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民俗博物館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1996年成立,位於青島市太平路19號青島天后宮內,房屋為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距今已有近540年歷史,占地面積3400m2,是一處集民俗文化、媽祖文化和海洋文化於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現為國家旅遊局AA級旅遊景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常年對外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青島市民俗博物館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徵集收藏民俗文物,進行民俗研究,舉辦陳列展覽,傳播歷史和民俗知識,搞好各種民俗文化活動。館內建有天后殿、龍王殿、財神殿、六十甲子星宿神殿、民俗展室和集剪紙中國結、珠編、勾編、布藝、玻璃燒絲工藝、葫蘆工藝、瑪瑙工藝、字畫、金絲貝雕鑲嵌畫、烙畫、內畫瓶等作坊於一街的“天街藝林”。舉辦各種民俗文化活動,主要有:民俗收藏品展覽、民間工藝品現場製作展銷、每周日上午民俗文化藏品鑑賞大集、每周六上午專題燈謎競猜及農曆除夕夜“吉祥鐘聲迎新年”撞鐘、正月“新正民俗文化廟會”、七月二十二“財神民俗旅遊節”、九月初九“天后重陽廟會”等。

旅遊

博物館內景如果想了解和研究青島民風民俗文化,那么天后宮將是首選。青島是此次"相約山東文博會-中國網路媒體山東行"採訪活動的第一站。天后宮並未列入此次採訪活動計畫之內,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特色還是吸引了不少人。 天后宮臨海而立,距棧橋不足500米,它始建於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素有"先有天后宮,後有青島市"之說,是一處集天后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為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也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天后宮歷經七次大規模整修,現有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前後兩進院落,殿宇十六棟,分別為天后聖母殿、龍王殿、督財府,分別供奉天后、龍王、文武財神等諸神像。戲樓兩側是鐘樓和鼓樓,兩側廂房現已做展廳。除戲樓為琉璃瓦蓋頂,其它建築物均為清水牆、小灰瓦,且經蘇州式彩繪點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天后宮戲樓大梁的包袱畫繪有金陵十二釵等紅樓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簫引鳳圖"、"敦煌飛天"等。在整個青島地區的古代建築中,青島天后宮的建築藝術和彩繪藝術都是首屈一指的。 天后宮西廂是天后宮天街藝林,內有雕刻,剪紙,手工藝品,年畫及內畫,烙畫,彩繪葫蘆等民間傳統藝術,特別是藝人的現場製作和表演令人留連忘返。 烙畫又叫燙畫,由古代一種烙刑演變而來,它可分為竹,布,絹,宣紙等及葫蘆烙畫電烙畫是我國一項傳統工藝,它於傾刻之間便可創作出人物山水,花鳥魚獸等各種精美作品,而且使用不同介質會出現不同的藝術效果,被稱為"世界藝林一絕"。 魯西南藝術品是山東省獨有的一種民間藝術,以棉紡織為主。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生活情趣和審美需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展館特色

青島民俗特色和媽祖文化的集中所在。青島媽祖文化、青島民間技藝、青島民間收藏、青島傳統廟會,青島民間信仰、青島民俗民眾組織、青島民俗專家學者都在這裡得到了挖掘展示及發展。

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8:30-17:30
地 址:市南區太平路19號
乘車提示:乘坐1路、6路、25路、26路、202路、223路、225路、228路、231路、304路、307路、312路、321路、316路、367路、501路、801路公車到大學路站下車。
服務電話:0532-82880728、82877578
網址:www.thgong.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