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跑

馬拉松跑

馬拉松跑起源於古希臘,是在公路上舉行的一種超長距離的賽跑,全程為42.195公里。

簡介

馬拉松跑是近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要競賽項目之一,因各地舉行這項比賽的客觀條件相差較大,所以沒有世界紀錄,只公布最高成績。比賽時,起點終點可設在田徑場內,而絕大部分跑程是在公路上進行,一般採用一個轉折點的路線或環行路線,沿途有里程碑、飲料站和路標。
馬拉松跑馬拉松跑

馬拉松跑起源於古希臘。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軍隊的入侵。為把這個勝利訊息儘快地告訴雅典人民,一名善跑的戰士菲迪皮茨,從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當他向聚集在雅典城廣場上的長者宣布“我們勝利了”之後,由於精疲力竭隨即死去。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跡,在1896年第1屆奧運會上舉行了首次馬拉松賽跑。 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均沿著菲迪皮茨跑過的路線,由馬拉松跑到雅典城,全程40公里(後改為42.193公里)。從1924年第 8屆奧運會起,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把這個距離(42.193公里)正式規定為馬拉松跑的標準距離,一直沿用至今。

馬拉松跑的距離很長,能量消耗大,所以要特別注意跑得省力,其動作應較一般長跑平穩、柔和、速度均勻,後蹬用力較小,大腿前擺稍低,蹬地後小腿上擺不高,用全腳或大部分腳掌著地。另外,由於公路上地形可能有起伏、轉彎、傾斜等變化,跑的動作也必須適應地形而有所改變,步長與步頻要因人而異,用較均勻的速度跑完全程。

馬拉松跑路線應選擇平坦的大道,避免橫穿鐵路、鬧市。要有適當數量的裁判、糾察及工作人員。競賽前必須備好前導、檢查、聯絡、救護和收尾各種車輛。在全部跑程中,每 5公里設一飲料站並報告時間,兩個飲料站之間設供水點。同時必須嚴格執行賽前體格檢查、賽中醫務督導和救護制度。如大會醫生確認某運動員身體不適合比賽時,則該運動員必須停止比賽。馬拉松跑應安排在天氣涼爽的時候進行。經驗證明,氣溫在10℃左右,有利於運動員創造優異的成績。

馬拉松跑是有氧代謝的運動項目,跑進過程中要動員體內全部能量並及時補充。因此馬拉松跑的訓練是以有氧代謝訓練方法為主。高水平的運動員能以3分鐘1公里的平均速度持續跑進,這對心臟機能要求相當高。在訓練中要堅持大運動量。優秀運動員每周跑160~250公里,多者竟達300公里以上。每年跑的總量可達10000公里。常用的手段是長時間勻速跑、變速跑、間歇跑、“法特萊克”跑(見中長距離跑)等。馬拉松跑運動員也要練習5000米和 10000米跑,這兩個項目的成績越好,在全程跑中平均速度也越高。因此,有人主張,訓練中應先提高10000米成績,然後再轉入正式的馬拉松跑訓練。在訓練和比賽中應注意下列事項:①服裝要柔軟輕便,鞋襪要合腳舒適;②飲食要根據賽前、途中、賽後的不同需要而有所選擇,一般應多吃容易消化吸收、有助於恢復疲勞以及維生素豐富的飲食,如蜂蜜檸檬牛奶、植物性脂肪蔬菜優酪乳酪等;③要保證睡眠,訓練、比賽後要有恢復疲勞的有效措施;④除嚴格遵守醫務監督制度外,運動員必須具備自我監督的能力,經常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和運動中的反應,以及體重脈搏、 睡眠、食慾等情況,合理安排訓練和比賽,防止過度疲勞。

目前世界上經常進行馬拉松比賽的有近80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舉行的波士頓馬拉松比賽是從1897年開始的,一年一度,迄今已舉行84屆,運動員來自世界各國,參加者達萬人(圖2)。歐洲規模最大的是巴黎埃松馬拉松國際比賽,已舉行6屆。英國溫莎捷克斯洛伐克科希策日本別府等馬拉松跑,分別有30~70年以上的歷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黑森林、日本福岡以及美國紐約等地的馬拉松賽,也都是世界聞名的。馬拉松跑的成績,1908年是 2小時55分18秒4。在以後的60年中,經捷克斯洛伐克的E.扎托佩克衣索比亞的A.比基拉等人幾度大幅度提高。1981年美國的A.薩拉薩爾創造了2小時8分13秒的世界最高成績。

馬拉松跑馬拉松跑

1949年以後,馬拉松跑在中國得到了較廣泛的開展,並被列為全國正式競賽項目。歷屆全國運動會都舉行了馬拉松比賽。首屆冠軍由內蒙古張雲程獲得,成績是2小時29分55秒8。1980年中國許亮在巴黎埃松馬拉松國際比賽中以2小時13分32秒的成績獲得第5名。

近年來,馬拉松跑也正在婦女中開展(圖3), 僅1979年就舉行過多次有女子參加的國際馬拉松比賽, 其中多數在歐美的一些國家舉行。1978年美國紐約舉行馬拉松跑,有18個國家的50多名女運動員參加。1981年紐西蘭的A.羅以2小時25分29秒創造了目前世界女子最高成績。據國際田聯1979年底的統計,女子馬拉松跑在2小時40分以內跑完全程的已有20人。基於這樣一個基礎和趨勢,國際田聯已決定從1981年開始,將女子馬拉松跑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國際奧委會也決定,將女子馬拉松跑列入1984年奧運會比賽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