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兒女

風雲兒女

中國著名電影《風雲兒女》,以宣傳抗日救亡為主題,由著名電影藝術家田漢、夏衍、許幸之為編劇導演。上海電通影片公司拍攝。其主題歌《風雲兒女》,由田漢作詞,人民音樂家聶耳作曲,後被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尤其是它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鏇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讓當年的電影觀眾熱血沸騰,吹響了抗戰時代的進軍號角,從此響徹雲霄,成為廣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來受到人民的喜愛。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風雲兒女》劇照《風雲兒女》劇照

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辛白華和梁質夫的二樓住著生活十分貧苦的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辛白華和梁質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後來,梁質夫因和革命者有關係,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富孀史夫人墮入了情網。剛剛離婚的少婦史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史夫人吸引。阿鳳的母親去世了,白華很同情她就把阿鳳送到學校讀書。無依無靠的阿鳳到了歌舞班,經常去各地演出。梁質夫被釋放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梁質甫參加革命,英勇抗敵。白華躲到了史夫人家,被史夫人帶到青島遊玩。阿鳳所在的歌舞團到青島演出,遇見了辛白華。看了阿鳳演的《鐵蹄下的歌女》後,辛白華受到很大的震動,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但是還是沒有擺脫開愛情的束縛,那股熱情又冷卻了下去。最後,梁質夫在抗敵的戰場上犧牲了,辛白華得知這一訊息,終於拋棄了以前那種享樂的生活,走上了抗敵的最前線。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辛白華 袁牧之
----
梁質夫 顧夢鶴
----
阿鳳 王人美
----
史夫人 談瑛 ----
徐家珍 陸露明 ----
鳳祖 王桂林 ----
鳳母 高逸安 ----
女房東 王明霄 ----
舞女甲 周璇 ----
舞女乙 徐健 ----
革命青年 陳重奕 ----
熱血青年 曾化林 ----
藝術家甲乙丙丁 黃惶、樊伯滋、張愕、潘丙心 ----
作家甲乙丙丁 鄭展予、洪凌、嚴影 ----

職員表

出品人 朱慶瀾司徒慧敏
製作人 上海電通影片公司
監製 馬德建
原著 田漢
導演 許幸之
編劇 田漢 、 孫師毅 、 夏衍
攝影 吳印鹹
配樂 聶耳
錄音 司徒慧敏 、周驂
布景師 張雲喬

音樂原聲

歌名 作詞 作曲 歌手 備註
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 聶耳 盛家倫 、 司徒慧敏 、 鄭君里 、金山、 袁牧之 、 顧夢鶴 、 施超 電影主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鐵蹄下的歌女 許幸之 聶耳 葉佩英 插曲

幕後製作

《風雲兒女》:率先吹響抗日的號角

1932年,當日本人的槍炮聲穿過東北三省,穿過上海、南京,任何一個單個的人都已經無法承擔這種民族苦難的深重,任何一種單一的文藝表現形式也已經無法充分表達仇恨和喚醒民眾。當時,左翼作家聯盟的作家、詩人、演員紛紛拿起了文藝的武器。1935年初,“電通”也開拍了《風雲兒女》。拍攝期間,田漢被捕,夏衍改編了劇本,聶耳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曲。這部反映“九·一八”事變後,青年知識分子走出彷徨,投身抗戰的電影,很快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歌聲響徹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凝聚著主創人員血淚的《風雲兒女》,也率先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風雲兒女》70年了,那段永遠閃爍著戰鬥光芒的中國電影史和音樂史,卻被永遠銘記著。

袁牧之:隱身幕後的“電影天才”

袁牧之是30年代影壇上十分特殊的一個。他是優秀的演員,更是傑出的編導,他的戲劇表演更勝於電影,他有“千面人”之稱,更被盛讚為“電影天才”,但袁牧之為人卻十分低調,台前的風光他不留連,反而隱身幕後,創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經典之作。

1934年,袁牧之寫出他的第一部電影劇本《桃李劫》,並由自己主演,此片成為“五四”以來最優秀的影片之一。接著他又在《風雲兒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個由沉淪到覺醒、最後走上抗戰前線的青年辛白華。同年10月,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1937年,袁牧之編導了以上海社會底層的生活為題材的影片《馬路天使》,轟動整個影壇,被譽為“中國影壇上的一朵奇葩”。

這也是他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1938年秋,在成功出演《八百壯士》之後,袁牧之從武漢輾轉到達延安,同行的是陳波兒、他的搭檔吳印鹹以及荷蘭導演伊文思留下的一台35毫米攝影機。就是這些被袁牧之帶到根據地的人和機器,成就了人民電影事業的開端。1946年,結為伉儷的陳波兒與袁牧之雙雙赴東北組建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

1935年,田漢寫出《風雲兒女》的時候,已經是位標準的左翼進步作家了。他與一批左翼的進步的新文學作家、評論家一起,用劇本和評論等形式推動著左翼電影運動的形成和發展,還在實踐中大顯身手,為《三個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等進步電影編劇,為《青年進行曲》、《夜半歌聲》等電影的主題曲寫了詞。正是這些電影,讓田漢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

許幸之與吳印鹹:站在電影背後創造光影的人

最早看電影時,先注意的是銀幕上的一張張臉,看得多了,才關注鏡頭背後的一雙雙手,先是導演,接下來就是攝影了。可以說,沒有許幸之與吳印鹹,《風雲兒女》也許就失去了成為經典的機會。

所有關於許幸之的描述都是這樣的:油畫家,美術史家,電影導演。他早年留學日本,專攻美術。1935年到1939年,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段集中從事電影、戲劇編導的日子。恰好這時,許幸之導演了《風雲兒女》,他將繪畫學科中光影和諧的技術引入電影之中,事實證明,這實踐是成功的。皖南事變後,他毅然接受重託,為新四軍設計了臂章。1979年,他飽含熱情創作出的油畫《偉人在沉思》,生動的筆觸勾畫出周恩來總理的熠熠風采,成為中國油畫的典範之作。

如果說編劇用筆、導演用指揮筒,那么攝影師們站在攝影機的後面,用的則是光影和思想。就在他們遠逝的身影背後,無數個經典的鏡頭記錄著那個時代,也閃爍在觀眾的心底和歷史的深處。吳印鹹,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傑出攝影師,他的一生是攝影的一生,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投身電影攝影,他在戰火中跟蹤拍攝的紀錄片《白求恩大夫》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影響深遠的影片。沒有受過嚴格的科班訓練,吳印鹹是從一部部電影裡,一卷卷報廢的菲林里錘打出來的。當年拷貝之珍貴不言自明,而表現力相對貧乏的黑白光影如何讓人物表情生動、自如,這其中的艱辛,怕也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

1991年,許幸之逝世,1994年,吳印鹹也相繼故去,他們的背影漸漸被歷史的塵煙淹沒了。但可以肯定,中國百年電影史上,缺少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將成為遺憾。

影片評價

《風雲兒女》長期以來未得到中國的文藝界、電影界的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儘管這部電影無論在編劇、導演和表演等諸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足,但它至少應被看作是中國影壇上最早的宣揚拿起武器與入侵的日本帝國主義強盜做鬥爭的故事片之一。它至少應被看作是中國文藝界抗日救亡題材的影視作品的一個良好的發端吧。令人遺憾的是:許多評介文章只是把它看作是一般的進步影片或是左翼影片,提到它時並不看好它在中國電影史上應有的地位,更多的只是說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乃源發於此而已。(中國文化傳媒網評)

《風雲兒女》有明確的抗日主題,它反映了當時為民族解放而鬥爭的大背景下知識青年的覺醒和成長,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熱烈願望。影片編劇壯懷激烈,然思想主題稍嫌外露;許幸之初執導筒,技藝相對稚拙;袁牧之有千面人之稱,但台詞卻有話劇痕跡。影片主旨顯然不在兒女情感,而在時代風雲。尤其是它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鏇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讓當年的電影觀眾熱血沸騰,吹響了抗戰時代的進軍號角,從此響徹雲霄,成為廣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來受到人民的喜愛。(1905電影網評)

評論

1935年5月24日,電影《風雲兒女》在上海北京東路780號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在“萬眾一心”的時代呼聲之下,本片較好的表現了知識青年轉變覺醒的過程。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後來定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風靡全國,《風雲兒女》幾乎成為最偉大的 抗戰電影。

電影插曲

風雲兒女風雲兒女
《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聶耳

歌詞: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鐵蹄下的歌女》

許幸之詞 聶耳曲

歌詞:

我們到處賣唱,我們到處獻舞。

誰不知道國家將亡,為什麼被人當作商女。

為了饑寒交迫,我們到處哀歌。

嘗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

誰甘心做人的奴隸,誰願意讓鄉土淪喪 。

可憐是鐵蹄下的歌女,被鞭撻得遍體鱗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