌,後來在戲曲(尤其是海鹽腔)、講唱等民俗文學的影響下,於明清間演變而成為曲藝樣式的,其歷史已有300多年了,其最後經《中國曲藝志·浙江卷》編委正式定名為“海鹽騷子書”。騷子書分大書和小書兩大類,大書所敘內容大都是神佛、歷史人物、地方名人的傳說故事;小書內容大都是當地風物、生活生產習俗和新聞軼事,現已知曲目有128種以上。

1987年以後,在海鹽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當地文藝工作者開始對這一傳統民間文化遺產進行了搶救性調查發掘、整理研究和創新利用。迄今為止,已收集到100餘冊原始手抄本和100多萬字的口碑、錄音資料;在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多篇頗有價值的研究文章;改編創作了《秦山景致》、《姚家要富》、《南北湖風光美如畫》、《請儂到鄉下來兜一兜》等文藝節目,多次在“南湖之春”音樂會、江浙滬毗鄰地區田歌大賽中獲獎,引起了許多媒體的關注,並紛紛予以報導,浙江電視台還拍攝製作了專題片《海鹽騷子書》;《中國曲藝志》將其作為條目收錄,填補了海鹽地方曲藝的空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