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成立於1972年3月14日,當時命名為工藝學院。

基本信息

概述

直到1975年4月1日才改名為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在還未提升為大專學府之前,工藝大學只是一間普通的技術學校(SekolahTeknik)。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第二此世界大戰後,這所技術學校被提升為技術學院(MaktabTeknik),當時它只設有文憑課程。直到1960年,這所學院才開辦海外考試並於1972年正式提升為一所大專學府。

規模介紹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士古來總校,距離柔佛州新山市18公里,占地面積1千177公頃,有7個宿舍村,其中6個是設在校內,來回校園步行只需約10分鐘,工大宿舍的特點在於它的別墅式(chalet)設計。這6個宿舍村里,建有大中小3種規模的宿舍,分別可容納200人,50人及20人。

校園外的宿舍是一般的公寓式設計,所有在士古來總校上課的第一年學生,都必須住在大學當局所提供的宿舍。住宿費每學期大約是RM230(將隨大學政策而定)。第二年以上的學生可選擇再住宿舍,但必須經過大學當局批准。校園內設有食堂,學生三餐不難解決,即是是在校外租房,二人合租一個房間,租金大約也是100零吉左右,加上鄰近的餐室消費便宜,學生只需花1零吉50仙至2零吉50仙左右,就能解決一餐。至於學費,工藝,理科,管理及文憑班每學期學費分別是700零吉,600零吉及225零吉

歷史背景

工藝大學官方網站為http://www.utm.my(英文版)http://www.utm.my/cn(中文版)
馬來西亞開始技術方面教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第一所技術學校建於1904年,以當時的總督SirWilliamTreacher的姓命名為TreacherTechnicalSchool,為馬來亞聯邦政府部門培養鐵路,測量以及公共建設方面的人才。

1925年,公共工程部在吉隆坡今日的TunSambanthan街(舊稱Brickfield街)開發了技術學校以訓練該部門以及土地與測量局的技術員工。1930年,吉隆坡技術學校已擴大為由,計畫搬遷到今日的Bandar 街(舊稱HighStreet)的新校園。

1941年,技術學校在技術諮詢委員會的推薦下升級為學院,並且組建新的技術學院,學院舊址在吉隆坡47-acrepieceofGovernmentlandinGurneyRoad(現如今的JalanSemarak)。學院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依然保存了下來。

在馬來西亞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學院被稱作ShihanGakko,在HighStreet(現如今的JalanBandar),校長是Mr.Arimoto,副校長是Mr.NAKNair。在大戰之後,學院於1946年9月16日重新開學。英國政府撥款了專項資金用於學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新的技術學院在當時英國駐馬來西亞的高級官員唐納德吉利維瑞的主持下於1955年3月1日正式開學。

學院建成早些年只有專科等級的專業,有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力和無線電工程,土地測量,建築和評估以及一個特殊的下屬於政府運輸部門的汽車工程。在1958/1958學年,學院共有320名學生。

1971年,教育部組建了一個委員會研究官員技術學院升級成為大學的可行性。委員會認定可以組建以馬來語作為交流媒介的大學。1972年3月14日,馬來西亞最高統治者——DYMMSeriPadukaBagindaYangDipertuanAgong根據1971年第六條的大學和大學學員法(1)正式宣布成立InstitutTeknologiKebangsaan(ITK)研究所新的大學設施建設以及院系分配基於GurneyRoad上的技術學院。

ITK有三大系:工程系,建築系測量系,以及一個科學及人文科學中心。每個系有各自的系主任領導,校長同時兼任科學及人文科學中心主任。工程系是最大的,有三個主要的專業,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和電力工程。科學及人文科學中心有三個專業,物理、化學和數學。1973年7月1日,人文科學部被從劃分出去。1972/1973學年,學校已有130名行政人員,61名教職工以及37名臨時教師,學生總數達到1467人。

1975年4月1日,ITK迎來了新的里程碑,ITK正式更名為馬來西亞工藝大學。技術學院院長的地位提升到了大學副校長,並任命第二副校長負責主管學生事務並且照顧逐漸擴大的學生群體的需求和福利。1976年政府認定了大學的新的規章制度,學校的上院及理事會被確定下來。

在運營方面完全步入正軌後,學校開始集中力量發展現有的和即將增設的學科建設。在1975/1976學年,工程系拆分成獨立的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力工程系。這三個以及建築環境系,測量系和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中心構成了UTM最初學術部門。1976年,學術總數已經達到了2593人,包括1745名專科生,607名本科生和241名修讀綜合課程。1977年12月3日,工藝大學在吉隆坡舉辦了第一個畢業典禮,授予首批畢業的65名學生學士學位,由第一人大學校長RoyalHighnessAlmarhumSultanIsmailIbniAlmarhumSultanIbrahim主持。

經過多年的發展,一些新的學院相繼被建立起來:自然科學中心與1981年6月升級成為自然科學系;1983年3月,原本屬於機械工程學院的石油和天然氣專業成為化學和自然資源系;1984年,原本屬於自然科學系的計算機專業另行成為計算機系。這些按計畫新增設的院系,以及隨之增加的學生和教職工人數,使得在JalanGurney的校區不足以容納UTM的現有人口。柔佛州蘇丹SultanIsmailIbniAlmarhumSultanIbrahim為大學在SKUDAI劃分了2400英畝土地作為新校區的地址,校舍的建設於1978年年初破土動工。

耗資10億令吉的新校園在尊敬的蘇丹SultanIskandarIbniAlmarhumSultanIsmail的主持下於1985年9月16日落成。國家元首為大學第二任校長。SKUDAI的這片沃土證明了它更適合UTM的長遠發展,更多的院系被建立:人文科學中心增加了新的學科,於1991年成為為管理和人力資源系。曾屬於人文科學中心的伊斯蘭文化研究專業獨立成為伊斯蘭文化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1994年成立教育系。在增設新學科的同時,原有學科繼續在發展,具備了培養研究生的水準,還為輔助研究和教學建立了多個實驗室和研究中心。

該大學與數國家的教育機構合作,並提供108碩士以及博士學位的工程和工藝科系。

活動與福利

工大分校座落在吉隆坡市區,宿舍不如總校的齊備與新穎。第一宿舍設在校園內,第二至第四宿舍都在校外,包括甘榜巴魯,十五碑及秋傑路。要在吉隆坡市區靠近校園的地點物色合適的房子並不容易,除了供不應求外,租金一般上也比較昂貴,而且住宅區也很擁擠,環境並不理想。儘管如此,由於秋傑路和甘榜巴魯一帶都很熱鬧,巫印人食物最多,華人食品也不難找到,學生三餐不成問題。

和其他大學一樣,工大新生可優先入住宿舍,接下來的第二及第三年若要繼續住在宿舍得重新申請。工大也提供了十分齊全的設備。圖書館裡藏有各種各樣的書籍。此外,學生們也可以免費使用電腦網際網路 (Internet)。

在運動方面,校園內設有足球場,網球場,橄欖球場,桌球桌,籃球場藤球場,壁球場,健美室等。在工大里,有許多學術與非學術性團體。其中包括學生會,佛學會,基督學會,攝影學會,跆拳道學會等等。在眾多的團體中,只有佛學會是以華裔生為主。以華裔生為主的常年活動計有中秋節及新春聯誼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