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計法

電計法是毫針刺法與脈衝電流相結合作用於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種針刺方法。由於綜合了留針刺激和電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目前臨床套用十分廣泛。


器具藥物

  電針法使用的儀器稱電針儀或電針治療儀。早期用的是蜂嗚式電針儀,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為電晶體電針儀所代替。電針儀的種類很多,臨床常用的為調製脈衝式電針儀,如 G6805電針儀等。一般是交直流電源兩用的,能輸出三種不同的波形,即:連續波(波形規律,連續不變)、疏密波(電脈衝的頻率周而復始地由慢變快)、斷續波(呈周期性間斷的連續波)。作為初學者,可選擇比較簡單的規律脈衝式電針儀,如 BT-701型電針儀,它具有四對輸出線路,也就是可連線四對(八個)穴位,輸出的波形是連續波。儀器的面板上具有一隻調節頻率快慢的旋鈕和四隻調節強度大小的旋鈕,以及一隻表示開、關和頻率的氖指示燈,容易掌握,操作簡便。

操作方法

使用電針儀之前,除了通過說明書詳細了解該儀器的特點與要求外,還應檢查儀器的性能是否正常。具體做法是,在電針儀的一對輸出線上分別央一塊沾過水的脫脂棉團,左手中、食指各按壓一團,右手打開儀器,逐步加大刺激強度,以親自體會感覺,同時也能熟悉電針儀的操作。電針方法如下:
(1)毫針刺人所選穴位得氣後,將電針儀的輸出線分別夾持在毫針體上。每一對輸出電極最好連線同一側的兩個穴位。把電針儀的輸出電位器調至“ 0”,再打開電源開關,再選擇所需的頻率和強度。
在治療過程中,病人往往會發生電適應,即覺得刺激強度逐漸變小,應及時進行調整。電針刺激時間一般為10~20分鐘,但也有長達0.5~1 小時。電針刺激強度,多以病人能夠耐受力度。
(2)治療完畢,先把電位器調到“0”,再關閉電源,以避免關閉電源時產生突然增強的電刺激,再撤去導線,將毫針輕輕捻動幾下拔出。起針後要觀察毫針計體有否變黑、變細或缺損,如出現這種情況,要停止使用這種電針儀。
電針的穴位配方和毫針法相同,但一般要求成雙取穴,因為用單穴不能形成電流迴路,達不到電刺激的目的。如僅需取1穴時,可把電針儀的輸出線,一根接在毫針上,另一根接在用水浸濕的紗布上,濕紗布可放置在同側的皮膚上。

適應病症

一般說凡是毫針治療適應證,都可用電針法。尤其對於疼痛和麻痹,有較好的療效。

注意事項

電針刺激較一般毫針為大,須注意預防暈針。
垂危病人孕婦、過度勞累、飢餓、醉酒者,不宜用電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