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濟宮碑

靈濟宮碑

福建省福州市西閩侯縣駐地甘蔗鎮東南38公里青口鎮青圃村靈濟宮南側。在明代木結構四金柱八廊柱、重檐、四角攢尖頂御碑亭內,中央臥一大理石雕巨型贔屓,長達6.6米,高2.3米,重51噸。贔屓周身遍布血筋,背上豎一長方形端石,為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御碑,高6.5米,寬1.3米。碑頂為半圓形浮雕雙龍,額篆文“御製洪恩靈宮碑”。正文楷書,系解縉所書。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福建省
靈濟宮碑VI-828

簡介

..
靈濟宮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西閩侯縣駐地甘蔗鎮東南38公里青口鎮青圃村靈濟宮南側。在明代木結構四金柱八廊柱、重檐、四角攢尖頂御碑亭內,中央臥一大理石雕巨型贔屓,長達6.6米,高2.3米,重51噸。贔屓周身遍布血筋,背上豎一長方形端石,為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御碑,高6.5米,寬1.3米。碑頂為半圓形浮雕雙龍,額篆文“御製洪恩靈宮碑”。正文楷書,系解縉所書。
..

當地傳說

..
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前後,明成祖朱棣背發毒瘡,後轉祈禱於二徐真人得以好轉,朱棣大喜之下重修了這個建於五代閩國的靈濟宮。
另一個傳說版本是:永樂帝母親病重,皇帝招天下名醫救治,青圃人曾神孫揭榜入京,以二徐真人降下的靈藥治好皇帝母親的病。明成祖曾專門撥款修建靈濟宮,宮廟建築異常雄偉壯觀一時。
傳說,當年朱棣下令重建青圃靈濟宮時,動用軍民上萬名,費時一年多才完工。按照皇宮規制重建後的洪恩靈濟宮有三重門、六座宮殿,以及法堂、道房、鐘鼓樓、御碑亭、牌坊、客舍等大小建築200餘間,四周宮牆環繞,整座建築金碧輝煌。當時靈濟宮的管理者們非常自豪在山門上嵌刻上“欲觀北京皇帝殿,先看青圃慈濟宮”的對聯。

明代御製洪恩靈濟宮之碑

位於青口鎮青圃村靈濟宮內,系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御製於南京。據傳碑為鄭和下西洋時由海上運來,
..
動用軍伕萬人立碑,足見碑的高大雄偉,是福建省保留至今的最大古碑之一。碑通高6.2米,寬2.1米,厚約0.6米;龜趺高1.9米,長4米,寬2.6米,石灰岩質地;碑額為半圓形,兩邊浮雕雙螭圖案,中間為篆體陰刻“御製洪恩靈濟宮之碑”,字徑約12厘米。碑文記述重建靈濟宮及敕封二徐真君的緣由,傳為解縉所書,楷書直行,字徑約3厘米。碑四周框以浮雕龍紋圖案。碑刻下部因人為摸觸等故,字跡已模糊。靈濟宮御制碑於1991年列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