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鐓

餛鐓

餛鐓,也稱作餛飩,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源於中國北方,但獨立於南方,北方餛飩與餃子無異,南方餛飩已經有獨立的風格。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餃子並無區別。千百年來餃子並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餃子的稱呼。

簡介

餛鐓的特色餛鐓以餛鐓和水餃來比較
餛鐓皮為邊長約6厘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厘米,底邊長約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厘米的圓形。
餛鐓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鐓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鐓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餛鐓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各地的稱呼與做法

北京
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餛鐓。
四川
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
湖北
有人也稱為水餃包面
江南
上海、蘇南、浙江等地的吳方言“餛鐓”讀[ɦwəndən],與粵語發音頗為近似。上海餛鐓一般用白開水煮熟,點葷油跟味素。
江西
俗稱清湯。
廣東
因“餛鐓”二字較為少見,從前的人知識水平又有限,故俗寫作同音的“雲吞”,英語“wonton”即源自廣東話。
以餛鐓皮包裹著剁碎的餡料。廣東餛鐓的皮以雞蛋及麵粉製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鮮蝦仁,加入大地魚碎及蛋黃、調味混成。廣東餛鐓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折合起來。大小則以能一口吞下一顆為標準。
福建
俗稱扁食扁肉肉燕,肉餡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台灣
閩南語稱扁食。1949年前後,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把家鄉的叫法帶到台灣,因此在台灣餛鐓、雲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說法都很常見。台灣餛鐓有三大著名地區:台北市溫州大餛鐓、東部花蓮玉里餛鐓(蔣經國總統常光顧),及南部屏東里港餛鐓;內餡飽滿,清香可口,現已有真空包裝,行銷各地市場或是宅配送到家;煮湯、油炸、糖醋皆宜。里港餛鐓據說由趙姓福州師傅在里港最先販售,口碑載道。

常見的餡料

豬肉、蝦肉、蔬菜、蔥、姜構成最基本的餡料之選。菜肉大餛鐓與鮮肉小餛鐓曾是上海小吃店的基本選項。
起源於無錫東亭的無錫三鮮餛鐓以鮮豬肉、開洋榨菜為餡料。常州三鮮餛鐓則以鮮豬肉、蝦仁與青魚肉為餡。豬肉、水產、乾貨和醬菜的搭配組合也啟發了日後的餡料創新。廣東以肥、瘦豬肉、鮮蝦仁,加入大地魚碎及蛋黃、調味混成。
1990年代以來,連鎖經營的數家風味大餛鐓店在上海出現,兼營堂吃與外賣。選單中,各色醬菜、葷素時鮮、南北乾貨紛紛匯入餡料,餛鐓餡料的品種也得到大幅豐富與提升,諸如蓮藕叉燒鮮肉、臘肉山藥鮮肉、鹹肉鮮肉、三菇鮮肉、荷蘭豆鮮肉、蛋黃香酥鴨、哈密瓜鮮肉、銀魚蛋黃、蝽子鮮肉、平菇蝦仁、松仁粟米鮮肉等等新鮮組合出現。牛肉、螺肉、雞肉、各色魚肉等水產、時鮮蔬菜水果、各色豆製品等等都可為鮮貨之選。乾貨中,開洋、干貝、香菇、香腸鹹魚、鹹肉、梅菜亦可入餡。醬菜中,尤以榨菜、大頭菜和蘿蔔乾受青睞。

常見的吃法

廣東餛鐓江南地區,餛鐓與湯的關聯仿佛魚水。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上選。但是普通店鋪內都僅僅在滾水中加入調味料和紫菜等。常見的湯料另有蛋皮絲、榨菜絲、乾絲蝦皮鵪鶉蛋、蔥花。
廣東地區常把餛鐓加入面和湯成為餛鐓面。亦有隻吃餛鐓的。餛鐓湯以豬骨、大地魚乾、蝦皮熬成。
在香港,亦有部份餐館把餛鐓放在熱油內炸至金黃香脆奉客,是為“炸餛鐓”,此做法亦在外國流行。
福建閩北地區的扁食一般只使用豬大骨熬出的清湯為湯底,除此之外不添加任何材料。食用前用料酒和味素調味並撒入蔥花即可。扁食常和乾拌麵一起食用,但把二者混在一起的吃法比較不常見。

餡料的作法

未煮的廣東“雲吞”因餛鐓皮較薄,不適合包裹大顆粒的食材,因此食材多需剁碎;惟為美觀考量,蝦通常僅經剝殼處理,並未剁碎。除剁碎外,另一手工作法為“砸”常為扁食所用。但最常見的方式,是使用機械絞碎。

常見的外型

圓形
圓筒形
半圓形(類似水餃
長方形(對邊對摺)
三角形(對角對摺)

常見的種類

鮮肉餛鐓:將豬肉和蔥剁碎並攪拌後,以餛鐓皮包裹後煮食,是最基本的作法。
鮮蝦餛鐓:廣東盛產海鮮,常以蝦肉及豬肉為料。在香港的店子常以“大粒雲吞”(大顆餛鈍)作賣點,餛鐓內有大隻鮮蝦肉。
蝦肉餛鐓:以剁碎蝦肉及豬肉製成。
菜肉餛鐓:以豬肉搭配切絲的青江菜,通常體積較大,亦稱“菜肉大餛鐓”。
紅油抄手:通常將鮮肉餛鐓搭配以辣油為主的醬料食用,是四川特有的料理。
炸餛鐓:以油炸的方式烹調。
點心類:將小塊的年糕、蜂蜜蛋糕、起司或水果,以餛鐓皮包裹後油炸。

跨文化呼應

意大利麵食中的Tortellini/Tortelloni與中國南方的餛鐓在形態和包裹方式上極其相似,麵皮成本差異主要在用蛋量,更大的差異則在餡料。義大利“餛鐓”餡料亦豐富多彩,常見的有各色乳酪、番茄、火腿、鹹肉、菠菜等等的搭配組合。意大利麵食中的Ravioli在包裹方式上則更近於對摺不打褶的水餃或是溫州餛鐓,餡料組合與Tortellini/Tortelloni差別不大。(參見:it:Ravioli it:Tortellini)
還有俄羅斯聯邦西伯利亞各民族普遍食用的pelmyen,和中國和中亞的餛鐓類食品關係很大。尤其是 pelmyen里的黑胡椒,一定要從中國西部進口。俄羅斯,烏克蘭等民族的餃子,稱為vareniki或pirozhki不等,則與中國餃子十分相象。在韓國和突厥或伊朗語諸國,類似中國“鍋貼”或炸餃子,或“小籠包”,“灌湯包”一類的食品,則被稱為Manty、Manti、Mantu、Mandu等,四字明顯是來自漢語中的“饅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