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麩楊

青麩楊

青麩楊,落葉喬木,高5—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有小葉3—4對,葉軸無翅,被微柔毛;小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多少偏斜,圓形,全緣,葉兩面沿中脈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小葉具短柄。產大姚、武定、祿勸、嵩明、昆明、文山;生於海拔1700—2400米的山谷疏林或灌叢中。我國西藏、四川、湖北(西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均有。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青麩楊青麩楊
所屬卷:Rhus (Tourn.) L., emend. Moench

所屬科:Anacardiaceae

中文名:青麩楊

其它中文名:五倍子(陝西),烏倍子(河南),倍子樹(貴州),野漆樹、漆樹(四川)。

文獻來源:Rhus potaninii Maxim. (1889);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4); Hand.-Mazz. (1933); 陳嶸(1937); 圖鑑(1972)*.

Rhus henryi Diels(1900); Beau(1915); Rhus sinica Koehne(1910), non Diels; Schneid. (1912)*.

描述欄位:落葉喬木,高5—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有小葉3—4對,葉軸無翅,被微柔毛;小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多少偏斜,圓形,全緣,葉兩面沿中脈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小葉具短柄。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厘米,為葉長之半,被微柔毛;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花白色,徑約2.5—3毫米;花柄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花萼5裂,裂片卵形,長約1毫米,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睫毛;花瓣5,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2毫米,寬約1毫米,兩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睫毛,開花時先端外卷;雄蕊5,花絲線形,長約2毫米,在雌花中較短,花葯卵形;花盤厚,無毛;子房球形,徑約0.7毫米,密被白色絨毛,花柱3,柱頭平截。核果近球形,略壓扁,徑3-4毫米,密被具節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種子壓扁,徑2—3毫米。

分布及生境:產大姚、武定、祿勸、嵩明、昆明、文山;生於海拔1700—2400米的山谷疏林或灌叢中。我國西藏、四川、湖北(西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均有。

地理分布

產於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山西、河南。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900-2500米的山坡疏林或灌木中。

植物之漆樹科

漆樹科,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中經濟價值較大的1科。絕大多數為喬木或灌木,少有木質藤本和亞灌木狀草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