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海戰

馬江海戰

馬江海戰是清代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在第一階段的越南戰場雙方在雖軍事上互有勝負,但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不過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對,法國的條約沒有得到實現,隨即出兵台海脅迫清政府。朝廷命令“彼若不動,我亦不發”,當法艦首先發起進攻時,清軍主要將領棄艦而逃,福建水師各艦群龍無首,倉惶應戰,最終慘敗,導致中國東南沿海與台灣海峽海權拱手讓給法軍。

詞條解釋

馬江海戰馬江海戰
馬尾海戰又稱馬江海戰,是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戰役。清光緒十年 ( 1884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 ( A.A.P.庫貝)率艦6艘侵入福建馬尾港,泊羅星塔附近,伺機攻擊清軍軍艦。七月初三,法艦首先發起進攻,清軍主要將領畏戰,棄艦而逃,福建水師各艦群龍無首,倉惶應戰,福建水師的艦隻還沒來得及及起錨,法艦的炮彈擊沉兩艘,重創多艘。戰鬥不到1個小時 ,福建水師幾呼喪失了戰鬥力。初九,法艦全部撤出閩江口。

起因

閩江下游,從福州東南烏龍江與南台江匯合處,至入海口的一段的俗稱馬江,又名馬尾。建有著名的馬尾港,是福建船政艦隊的基地,也是重要的通商口岸。馬尾港距離省城福州僅百里,又是福建的重要屏障。此外,馬尾還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造船廠和最大的海軍學校所在地。因此,馬尾的戰略地位相當重要。19世紀80年代初,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揚言,如果中國不接受法國提出的要求,法國便要占領福州的港口作為“擔保品”。

1884年7月12日,法國政府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7天內滿足“撤軍”、“賠款”等蠻橫要求。7月14日,在孤拔率領下,法國軍艦以“遊歷”為名陸續進入馬尾港,駐在馬尾港的中國海關於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給予法艦“最友好的款待”。

力量對比

至開戰前,先後進入馬尾港的法國軍艦有10艘,總噸位約15000噸,裝備火炮77門,而中國軍艦雖有11艘,但總噸位僅9800餘噸,裝備火炮50餘門。且中國艦隊的軍艦大都採用立式蒸汽機,機器在水線之上,又無護甲,極易被破壞,裝備的火炮又基本都是前膛炮,既沒有裝甲,威力、射速又都不如法國軍艦裝備的後膛炮,更為不利的是,法國艦隊還裝備了當時的新式武器——機關炮、魚雷。

法國遠東艦隊

艦名艦型噸位馬力人數炮數
窩爾達(旗艦)木殼巡洋艦130010001609
凱旋裝甲巡洋艦4127240041021
杜居士路因鐵脅木殼巡洋艦3189374030010
費勒斯木殼巡洋艦226827902505
德斯丹木殼巡洋艦223627902505
野貓炮艦5151209
益士弼炮艦4711209
腹蛇炮艦4711209
45號魚雷艇
46號魚雷艇

福建船政水師

艦名艦型噸位馬力人數炮數
揚武旗艦木殼巡洋艦15601130
20011
永保木殼運輸艦13581501503
琛航木殼運輸艦13581501503
福勝蚊子船250389261
建勝蚊子船250389261
藝新炮艦24550305
伏波炮艦12581501505
濟安炮艦12581501509
飛雲炮艦12581501507
振威炮艦572801005
福星炮艦54580705

戰役資料

馬江海戰馬江海戰
戰鬥結果
清軍陣亡521人,傷150人,下落不明者51人,軍艦被擊沉9艘,傷2艘,被毀兵船十餘艘。法軍陣亡僅5人(孤拔亦被擊傷),傷15人,軍艘傷3艘。
清光緒十年(1884)中、法海軍在福建馬尾的戰鬥。
馬江,又稱馬尾,位於福建福州東南,是閩江下游海軍天然良港。清政府除南、北洋水師以外的第三支海軍福建水師和洋務派創建近20年的福州造船廠,均在此港。馬尾港是一河港,四周群山環抱,港闊水深,可泊巨艦。從閩江口至馬江,距離30餘公里,沿岸形勢險峻,炮台林立,僅馬江附近就有炮台7座,並有部分克虜伯大炮,防禦能力較強。十年四月(5月)《中法會議簡明條款》簽訂後,法國侵略者並未滿足,決定在軍事上從海上進攻中國。六月中旬進犯基隆沒有得逞,後即調動全軍準備進攻福州。早在閏五月下旬起,法國海軍中將孤拔(1827―1885)率領艦隊以“遊歷”為名,駛進閩江馬尾軍港。欽差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張佩綸(1848―1903)、閩浙總督何璟(?―1888)、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1838―1891)、福建巡撫張兆棟(1821~1887)和福州將軍穆圖善穆圖善(?-1886)等,唯恐拒絕他們前進將會得罪法國,影響中法“和議”和列強“調解”,竟聽任法艦違犯國際慣例,駛入馬尾,甚至給以友好款待;同時,命令各艦:“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也斬。”於是,法艦在馬江者每日或四五艘,或五六艘,出入無阻。它們與福建水師軍艦首尾相接,並日夜監視之,前後為時月余。福建水師處於被法艦圍困的狀態,戰爭一觸即發。福建海軍許多官兵請戰,要求自衛;不少士大夫上書要求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北洋水師支援,以挽救大局。但李鴻章執意求和,不準抵抗,更拒絕增援。何如璋等也怕影響和談,命令各艦不準發給子彈,不準無命自行起錨。七月初二(8月22日),法國政府電令孤拔消滅中國福建水師。孤拔決定於次日下午趁退潮船身轉移方向時便開戰。因為當時用船首系泊,船身隨潮水漲落而改變方向。漲潮時,船頭指向下游,落潮時船頭指向上游,可使大部分福建水師位於法艦的前方,無法進行有力的回擊。初三上午8時,法國駐福州副領事白藻太(1852―?)向何如璋等投遞最後通牒,限福建水師當天下午撤出馬尾,否則開戰。何如璋得知後,竟然對福建水師封鎖訊息,聽任各艦拋錨江心,實際上是讓各艦坐以待斃。當他們看到法艦升火待發,才慌張起來,以未做好戰鬥準備要求法方把開戰日期改在七月初四;遭拒絕後,才匆忙下令進行臨戰準備。
當時,法國擁有9艘軍艦,總計14514噸,擺在羅星塔的南面和東南,另有魚雷艇2艘。還有兩艘軍艦在金牌、琯頭一帶江面,阻止清軍塞江封口,保障後路安全。參戰法艦共有重炮71門,還有不少射速為每分鐘60發的哈齊開斯機關炮,官兵共有1790人。福建水師擁有11艘軍艦,總計6500噸,炮47門(大口徑炮很少),官兵1176人。福建水師8艘戰艦停泊在馬江邊的羅星塔之西,3艘停在羅星塔之東。從噸位、防護能力、重炮數量、兵員素質等方面比較,中法兩國海軍實力懸殊,法國艦隊顯然占有優勢。當日13時56分,孤拔趁落潮的有利時機,指揮法艦突然襲擊福建水師。福建水師艦隻未及起錨,就被法艦第一排炮彈擊沉兩艘,重創多艘。戰鬥開始後,張佩綸竟嚇得神慌意亂,暈倒在地,由隨從扶起逃命。駐福州的福建巡撫張兆棟以及旗艦“揚武”號管帶兼艦隊指揮張成,也都先後逃之夭夭。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福建水師下層官兵卻英勇還擊。旗艦“揚武”號(福建水師中唯一的一艘輕巡洋艦),雖受重傷,船身犄斜,勢將及溺,仍發尾炮準確地擊中法國旗艦“富爾達”號,擊斃其引水和5名水手。江面戰鬥僅進行了近半小時,很快就以清軍的失敗而告終。福建水師兵船11艘、運輸船19艘,全被法艦擊沉、擊毀,官兵陣亡521人,受傷150人,下落不明者51人。法軍僅死5人,受傷15人,有兩艘魚雷艇受重傷,其餘為輕傷。七月初四上午,部分法軍炮艦乘漲潮上駛,用大炮轟毀福州造船廠,使之變成一片瓦爍。七月初五,法海軍陸戰隊一部在羅星塔登入,奪去了3門克虜伯大炮。此後幾天,法艦駛向下游,逐次轟擊閩江兩岸炮台,炸毀無數民房,然後魚貫而出,退至馬祖澳(定海灣)。馬尾海戰的慘敗,主要是清朝政府妥協政策和前敵將領昏聵畏敵造成的,也是中國軍事技術落後於法國的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