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蔥疫病

韭蔥,又叫扁蔥,營養價值較高,是既耐寒又耐熱的蔬菜作物,是歐美等一些國家栽培較多的蔬菜品種之一,目前在我國有一些零星的種植,是開發前景較好的蔬菜。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韭蔥疫病
英文病名:LeekPhytophthorablight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PhytophthoraporriFoister屬鞭毛菌韭蔥疫霉真菌。
危害對象:韭蔥
分布:分布較廣,發生較普遍
危害部位:此病主要為害葉片,花莖也可感染。

形態特徵

病菌孢子囊倒洋梨形、圓形至卵圓形,偶具乳頭狀突起,產生遊動孢子,大小為31-82μm×23-52μm。雄器側位或穿雄生。卵孢子球形,壁厚3-4.5μm,直徑為22-39μm。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抱子囊和遊動孢子形成初侵染。發病後產生孢子囊釋放遊動孢子借風雨和澆水傳播蔓延,進行重複侵染。

發病條件

高溫高濕適宜發病,病菌萌發和侵染適宜溫度為25-32℃,要求相對濕度高於95%和有水滴存在。通常韭蔥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病,保護地種植因澆水過大,高溫高濕亦會較嚴重發病。

危害症狀

葉片染病多從葉尖開始,初生蒼白色至淺黃色水漬狀斑,邊緣淺綠色,迅速擴展至半個或整個葉片萎垂,濕度高時病斑腐爛,其上產生稀疏灰白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花莖染病,亦呈水漬狀腐爛,灰綠至暗綠色,終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收穫後及時徹底清除病殘植株,集中深埋或妥善處理。重病地塊與非蔥蒜類蔬菜實行2-3年輪作。
2.合理種植,掌握適當的種植密度。較孰重土壤宜採用小高壟或高畦栽培。
3.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生長期加強管理雨後及時排除積水。保護地澆水後避免悶棚。
4.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2%霜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