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管理打開員工心理之門

非常管理打開員工心理之門

《非常管理:打開員工心理之門》講述了: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受到員工心理問題的困擾。員工心理問題導致的工作效率低下、缺勤率和離職上升、工作事故頻繁爆發、人際衝突嚴重升級、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下降、團隊整體士氣低落、人力資源管理成本上升等問題都成為企業前進道路上所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關注員工心理問題是企業在困難面前實施自救的重要方面,是現代企業管理人性化回歸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員工心理和諧的題中之義。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員工心理管理: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投資

逐漸凸顯的員工心理危機

員工心理問題嚴重損耗企業“記憶體”

粗暴式裁員傷害的不僅是員工

沒有健康的員工就沒有健康的企業

員工心理是影響企業競爭的軟實力

在乎你的事業,就要關注他們的需求

第二章 心理障礙透視:員工心理問題表現及影響因素

業績壓力,壓在員工心頭的重擔

心理缺陷,藏於心底的一顆“雷”

黑色情緒,組織內蔓延的“瘟疫”

及時把脈,發現心理異常徵兆

員工心理問題影響因素分析

確立員工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三章 管理理念反思:是什麼使員工幾近崩潰

狼性管理”為什麼會咬傷自己

企業文化沙漠導致的心理失衡

員工是企業的資本而不是成本

員工不是企業的生產工具

別把企業和員工對立起來

過度懲罰,並非萬全之策

員工並非是分享利潤的“經濟人”

打破管理中的單邊主義

要想“馬兒”跑得好,就讓“馬兒”吃得飽

第四章 管人先要管己:做一個懂得人心奧妙的領導

不要成為員工心理的污染源

帶給員工愉悅的心理體驗

老闆快樂,員工才快樂

親臨一線,提高員工士氣

充分體諒員工的低落情緒

用讚美消除員工的恐懼

給犯錯的員工一個翻盤的機會

避免批評成為刺傷員工的利劍

緩衝企業變革帶來的心理動盪

第五章 人際快樂溝通:開闢員工心理訴求的渠道

溝通渠道不暢造成心理隱患

減少溝通層級,提高溝通效率

營造自由和諧的交流氛圍

讓員工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打開“悶葫蘆型”員工的嘴巴

不滿情緒宜疏不宜堵

用心和新員工溝通

別忘了和離職員工溝通

有效溝通要考慮員工個性

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

第六章 實施有效激勵:讓員工從工作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激勵員工,構建和諧的心理契約

用心理報酬撫慰員工心理

備好員工的“精神福利

目標激勵,讓員工永遠充滿希望

給員工積極的心理暗示

激勵要摸清員工的心理特點

巧妙使用手中的“胡蘿蔔”

激勵也有紅綠燈

第七章 注重人性管理:順應人心才能管好人心

對員工施予應有的尊重

寓管於理,給員工陽光般的溫暖

注重情感投資,讓管理充滿人情味

用動力式管理取代壓力式管理

提升工作樂趣,避免心理飽和

公平,一個不容忽視的員工心理感受

讓員工在工作與生活間獲取平衡

不可忽視員工的私利

彈性工作制,越“彈”才越有勁

完善保障制度,解除員工後顧之憂

加強硬體建設,打造舒心的工作環境

第八章 強化心理培訓:提升員工心理潛質

企業心理培訓的意義

員工心理培訓的內容及形式

實施心理素質培訓,增強心理抵抗力

員工心智模式培訓

員工積極心態培訓

情商培訓與員工心理

與員工心理有關的其他培訓

附錄

測試一 你是否是員工心理的管理高手

測試二 員工性格測試

測試三 員工心理狀況測試

測試四 員工心理障礙測試

……

名人推薦

未來企業經營的重要趨勢之一,是企業經營管理者不再像過去那樣扮演權威角色,而是要設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間接引爆員工潛力,創造企業最高效益。

——著名管理顧問尼爾森

一個天才的企業家總是不失時機地把對職員的培養和訓練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教育是現代經濟社會大背景下的‘殺手鐧',誰擁有它誰就預示著成功,只有傻瓜或自願把自已的企業推向懸崖峭壁的人,才會對教育置若罔聞。

——松下幸之助

前沿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社會壓力的加大,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受到員工心理問題的困擾。有一項歷時5年、累計數據2萬餘例的調查結果顯示,近60%的企業員工感到壓力較大,近10%的員工表現有職業枯竭現象。這項調查涉及金融、通信、政府機構、IT、房地產等諸多行業,反映了員工心理問題已成為我國眾多企業亟待解決的普遍性問題。《世界經理人》雜誌曾經進行過一次十大管理實踐調查,其中員工心理管理問題的投票數高居第三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員工心理問題的普遍性和嚴峻性。

這一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它是多年來不合理的企業管理模式累積而成的疾患。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變幻莫測的商戰使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異常殘酷和無情,為了保持競爭優勢,企業將競爭的巨大壓力毫不保留地轉嫁給了員工,不斷地向員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巨大的壓力下,員工不得不超負荷工作,透支精力和體力,進而誘發焦慮、恐懼、職業倦怠等諸多心理問題。

這種以犧牲員工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做法可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暫時的勝利,但是如今對員工的忽視所導致的員工心理危機卻成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大痼疾。

任何企業或組織都是由人組成的,員工可以說是企業或組織的微小細胞,如果細胞出現了病變,這樣的企業或組織遲早要出問題。

精彩書摘

逐漸凸顯的員工心理危機

如今有不少企業員工,無論是業績卓越、前途無量的金領,還是衣著光鮮、工作體面的白領,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危機的困擾。他們為了更好地生活都奮力拚搏,耗盡體力、精力,精神上無法得到放鬆。國內有一項歷時5年、累計數據達2萬餘例的調查結果表明,有近60%的企業員工感到壓力較大,出現職業枯竭的員工比例接近10%。這項調查涉及金融、通信、政府機構、IT、房地產等眾多行業,較為準確地反映了企業員工的心理現狀。

這些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忙”和“累”:工作節奏太快,工作任務太重,工作時間太長,自由時間太少,沒有時間吃早餐,沒有時間參加同學聚會,沒有時間給親朋好友打電話。購物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每次總要提前列好所要購買的物品,然後直接奔到超市的相應貨架上取物、結賬,很少考慮其他的事情。甚至就連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也成為了一種責任而非享受。即便是長假期間他們也無法真正得到放鬆,如果假期超過兩天,他們就會感到焦慮不安,因為他們為假期後的工作感到憂慮重重,為被遭到淘汰的可能性而擔心,還為職務晉升而提心弔膽。

這種難以言表的苦澀滋味,給員工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失眠健忘、抑鬱、焦躁易怒、恐懼多疑、工作倦怠……成為死死糾纏人們的頑疾。在這些人身上還有一種疾病被稱為“現代人失去感情症”,其表現有創造力匱乏、情感的表達被抑制,語言溝通出現障礙,而且很難通過打針、吃藥等治療方法得到糾正。這些身心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和解決,還會嚴重地危及員工的生命。《一個外企員工的死亡裁定》就講述了戴爾公司中國總部員工鄭傑,在加班時突然倒地,50多天后因胃癌死亡的事實。

企業員工心理疾患的普遍性和嚴重性與我國企業的管理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像人的生命體會積勞成疾一樣,員工心理問題的凸顯是我國企業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多年累積造成的亟待解決的疾患。國外著名媒體《華爾街日報》的專欄文章稱,中國經濟的超速發展既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又為其帶來了快速增長的壓力。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不斷對員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員工在沉重的壓力下不得不連年超負荷工作,身心被嚴重透支,沒工作的累死找工作,有工作的累死做工作……職場除了帶給人們繁榮、進取和成長之外,還有就是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失衡。

身心健康對於員工個人成長和企業長遠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時員工在解決這一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他們一次次地勸慰自己:何必想那么多,讓自己活受罪?但是這由不得他們不去想,他們對此感到很無奈,也很無助。這就需要企業切實關注員工心理問題,幫助員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讓他們在工作中保持愉快舒暢的心情,這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又是現代管理人性化的必然趨勢。

員工心理問題嚴重損耗企業“記憶體”

長期以來,企業比較重視員工的身體健康,而常常忽視了員工的心理健康,但是員工出現心理問題後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損耗企業“記憶體”。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和加里·貝克爾曾經提出人力資本是企業競爭力的最主要因素,而員工心理健康問題的凸顯會嚴重影響人力資本的質量,影響人力資本的收益。有資料表明,在美國,企業員工因壓力問題為企業造成的損失超過了世界500強公司稅後利潤的5倍,而且每年還呈上升的趨勢。在我國,員工心理問題對企業的影響也日益明顯。

首先,員工心理問題會降低企業的整體創造力和革新力。有研究發現,人們在積極情緒下提出創造性想法的可能性要比其他時候高出50%以上。另外,情感還存在“延續效應”,一個人在某一天的情緒越積極,那么他的創造性思維也越活躍,這種狀態會持續到第三天。相反,如果一個企業的大部分員工工作中總是感到悶悶不樂,他們會變得只會一味地執行命令,而沒有自己的想法,使企業的整體創造力、革新力都受到損害,最終影響到企業目標的實現。

其次,員工的負面心理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效率。例如,員工對工作產生不滿後,會抱怨沉重的工作壓力,抱怨工作的枯燥和工作上的無奈,這浪費的不僅是員工個人的時間,也是企業的時間。

再次,嚴峻的就業形勢、緊張的工作節奏和人際關係、繁多的工作內容以及人們彼此間激烈的競爭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會使員工出現情緒低落、精神不集中、心煩意亂。即使回到家裡,他們也會為工作而擔心和憂慮,睡眠質量受到影響,第二天工作沒有精神。企業中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都與員工心理壓力過大、情緒不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最後,心理問題會使員工和企業在情感和利益上產生惡性對立關係,這會成為企業內部的不安定因素,使整個企業形成壓抑、緊張的組織氛圍,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忠誠度大大降低,最終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行。

此外,員工因抑鬱產生的自殺行為,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負面社會評價,影響到企業的社會聲譽,有的企業還可能因員工心理問題擔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

因此,關心員工心理問題,幫助員工克服或減輕職業心理危機,就是消除企業或組織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就是打破束縛企業發展的枷鎖,為企業員工注入高昂的工作激情,使其煥發出無窮無盡的力量,使企業獲得長久的市場競爭力。

粗暴式裁員傷害的不僅是員工

有些企業將存在心理問題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視為企業的負擔或企業肌體上的毒瘤,恨不得馬上解僱他們以減輕企業負擔,保持企業機體的健康。這種粗暴的方式傷害的不僅是員工,企業自身也會因此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

20世紀80年代,由於石油危機的爆發加上日本汽車的大量湧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出現了60年來的第一次嚴重虧損。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新上任的總經理為減少成本作出了短見的決定——大規模裁員,結果招致了員工的普遍不滿和強烈批評。總經理不但沒有看到裁員給公司帶來的希望,反而發現,由裁員造成的工人心理危機使得公司各方面的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有“世界第-CEO”之稱的傑克·韋爾奇曾經一語中的地指出裁員的弊端:“解僱是對誠實的殘忍,但真正殘忍的不是炒魷魚,而是忠誠缺位後的社會心理負擔。”

讓我們回顧一下國內外企業裁員引起的讓人觸目驚心的危機事件:

2000年12月26日,美國發生了一起21世紀初全國最大的工作場所惡性槍殺案,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一名員工將7名同事槍殺,殺人動機是企業裁員給該員工造成了生存危機。

2005年5月23日,美國IBM員工開展罷工、遊行示威以及發表聯合聲明等行動,抗議IBM全球裁員1萬~1.3萬人的計畫。

在國內,2003年1月16日,福建某公司總經理在辦公室辦公時突然被開除的員工從側後抱住,他的左後背等處被連捅4刀,鮮血直流被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插圖插圖

……

這些都是因為裁員造成的企業員工的心理問題和生命悲劇。一般來說,裁員會給員工和企業造成以下幾方面的負面影響:

首先,企業和員工雙方都會缺乏安全感。企業都想引進其他企業花巨資培養的專業高手,而不願意自己花巨資培養有可能幾年後被其他企業挖走的高手,就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企業成為其他企業人才培養的搖籃。而對於員工來說,企業一旦決定裁員,就好像清掃垃圾一樣,讓他們立刻交出辦公桌鑰匙,規定幾分鐘內收拾好私人財物,還擔心被裁者搞破壞,吩咐部門主管親自將他們“押送”出公司大門。如此冷酷的僱傭關係,難免會使員工出現震驚、憤怒或悲傷自憐等一系列的負面心理,他們還會相信“企業是你溫暖的家”之類的蠱惑人心的話嗎?

其次,很多裁員後的企業不但沒有增效,反而因士氣低落而減效,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忽略了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的不良心理反應。企業不向員工說明裁員理由、不事先通知、不與員工溝通,突然舉起裁員大刀,勢必對目睹“悲劇”但又倖免的員工造成負面心理影響,使其出現緊張、焦慮與恐慌心理,還可能出現壓力重重、情緒低落、消極怠工等情緒,從而影響到工作效率,這種現象被稱為裁員的“倖存者綜合徵”。這就像一場地震、空難、海嘯、戰爭等災難過後,劫後餘生的人們會因受到心理寒流的衝擊產生心理後遺症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