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刺繡

香包刺繡

慶陽刺繡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 民俗娶媳嫁女更是慶陽刺繡藝術品的大展覽,婦女們肩上披的披肩,腰間系的百褶裙上也繡滿各種吉祥如意圖案。 看慶陽刺繡,體察慶陽婦女的心靈,你再一次承認大美不言,真美確在民間。

種類

提起刺繡,人們自然會想到蘇繡、湘繡、蜀繡,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這種精刺細繡的手工藝術品,總是和碧山綠水,輕舟蕩漾的南國水鄉聯繫在一起,以為粗獷雄渾的黃土高原和刺繡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天涯何處無芳草,古樸別致、絢麗多彩、充滿生活情趣的慶陽民間香包刺繡並不比蘇繡、湘
繡遜色,只是鮮為人知罷了。

特點

慶陽的香包刺繡也就是隴繡,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掛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巧針細線地繡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艷似錦。茶餘飯後,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閒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桿上都吊著一個繡花菸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繡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繡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繡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繡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徵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繡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繡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

民俗

娶媳嫁女更是慶陽刺繡藝術品的大展覽,婦女們肩上披的披肩,腰間系的百褶裙上也繡滿各種吉祥如意圖案。姑娘出嫁腳上還要穿一雙繡花鞋,叫上馬鞋。當然姑娘已不這樣打扮了,可是陪嫁的繡花鞋、繡花枕、繡花鞋墊、襪墊和為新郎及男方家人做的繡花裹肚、繡花煙包卻是少不了的。刺繡大軍的主體是農婦,她們把身邊最常見的、最豐富的材料,不管是花卉樹木,蟲魚鳥獸,日月風雲,還是樓台亭榭,幾何圖案,以至人物故事,都作為自己的取材範圍。由於世代相因,她們早已把刺繡當成一項比巧比智的活動。看慶陽刺繡,體察慶陽婦女的心靈,你再一次承認大美不言,真美確在民間。

發展

不少刺繡品是兒童的衣著,又是他們的玩具,滿足了兒童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發展了他們的想像能力、審美能力。肚兜上繡個壁虎,是希望孩子像猛虎一樣勇敢;荷包上繡個蛇蠍,是要讓邪氣逃之夭夭;姑娘精心繡枕頭、鞋墊、襪墊,是向男朋友表達愛意。鞋上繡一隻喜鵲,站在梅花枝頭,象徵喜上眉稍;枕頭上繡一對龍鳳,比喻青年男女和睦相愛,白頭偕老……人們通過刺繡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黃土地上的慶陽人民,勤勞純樸,樂天向上的精神世界都滲透在這些手工作品裡。
世世代代只知道“為自己做嫁衣裳”的婦女們,開始走向了市場。她們背著自己精心製作的各種刺繡品,從事商業經營,走州過縣,足跡遍及祖國各地。一些民間工藝美術公司,應運而生,它們集民眾之智慧,繼承了好多老造型,創造出了許多新產品,打出了自己的刺繡品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