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咳

頓咳

頓咳為病症名,即百日咳,又名痙咳等。是一種兒童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和病程較長為特徵。由感受時邪風熱,痰濁阻滯氣道、肺失肅降所致。現代醫學認為系感染百日咳桿菌所引起。本病好發於冬春兩季,五歲以下幼兒易染。初起症狀類似感冒,約一周后咳嗽加重,呈痙攣性陣咳,咳畢伴有雞鳴樣特殊回聲,入夜尤甚。常因連咳太急而引起嘔吐、面紅及面目浮腫。病程可延及2~3個月。

基本信息

概述

完善
頓咳在近代的中西醫都稱:“百日咳”。
頓咳是小兒時期感受時行邪毒引起的肺系時行疾病,臨床以陣發性痙攣咳嗽,咳後有特殊的雞啼樣吸氣性吼聲為特徵。本病因其咳嗽特徵又名“頓嗆”、“頓嗽”、“鷺鷥咳”;因其具有傳染性,故又稱“天哮嗆”、“疫咳”。
頓咳好發於冬春季節,以5歲以下小兒最易發病,年齡愈小,則病情大多愈重,10歲以上則較少罹患。病程愈長,對小兒身體健康影響愈大,若不及時治療,可持續2—3個月以上。典型的頓咳與西醫學百日咳相符。在廣泛開展百日咳菌苗預防接種,百日咳發病率已大為下降。
但百日咳綜合徵及部分支氣管炎出現頓咳證候者,同樣可按本病辨證施治。
本病在古代醫籍中有不少類似記載,如《素問·咳論》已有有關症狀描述:“久咳不已,三焦受之。……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明·秦景明《幼科金針·天哮》記載:“夫天哮者,……蓋因時行傳染,極難奏效。其症咳起連連,而嘔吐涎沫,涕淚交流,眼胞浮腫,吐乳鼻血,嘔衄睛紅。”更確切地描述了本病症狀表現,並指出本病的傳染性。在中醫學的歷代文獻中積累了有關本病的許多豐富寶貴的資料,至今仍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病因病機

頓咳是小兒時期感受時行邪毒引起的肺系時行疾病,臨床以陣發性痙攣咳嗽,咳後有特殊的雞啼樣吸氣性吼聲為特徵。本病因其咳嗽特徵又名“頓嗆”、“頓嗽”、“鷺鷥咳”;因其具有傳染性,故又稱“天哮嗆”、“疫咳”。
頓咳好發於冬春季節,以5歲以下小兒最易發病,年齡愈小,則病情大多愈重,10歲以上則較少罹患。病程愈長,對小兒身體健康影響愈大,若不及時治療,可持續2—3個月以上。典型的頓咳與西醫學百日咳相符。

近年來,由於廣泛開展百日咳菌苗預防接種,百日咳發病率已大為下降。但百日咳綜合徵及部分支氣管炎出現頓咳證候者,同樣可按本病辨證施治。
本病在古代醫籍中有不少類似記載,如《素問•咳論》已有有關症狀描述:“久咳不已,三焦受之。……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明•秦景明《幼科金針•天哮》記載:“夫天哮者,……蓋因時行傳染,極難奏效。其症咳起連連,而嘔吐涎沫,涕淚交流,眼胞浮腫,吐乳鼻血,嘔衄睛紅。”更確切地描述了本病症狀表現,並指出本病的傳染性。在中醫學的歷代文獻中積累了有關本病的許多豐富寶貴的資料,至今仍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病因病機

本病由外感時行邪毒侵入肺系,夾痰交結氣道,導致肺失肅降,為其主要病因病機。
小兒時期肺常不足,易感時行外邪,年齡愈小,肺更嬌弱,感邪機會愈多。病之初期,時行邪毒從口鼻而入,侵襲肺衛,肺衛失宣,肺氣上逆,而出現形似普通感冒咳嗽症狀,且有寒熱之不同。繼而疫邪化火,痰火膠結,氣道阻塞,肺失清肅,氣逆上沖,而咳嗽加劇,以致痙咳陣作,痰隨氣升,待痰涎吐出後,氣道稍得通暢,咳嗽暫得緩解。但咳嗽雖然在肺,日久必殃及它髒。犯胃則胃氣上逆而致嘔吐;犯肝則肝氣橫逆而見兩脅作痛;心火上炎則舌下生瘡,咳則引動舌本;肺與大腸相表里,又為水之上源,肺氣宣降失司,大腸、膀胱隨之失約,故痙咳則二便失禁;若氣火上炎,肺火旺盛,引動心肝之火,損傷經絡血脈,則咯血、衄血;肝絡損傷,可見目睛出血,眼眶瘀血等。病至後期,邪氣漸退,正氣耗損,肺脾虧虛,多見氣陰不足證候。
年幼或體弱小兒體稟不足,正氣虧虛,不耐邪毒痰熱之侵,在病之極期可導致邪熱內陷的變證。若痰熱壅盛,閉阻於肺,可並發咳喘氣促之肺炎喘嗽;若痰熱內陷心肝,則可致昏迷、抽搐之變證。

臨床診斷

診斷要點
1、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未接種百日咳疫苗,有百日咳接觸史。
2、臨床表現
(1)初咳期從起病至發生痙咳,約7-10天。病情類似感冒,可有發熱、咳嗽、流涕及噴嚏等。2-3天后熱退,鼻塞流涕漸減,而咳嗽日漸加重,由聲咳漸轉陣發性連續咳嗽,夜間為重。
(2)痙咳期持續2-4周或更長。咳嗽呈陣發性、痙攣性劇烈咳嗽,咳後伴雞鳴樣吸氣聲。如此反覆,患兒表情痛苦,顏面紅紫,涕淚交加,舌向外伸,舌下破潰,最後咳出大量粘痰並吐出胃內容物,咳嗽暫緩。痙咳日輕夜重,每因情緒激動、進食等因素而誘發。新生兒和嬰兒常無典型痙咳,而表現為窒息發作,抽痙,面唇青紫等危症。
(3)恢復期痙咳消失至咳嗽止,約2-3周。本病的臨床診斷應注意觀察幾個特殊的症狀表現:痙攣性咳嗽,及面目浮腫、目睛出血、舌系帶潰瘍。對於發病初期感冒症狀逐漸減輕,而咳嗽反增,日輕夜重者,應高度懷疑本病。
3、實驗室檢查
(1)血象:初咳期及痙咳期白細胞總數可高達(20—40)×10的9次方除以L,淋巴細胞占0.6—0.7。
(2)細菌培養:鼻咽拭子培養法和咳碟法作細菌培養,有百日咳嗜血桿菌生長。
(3)血清學檢查: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查血清中特異性lgM抗體,可用於早期診斷。
鑑別診斷
其他細菌及病毒感染可引起百日咳綜合徵。副百日咳桿菌及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均可引起類似百日咳的痙攣性咳嗽,主要依靠病原體分離或血清學檢查進行鑑別。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頓咳辨證大體可按初咳、痙咳及恢復三期分證。主要表現為咳嗽、痰阻,性質有寒熱差異。初咳期邪在肺衛,屬表證,咳嗽痰白者為風寒;咳嗽痰黃者為風熱。痙咳期邪郁肺經,屬里證,痙咳痰稀為痰濕阻肺;痙咳痰稠為痰火伏肺。恢復期邪去正傷,多虛證,嗆咳痰少粘稠為肺陰不足;咳而無力,痰液稀薄為肺脾氣虛。
治療原則
本病主要病機為痰氣交阻,肺氣上逆,故其治法重在化痰清火、瀉肺降逆。初咳期以辛溫散寒宣肺、疏風清熱宜肺為治法;痙咳期以化痰降氣、瀉肺清熱為治法;恢復期以養陰潤肺、益氣健脾為治法。本病主證雖嗆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澀之藥,以防留邪為患。痙咳期不可早用滋陰潤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病程遷延難愈。
分證論治
邪犯肺衛

證候:鼻塞流涕,咳嗽陣作,咳聲高亢,2—3天后咳嗽日漸加劇,日輕夜重,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此證見於初咳期,為時約1周左右。
分析:邪犯肺衛,肺失宣肅。時行邪毒由口鼻入侵,郁於肺衛,肺氣不宜,故鼻塞流涕,咳嗽陣作。2—3天后邪氣內侵肺絡,與痰濁鬱結氣道,肺氣不利,上逆而咳,故見咳嗽日漸加劇;痰屬陰邪,夜歸陰分,故咳嗽日輕夜重。時邪有兼夾風寒、風熱之別,夾風寒者,則痰稀白,苔薄白;夾風熱者,則痰稠不易咯出,苔薄黃。邪在衛表,故脈浮。
治法:疏風祛邪,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加味。常用藥:麻黃辛溫解表,宣肺止咳,杏仁降氣化痰止咳,甘草佐麻黃,以辛甘助發散肺衛之邪。偏風寒者,加蘇葉、百部、陳皮辛溫發散,理氣化痰;痰多色白者,加半夏、膽星、枳殼燥濕化痰,理氣止咳;偏風熱者,加桑葉、黃芩、生石膏清熱宣肺,化痰止咳;痰黃而粘稠者,加葶藶子、鮮竹瀝、黛蛤散清化痰熱。
痰火阻肺
證候: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為主要症狀。咳嗽連續,日輕夜重,咳後伴有深吸氣樣雞鳴聲,吐出痰涎及食物後,痙咳得以暫時緩解。有些外因,如進食,用力活動,聞刺激性氣味,或情緒激動時常易引起發作。輕則晝夜痙咳5—6次,重症多達40—50次。伴有目睛紅赤,兩脅作痛,舌系帶潰瘍。舌紅,苔薄黃,脈數。此期為痙咳期,從發病第2周開始,病程長達2-6周。年幼及體弱的嬰幼兒此期可發生變證:如咳嗽無力,痰鳴鼻煽,憋氣窒息,面唇青紫的痰熱閉肺證;或神識昏糊,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的邪陷心肝證。
分析:邪郁化火,阻塞肺氣。時邪郁而化火,火熱熏肺,煉液為痰,阻塞氣道,肺氣失肅,痰氣交阻,氣火上逆,故痙咳頻作。痙咳後驟然吸氣,大量氣體激動聲門而發聲,故咳後伴深吸氣樣雞鳴聲;痰涎咯出,氣道暫得以通暢,故咳嗽暫得以緩解;邪痰阻肺,肺氣上逆,胃失和降,故嘔吐食物。某些外因,如進食、活動過度或聞刺激性氣味,可使肺氣失暢,宣肅失常,引動邪痰,而使痙咳發作;情緒激動,肝失疏泄,肝氣犯肺,亦可使痙咳加重。肺病及肝,肝火隨之上逆,故目睛出血;肝氣橫逆則脅痛嘔吐;肺病及心,心火上炎,故舌系帶潰瘍。舌紅,苔黃,脈數為痰熱之徵。年幼體弱小JL肺臟嬌弱,痰熱犯肺,氣道壅阻;肺氣鬱閉,故可見咳嗽、氣急、痰鳴、鼻煽;痰堵氣道,呼吸不利,氣滯血瘀,故見憋氣、窒息、紫紺。如邪熱過盛,內陷厥陰,痰熱蒙心,肝風內動,則見神昏、抽搐、口吐涎沫。
治法:瀉肺清熱,滌痰鎮咳。
方藥:桑白皮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常用藥:桑白皮、黃芩、浙貝母清泄肺熱,化痰止咳,葶藶子、蘇子、杏仁、半夏降逆化痰止咳,黃連、山梔瀉火泄熱。
痙咳頻作者,加僵蠶、蜈蚣解痙鎮咳;嘔吐頻頻,影響進食者,加代赭石、枇杷葉、紫石英鎮逆降氣;兩目紅赤者,加龍膽草清泄肝火;脅痛者,加柴胡、鬱金、桃仁疏肝活血;咳血、衄血者加白茅根、側柏葉、三七涼血止血;嗆咳少痰,舌紅少苔者,加沙參、麥冬潤肺止咳。
邪盛正虛,發生變證時,則隨證論治。痰熱閉肺證,治宜開肺清熱、滌痰定喘,選用麻杏石甘湯加味,窒息紫紺時緊急予以吸痰、吸氧;邪陷心肝證,治宜瀉火化痰,熄風開竅,選用牛黃清心丸、羚角鉤藤湯等方。待神清搐止再繼續治療頓咳。
氣陰耗傷
證候:痙咳緩解,仍有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稠,聲音嘶啞,伴低熱,午後顴紅、煩躁,夜寐不寧,盜汗,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或表現為:咳聲無力,痰白清稀,神倦乏力,氣短懶言,納差食少,自汗或盜汗,大便不實,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分析:邪退正虛,氣陰耗傷。肺陰虧損者,多由痙咳期邪熱痰火熏肺,肺之陰津耗傷,陰虛則肺燥,咽喉失於津液濡養,故乾咳少痰,聲音嘶啞;陰虛則內熱,故午後顴紅,盜汗;陰虛火旺,虛火擾心,故煩躁,夜寐不寧;舌紅,苔少,脈細數,為肺陰不足之象。肺氣不足者,多由脾氣素虛,痰濁阻肺,痙咳日久,耗散正氣,導致肺脾兩虛。肺氣虧虛,氣不布津,停聚成痰,故咳嗽無力,痰白清稀;肺氣不足,營虛衛弱,津液不固,故自汗盜汗;脾氣虧虛,運化無權,故神倦乏力,納差食少,大便不實;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為脾肺氣虛之象。
治法:養陰潤肺,益氣健脾。
方藥:沙參麥冬湯,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沙參麥冬湯適用於肺陰耗損證。常用藥:沙參、麥冬、玉竹、桑葉、天花粉、生甘草養肺潤肺,生津潤燥。咳嗽時作,加桔梗、杏仁清肅肺氣,化痰止咳;乾咳無痰,加百合、款冬花、生地潤肺止咳;盜汗甚者,加地骨皮;浮小麥、牡蠣清熱斂汗;聲音嘶啞者,加木蝴蝶、胖大海、鳳凰衣清咽開音;大便乾結者,加麻仁、全瓜蔞潤燥通便。
人參五味子湯適用於脾肺氣虛症。常用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生薑、紅棗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五味子收斂肺氣,納氣益腎;麥冬甘潤養肺。咳嗽痰多者,力口川貝母、款冬花、紫菀化痰止咳;不思飲食者,加砂仁、神曲、雞內金助運開胃。

其他療法

中成藥劑
1、鷺鷥咳丸每次1丸,1日2—3次。用於邪犯肺衛及痰火阻肺證。
2、冬膏每次5-log,1日2次。用於恢復期肺陰不足證。
單方驗方
1、膽汁療法新鮮雞膽汁,加白糖適量,調成糊狀,蒸熟服。每日每歲1/2隻,最多不超過3隻,分兩次服。連服5-7日。用於痰火阻肺證。
2、大蒜療法紫皮大蒜製成50%糖漿。5歲以內每次5-lOmL,5歲以上每次10—20mL,每日3次,連服7日。用於痙咳期。
3、蜈蚣、甘草等分為末。每次I—2g,每日3次,蜜水調服。用於痙咳期。
4、百部、白前各log,白梨(清水洗淨,連皮切碎)1個。同煮,加少量白糖,去渣飲湯,1日2—3次,連服5-6天。用於痙咳期。
針灸推拿
1、刺四縫常規消毒後點刺出粘液,左右手交替,治療7-14日。用於痙咳期及恢復期。
2、主穴取合谷、尺澤、肺俞,配穴取曲池、豐隆、內關。瀉法,不留針,1日1次,5次為1療程。用於痙咳期。
3、逆運八卦10分鐘,退六腑10分鐘,推脾經5分鐘,揉小橫紋10分鐘。1日1次,10次為1療程。用於痙咳期。

預防護理

1、預防:按時接種白百破三聯疫苗。易感兒在疾病流行期間避免去公共場所。發現百日咳患兒,及時隔離4-7周。與百日咳病兒有接觸史的易感兒應觀察3周,並服中藥預防,如魚腥草或鵝不食草,任選一種,15-20g,水煎,連服5天。
2、護理:患兒居室空氣新鮮,但又要防止受涼,避免煙塵、異味刺激,誘發痙咳。患兒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防止精神刺激、情緒波動。飲食富營養易消化,避免煎炸辛辣酸鹹等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防止劇咳時嘔吐。幼小患兒要注意防止嘔吐物嗆人氣管,避免引起窒息。

文獻論述

1、《諸病源候論,咳嗽候》:“肺咳,咳而引頸項而唾涎沫是也。……厥陰咳,咳而引舌本是也。”
2、《本草綱目拾遺·禽部》:“治腎咳,俗呼頓咳,從小腹下逆上而咳,連咳數十聲,少住又作,甚則咳發必嘔,牽掣兩脅,涕淚皆出,連月不愈者,用鸕鶿涎,滾水沖服,下咽即止。”。
3、《幼科七種大全·治驗頓嗽》:“頓咳一症,古無是名,由《金鏡錄》捷法歌中,有連聲頓咳,粘痰至之一語。俗從而呼為頓咳,其嗽亦能傳染,感之則發作無時,面赤腰曲,涕淚交流,每頓嗽至百聲,必咳出大痰乃住,或所食乳食,盡皆吐出乃止。咳之至久,面目浮腫,或目如拳傷,或咯血,或鼻衄,時醫到此,束手無策。遂以為此症最難速愈,必待百日後可痊。”
4、《醫學真傳·咳嗽》:“咳嗽俗名曰嗆,連咳不已,謂之頓嗆。頓嗆者,一氣連嗆二三十聲,少者十數聲,嗆則頭傾胸曲,甚則手足拘攣,痰從口入,涕泣相隨,從膺胸而下應於少腹。大人患之,如同哮喘,小兒患之,謂之時行頓嗆。……不與之藥,亦不喪身。若人過愛其子,頻頻服藥,醫者但治其氣不治其血,但理其肺不理其肝,頓嗆未已,又增它病。”

臨床治例

1、中藥治療百日咳162例:根據年齡大小,用地龍2—6g,全蠍0.3—1g,百部、僵蠶各3—6g,蟬蛻3-4g,甘草3So每日煎服1劑,連服7-10天。少數合併肺部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療。結果:痊癒157例,好轉5例;對照組147例用西藥治療,痊癒74例,好轉36例,無效37例。治療組多於服藥2-3劑後痙咳明顯減輕或消失,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對照組有效者7天后才見效,無效者改用中藥治療後均於2-7天內痊癒。【陝西中醫1988;9(8):342】
2、解痙止咳湯:紫菀、百部、杏仁、半夏各log,代赭石(先煎)30g,橘紅6g,蜈蚣、甘草各3g。
痰多氣逆加葶藶子、制枇杷葉各log;
痰粘咳吐不爽加麥冬log,制膽星6g;
目赤、鼻衄、咳血加白茅根12g,側柏葉log。
<3歲用量酌減,療程10天。
西藥組112例用紅黴素或氯黴素25-50me/ks/日口服,
胃腸道反應嚴重或口服難度大者,用慶大黴素3-6mg/kg/日或鏈黴素15-30mg/kg/日肌注,佐以鎮靜止咳祛痰劑,療程同上。治療百日咳124例.結果:本組與西藥組分別痊癒102、47例,好轉13、”例,總有效率92.7%、66.1%。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平均治療時間4.4日、7.7日(P<0.01)。【北京中醫1990;(3):15】
本組124例用解痙止咳湯:
3、越婢加半夏湯治療百日咳:方含麻黃2-5g,生石膏15-30g,制半夏5—8g,甘草、生薑各5g,大棗5枚,痰粘稠或色黃加黃芩、赤芍、鮮竹瀝(沖服),咳嗽甚加前胡、杏仁、僵蠶。日1-2劑,水煎服。治療百日咳50例.結果:治癒43例(86%),好轉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江蘇中醫1995;16(1):1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