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型糖尿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即1型糖尿病 ,舊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種類型,它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完全不同,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於自體免疫系統破壞產生胰島素的胰腺胰島β細胞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須注射胰島素治療,目前世界上對此病沒有治癒方法。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糖尿病糖尿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即1型糖尿病,舊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種類型,它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完全不同,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於自體免疫系統破壞產生胰島素的胰腺胰島β細胞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須注射胰島素治療,目前世界上對此病沒有治癒方法。

發病原因

常見的關於青少年型糖尿病發病原因的錯誤認識有“吃太多糖了”等。事實上,大多數的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是因為自體免疫反應而患病:免疫系統錯誤地破壞了胰腺的胰島β細胞。身體對於這些β細胞的反應,就好像它們是外來入侵者一樣。遺傳因素在這個胰島β細胞的自身免疫損傷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還不清楚這種情況發生的具體過程,但有一些假說,可能與自身抗體、病毒、以及氧自由基等因素有關。

1、自身抗體

胰島β細胞會製造一些識別自身細胞的抗體,稱作自身抗體。有三種自身抗體常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發現,它們分別識別:胰島細胞、胰島素分子、GAD蛋白,這些抗體往往在1型糖尿病在患者身上被確診之前就存在於患者體內了,一般都在表現出糖尿病症狀之前,它們有可能會協助自身免疫系統將自身產生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殺死。根據統計,在1型糖尿病人中,大約存在70%-80%的人有胰島細胞抗體,30-50%的人有胰島素抗體,80-95%的人有GAD抗體。

2、病毒

研究人員發現,有一種名叫CoxsackieB4的病毒的某一部分蛋白質和GAD分子的一部分很相似,因此可能同時被同一種T細胞識別。因此,當T細胞消滅外來入侵者時,可能將人體組成一部分的GAD蛋白Coxsackie病毒蛋白混淆起來,因為在T細胞看來,它們長得差不多!這樣,本來要去消滅外來入侵者的T細胞,誤將身體產生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消滅了。
還有一些理論解釋認為某些病毒入侵人體時,改變了胰島細胞的表面抗原,致使T細胞將他們當成了外來入侵者,錯誤地被T細胞消滅了。另外一種假說認為,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一種緩慢起效的病毒引發的,這種病毒會讓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胰腺中的某些蛋白質,從而導致糖尿病。一些研究者認為在20世紀60年代發生於義大利撒丁島上急劇增加的青少年型糖尿病病例,以及在20世紀70年代發生於芬蘭的類似事件中,這種還未發現的病毒很可能是元兇。

3、氧自由基

氧自由基是人體中很多化學反應的副產物,它們所到之處常常給人體帶來很多問題。正常情況下,人體會消滅這些自由基,但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吸菸、空氣污染、節食、甚至遺傳因素都可能造成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使得身體無法處理。這些氧自由基加速人體衰老,並可能導致很多種疾病,如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LouGehrig氏症等等。一些研究者認為氧自由基可能也是導致1型糖尿病的因素之一。因為胰島細胞消解自由基的酶非常少,所以過多的氧自由基可能會破壞胰腺細胞。

4、化學品及藥物

很多化學品已經被證明會引發1型糖尿病,比如吡甲硝苯脲(毒鼠強的主要成分),一種治療用於治療肺炎的藥物Pentamindine,一種抗癌藥物“樂拿舒”都有可能導致1型糖尿病。還有另外一些化學品被證實可導致動物的糖尿病,但科學家還不知道在人類身上是否有同樣的效果。

發病症狀

多尿、口渴、易餓以及體重減輕等等,俗稱“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它的主要特徵是血漿葡萄糖水平增高,因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從而影響正常生理活動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多發於兒童及青少年,發病通常較急症狀較明顯,甚至發生酮症酸中毒;胰島功能差,血漿C肽水平低甚至無法測出;相關抗體如血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胰島素細胞抗體(ICA)及或胰島素自身抗體(IAA)陽性率高。

預防

11
青少年型糖尿病作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本身無法預防,與大部分可以被預防的不能有效利用自身胰島素的2型糖尿病不同。
過去曾經有人希望通過醫學統計的方法,提前識別出一些可能會患青少年型糖尿病的人,為他們注射胰島素和抗排異反應的藥物,從而防止T細胞攻擊胰島β細胞,但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支持這一方案的有效性。因此,預防1型糖尿病的眾多方案都仍處於實驗階段。

治療

目前人類還無法治癒青少年型糖尿病,但還是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使絕大多數青少年型糖尿病病患者過上正常的生活,保證他們和其他人有同等的生活質量和壽命。糖尿病的綜合防治必須以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變、心態調整為前提;以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治療手段為原則;同時,必須調動患者本人和家屬的,方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現狀

肥胖肥胖
糖尿病是影響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天出現200多名兒童糖尿病患者,每年兒童糖尿病患者以3%的比例遞增,在學齡前兒童中增加更快——每年遞增5%。全球每450名兒童中就有一人是1型糖尿病(需用胰島素治療賴以生存)患者,目前全世界大約有50多萬15歲以下的糖尿病兒童患者。
由於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目前2型糖尿病低齡化傾向越來越明顯,逐漸增多的2型糖尿病兒童有可能改變我國兒童青少年中以1型糖尿病為主的疾病譜。國際糖尿病聯盟呼籲:“關注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今年的11月14日是第十八個“世界糖尿病日”,今年關注的主題是“糖尿病和兒童青少年”。
國際糖尿病聯盟日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布:成千上萬的開發中國家兒童糖尿病患者逐漸增多,加強對他們的關注,使所有開發中國家的兒童糖尿病患者都得到最基本的醫療保健。國際糖尿病聯盟主席呼籲:不但要挽救糖尿病患者,為他們提供人道主義的救助,而且還要最終找到好的辦法使兒童糖尿病患者受益。
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環境的改變,糖尿病發病年齡越來越趨於年輕化,患糖尿病的兒童和青少年越來越多,危害人群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鍾歷勇教授指出:“防治糖尿病應從兒童和青少年做起,主要做好兩個預防環節,一是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做好糖尿病知識的普及,二是家長要做好掌控,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進行科學指導。”

1型糖尿病是兒童和青少年患病主要類型
2型糖尿病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間悄然增多
鍾歷勇教授說:“目前,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發病並不少見,在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病因主要以1型糖尿病為主,但近十幾年來,由於生活方式、環境因素等方面的急劇改變,2型糖尿病也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間悄然出現,不斷增多,因此早預防,早發現,對糖尿病進行早期治療極為必要。”
鍾歷勇教授說,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學分型主要有四種類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類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病因學分型主要以1型糖尿病為主,但近十餘年來,2型糖尿病在兒童和青少年的發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1型糖尿病是由於自身免疫導致的胰島β細胞功能破壞,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主要以兒童和青少年發病居多,發病急,病情嚴重,呈酮症酸中毒傾向,如不及時救治將危及生命。2型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和多種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雖然2型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但與環境因素亦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和青少年肥胖患者逐年增多,2型糖尿病的數量也隨之增多,由此可見,做好兒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防治尤為重要。

治療個體化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患1型糖尿病,鍾歷勇教授說,治療方法主要是胰島素強化治療。在合適的總熱量、食物成分、規則的餐次安排等措施的基礎上,配合胰島素治療有利於控制高血糖和防止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髮展,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血糖<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要按照醫囑按時注射胰島素。兒童和青少年尤其要注意飲食,飲食上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高鹽、高嘌呤飲食,每日攝入食鹽應限制在6g以下。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鍾歷勇教授說,由於進食高熱量食物較多,體育鍛鍊時間較少,電腦前久坐活動較少等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兒童和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人數呈逐漸增多趨勢,因此,對於兒童和青少年患者重要的是要進行糖尿病健康知識教育,讓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讓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及其家屬充分認識到糖尿病是終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治療需持之以恆。如果長期堅持合理治療,糖尿病兒童和青少年可以和健康的人一樣正常生活。而對於一些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不能有效控制糖代謝的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應在糖尿病或內分泌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飲食和運動

鍾歷勇教授說,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一般應由糖尿病專業營養師或內分泌專科醫師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具個體化的飲食與運動處方,並在醫師的指導下在治療過程中作出適當的調整。糖尿病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千萬不要過多食用高糖、高熱卡食物如洋快餐、油炸食物、含有咖啡因的飲料等。要進行合理的飲食治療,這樣有利於減輕體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以及維持最小有效降血糖藥物劑量。此外,各種富含可溶性食用纖維的食品可延緩食物吸收,降低餐後血糖高峰,有利於改善血糖、血脂代謝紊亂,並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食用綠葉蔬菜、豆類、塊根類、粗穀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這些食物提供了豐富的繕食纖維和維生素,有助於血糖的控制,同時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有利。

運動治療是糖尿病患者另一項重要的基礎治療措施,應進行有規律的合適運動。根據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併發症等不同條件,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對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特別是體重超重或肥胖的兒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適當運動有利於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謝紊亂,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要注意運動前後監測血糖,每次有效運動後,患者的血糖應該明顯降低。如一分鐘快步走路120步,持續30分鐘至60分鐘;另外打太極拳、打球、游泳、爬山、騎腳踏車等均可選擇,但要注意每周做有效運動3至5次。

1. “谷”的薯類,白薯、紅薯、山藥、土豆,能夠“三吸收”: 吸收水份,吸收脂肪、糖類,吸收毒素。吸收水份,潤滑腸道,不得直腸癌、結腸癌。吸收脂肪、糖類,不得糖尿病。吸收毒素,不發生胃腸道炎症。

2. “菜”中的南瓜,它刺激維生素細胞,產生胰島素。所以常吃南瓜的人不得糖尿病。“菜”中的苦瓜,它雖苦,但分泌胰島素物質,常吃苦瓜的人也不得糖尿病。

3. 螺鏇藻在世界上很馳名了,它能平衡飲食的。它對幾個病特別重要,第一是心腦血管病,它能降血壓、降血脂;第二是糖尿病,這病是缺少蛋白、維生素,很難治癒,螺鏇藻能補充維生素,而且螺鏇藻的最大優點是使糖尿病人不得合併症,能跟正常人飲食一樣。糖尿病人缺少能量,又不能吃糖,螺鏇藻是乾糖,攝入乾糖後就有能量了。糖尿病人血糖不穩定,用螺鏇藻後可以逐漸停藥,然後逐漸停螺鏇藻,最後拿飲食控制。歐洲已經完全戰勝糖尿病,我們也是完全可以的,但必須配合治療。第三是胃炎、胃潰瘍,螺鏇藻有葉綠素,對胃黏膜有恢復作用。第四是肝炎,國際上沒有肝炎,為什麼?人家分餐了。螺鏇藻能使病毒不複製,而且大量胺基酸能使肝細胞恢復。它有膽鹼,能使肝功能恢復,提高免疫功能。螺鏇藻還有防輻射作用。蘇聯核電站爆炸時,日本專家去搶救,拿的就是螺鏇藻,它抗輻射作用很強。

4. 以植物性營養為主,定時,定量,只吃7分飽。

5. 免疫調節用靈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