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憲法

韓憲法,男,出生於1941年,山東省章丘市,書畫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韓憲法,男,漢族,1958年參加工作,先後在企業、部隊及政府部門供職,歷任宣傳、文秘等職務。退休前系濟南市公安局機關幹部,現為山東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理事、副秘書長,山東東方藝術院書畫委員會副秘書長、高級書畫師,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藝術編輯部藝術委員會會員,北京東方宏發文化藝術研究院、北京世教精英教育研究院聘任教授,中國書法研究院會員,山東滕州市現代書畫院名譽院長,中華書畫雜誌社學術委員,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博學會員、高級書法師、名譽理事。他自幼酷愛書畫,尤擅書法藝術。

個人成就

工作之餘揮汗躬硯,臨池不輟。其真、草、隸、篆各體均擅,以真草見長。草書,飄逸灑脫,遒勁靈動,氣勢豪放,繪畫與篆刻藝術也頗有造詣。在書法藝術上,由於當今正處在一個民族整體復興的偉大時代,一個多元文化並置而精神相對自由的時代,其特別注重書法藝術的目的性和審美視野,強調書法決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而是應該承載更濃厚的精神文化內涵。通過書法藝術表現出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和歷史機緣與人們在價值標準的反向值上,尋找自我人格力量所產生的浩雄正大氣節。對於書法藝術的創作,主張“傳統意識”。傳統是經上千年的積澱被人們約定成俗、具有共性的人都能認可的東西,它是書法中的“國語”。倘若沒有傳統,也就沒有了共性,那樣,書法的創作與欣賞就很難在人們之間溝通,書法作品便無法實現其社會價值。書法創新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通過求異體現作品的個性,以證明作品存在的價值。

在創作實踐中,特別講求“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境界,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獲取創作靈感,融合前人的經驗和藝術精華。隨著“宏其識”、“廣其學”、轉益多師、師心自用、師古不泥古,求得取法新變,達到“陶冶書境,歸之自然”。要認識傳統與創新的關係就是求同與求異的關係,求同是基礎,是前提;求異是提高,是升華;求同與求異相互交織,相互消長,就能促使書法創新一步步向前邁進。在這個空間裡成長起來的藝術品既不是對前人簡單的重複,也不是走火入魔的“野狐禪”,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有序的、合理的、自然的創新。也只有如此在探幽溯微、博採眾長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得以厚實的功底闖出創新之路。重要的是創新始於觀察、思考,然後方能提煉、升華。觀其大量的為人稱道的優秀作品,不難想像,與其“不捨晝夜”的讀書、勤奮臨池、反覆錘鍊不無直接關係,其作品堪稱是氣勢美、力量美、風骨美和神韻美的有機結合,無不體現形神兼備、剛柔相濟的獨特的藝術風格,頗受大眾乃至國際友人的喜愛和青睞,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在新世紀全國人民奔小康的偉大進程中,其發揚光大中華文化,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在文藝領域中的重要思想,始終堅持藝術創作的新的時代精神和豐富的傳統借鑑,把握文化思潮的主流方向,在藝術研究與交流方面的貢獻是肯定的,在文化藝術的長河中,他作為一代藝術愛好者,不僅經常涉足於相關的研討會,同時還積極參與相關部門組織的公益活動和省、市及全國性書畫大展賽活動。在大展賽中曾先後多次獲一、二等獎,金銀銅獎、優秀獎等。

書法作品及傳略先後入編《中國當代書畫藝術集錦》、《中國書法家作品選集》、《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海》、《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作品精選》、《中華名人大典》、《中華當代優秀兒女》等近三十部典籍。在歷年舉行的全國性紀念國家偉人書畫大展活動中,均有作品入選參展和入編書畫集。2004年,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中華書畫藝術展”和“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國際名家書畫作品邀請展”活動中,其書法作品均獲優秀獎,並分別載入展後采編的大型書畫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