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替代率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規定,養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為55%。

簡介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退休前工資為5000元,退休後養老金為2000元,那么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工資的百分比)就是40%。

根據世界銀行組織建議,要基本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替代率需不低於70%。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為55%,我國社保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58.5% 。

計算

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

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

(650÷1100)×100%=59.09%

標準

國際上,養老金替代率不僅關係到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且同整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密切相關 。替代率是整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關鍵點,替代率水平是否合理,反映的是整個制度的安排和政策取向。

世界銀行組織建議,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替代率需不低於70%,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為55%。即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資的55%為最低標準。

按照國際經驗,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即可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60%~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最初制度設計的替代率目標為58.5%。

影響因素

西方各國養老金替代率西方各國養老金替代率

養老金替代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

決定替代率的基本條件:

一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

二是養老金的計發辦法;

三是養老金的增長機制。

影響養老金替代率的因素:養老金計發辦法、個人在職時的工資收入和企業繳費工資總額、工作年限和繳費年限、退休年齡等等。

中國現狀

由於中國實行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以向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為目的的制度。因此,這個制度設計的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60%左右。

1999年之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總體維持在75%以上。

數據顯示,我國養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後一直下降,2011年為50.3% 。

據社科院的統計,2010年基本養老保險人均養老金占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率(稱作替代率),全國平均水平是49.79%,最低的是重慶44.24%、江蘇45.70%、吉林45.75%,最高是山東的70.74%、新疆65.22%和青海的64.06%。出現差距之後就會出現公平性問題,最高比最低的高出25個百分點。

2012年由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進行了測算。數據顯示,養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後一直下降,2011年為50.3%。而褚福靈測算出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於國際警戒線。

雙軌制

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實行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也就是養老“雙軌制”。也就是:企業職工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詳見詞條:退休雙軌制

實際上目前(2012年)普通城鎮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只有30%左右;而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金替代率高達80%,若算上各種名目的補貼,部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可以達到90%以上 。

原因分析

1、企業職工養老金成倍低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加之一些企業為職工繳費基數低,甚至按最低標準交夠15年就停止,這是導致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偏低之一。

2、儘管企業養老金在逐年增長,但相較於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還是追趕不上,進而導致替代率在持續下降。

3、導致國內外養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原因並不相同。已開發國家養老金替代率下降,主要緣於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財政負擔,迫使政府不得不降低養老金待遇。而中國的養老金替代率下降卻是產生在企業職工養老金“九連增”的背景下,主要在於養老金提高幅度沒有趕超過職工工資增長率。這一現象將養老金調整機制本身的缺陷暴露無疑。

經濟術語分類導航

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儘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儘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物流風險管理
經濟理論產業經濟管理理論金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