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毓

顧毓

顧毓琇(1902-2002)字一樵,著名教育家、科學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和佛學家,江蘇無錫人。他是清華大學工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並創建了清華大學電機系、無線電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也是是江澤民和朱鎔基的老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作為教育家,他是清華大學工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並創建了清華大學電機系、無線電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此外,他還是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以及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今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的創始人之一。

主要成就

曾擔任:

浙江大學電機工程科 主任,

中央大學工學院 院長

清華大學電機系 首任系主任

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 首任所長(兼)

清華大學航空研究所 首任所長(兼)

清華大學工學院 院長

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大的前身)首任工學院院長

國民政府抗戰時期教育委員會 主任委員

國民政府教育部 政務次長(非黨派人士

中央大學 校長

國立政治大學 校長

國立音樂學院(今中央音樂學院的前身)首任院長

國立交響樂團 首任團長(兼)

上海市教育局 局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

賓夕法尼亞大學 榮譽退休教授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岸五所交通大學等十幾所院校的名譽教授

作為科學家,顧毓琇是國際上公認的電機權威和自動控制理論的先驅。

他僅用四年半時間,就獲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創造了麻省理工學院的記錄,同時,他也是第一位獲得該校科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他23歲時發明《四次方程通解法》,26歲發明“顧氏變數”,50歲又開始了對自動控制理論的研究,曾獲得過國際上素有電機與電子領域“諾貝爾”獎之譽的“藍姆”金質獎章(Lamme Medel),以及IEEE金禧獎章(Millennium Jubilee Medal)、IEEE千禧獎章(Millennium Medal)和“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金質獎章。

他曾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理論及套用力學委員會委員、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IEE)會士、國際理論及套用力學組織(IUTAM)個人理事,以及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會長和中國工程師學會副會長。 他還是台灣" 中央研究院" 院士。

他曾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台灣成功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榮譽工學博士學位。

作為詩人,顧毓琇一生創作詞曲歌賦7000餘首,出版詩歌詞曲集達34部之巨,是中國歷史上僅次於陸游的多產大詩人。他被海外學術界和出版物評為20世紀中華民族的大詩人之一,1976年還被世界詩人大會加冕為“桂冠詩人”。

作為戲劇家,顧毓琇是中國現代話劇的發軔人之一,曾創辦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上海戲劇專科學校。

他1922年在《小說月報》發表現代話劇劇本《孤鴻》;1923年編導《張約翰》在北平公演,梁實秋曾擔任劇中角色;1924年編導《國手》在美國公演;1925年編導的話劇《琵琶記》,由聞一多、梁實秋、冰心等加盟在美國波士頓公演;1925年編導《國殤》;1938年國立戲劇學校在重慶公演他的抗戰劇《古城烽火》,1940年他的《岳飛》在重慶隆重公演,隨後被改編成京劇和漢劇公演,在東南各地,《岳飛》還被改變為其他地方戲上演;1990年,他30年代創作的《白娘娘》由上海戲劇學院搬上舞台;不久又在新加坡國家劇院公演。 他還出版了《項羽》、《荊軻》、《蘇武》、《西施》等歷史劇。

作為音樂家,顧毓琇曾擔任國立音樂學院(今中央音樂學院的前身)的首任院長、國立交響樂團團長。

他對古典音樂有很深的修養,讀破了許多中國古代樂譜中的疑難,還曾將姜白石的自度曲譜翻成五線譜,在國際上公演。1940年,學術界以他的三四八頻率為中國的黃鐘標準音。顧毓琇還是把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翻譯成中文的第一人。1991年,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曾舉行他的作品音樂會,2001年人民大會堂再次舉辦顧毓琇作品音樂會,時任國家主席、總理等出席。

顧毓琇對宗教的研究,造詣精深,在佛學方面的建樹,影響深遠。他一生走遍名山寺院,與許多名僧大佛都有交情。經過半個世紀的業餘研究,他出版了《禪宗師承記》和《日本禪宗師承記》等專著。1979年,顧毓琇以英文巨著《禪史》震撼國際佛學界,贏得了海外該領域學者們的廣泛尊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