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紀念館

顏真卿紀念館

顏真卿紀念館坐落在南京市廣州路,東連烏龍潭公園,南望蛇山,西鄰龍蟠里,北依清涼山、虎踞關,清靜幽雅,翰墨流香。這裡原是顏魯公祠,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祠廟遺蹟。

基本信息

簡介

顏真卿紀念館顏真卿紀念館

現存的顏魯公祠為磚木結構,青磚小瓦,有大殿,配殿、東西廂房12間,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顏魯公祠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1995兩年,鼓樓區政府撥款全面維修顏魯公祠。現在顏魯公祠已按歷史原貌修葺一新,原存七塊碑刻均完好嵌於殿內牆壁上,並在原放生井上恢復修建了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內增設景點,栽種名貴花木。全國政協副主席、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題"書壇泰斗",鑲金匾高懸與大殿內正中上方。
清幽典雅、優美異常的顏真卿紀念館,以大量的文史資料、實物、書法珍品、古碑帖及拓片介紹顏真卿的生平、政績和其突出的書法藝術,前來參觀、遊覽的人絡繹不絕。顏真卿紀念館成為組織書法培訓、開展海內外書法藝術研究、切磋、交流書法技藝的場所,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石城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物簡介

顏真卿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蘭山區方城鎮諸滿六村),顏師古五世從孫、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傑出的書法家。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曾四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起義軍對抗叛軍。唐肅宗即位後,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至鳳翔,授憲部尚書,後遷御史大夫。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凜然拒賊,終被縊殺。顏真卿遇害後,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後贈司徒,諡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