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災

雪災

雪災,是指由於長時間大規模量降雪以至積雪成災,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一種自然災害現象。

基本信息

簡介

雪災雪災
雪災亦稱白災,是因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範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象。它是中國牧區常發生的一種畜牧氣象災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場放牧的畜牧業地區,由於冬半年降雪量過多和積雪過厚,雪層維持時間長,影響畜牧正常放牧活動的一種災害。對畜牧業的危害,主要是積雪掩蓋草場,且超過一定深度,有的積雪雖不深,但密度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殼,牲畜難以扒開雪層吃草,造成飢餓,有時冰殼還易劃破羊和的蹄腕,造成凍傷,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產,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饑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時還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生命線工程,對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脅。雪災主要發生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中國牧區的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
1992年~1993年冬春之交,內蒙古、青海、西藏甘肅等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先後連降大雪,受災草場3億多畝,受災人口110萬,死亡牲畜100萬頭只。 

成因

雪災雪災
雪災是由積雪引起的災害。根據積雪穩定程度,將中國積雪分為5種類型:
①永久積雪:在雪平衡線以上降雪積累量大於當年消融量,積雪終年不化。
②穩定積雪(連續積雪):空間分布和積雪時間(60天以上)都比較連續的季節性積雪;
③不穩定積雪(不連續積雪):雖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氣溫較低,但在空間上積雪不連續,多呈斑狀分布,在時間上積雪日數10~60天,且時斷時續:
④瞬間積雪: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地區,這些地區平均氣溫較高,但在季風特彆強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強冷空氣侵襲,發生大範圍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現短時(一般不超過10天)積雪;
⑤無積雪:除個別海拔高的山嶺外,多年無降雪。雪災主要發行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
積雪對牧草的越冬保溫可起到積極的防禦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進牧草返青生長。積雪又是缺水或無水冬春草場的主要水源,解決人畜的飲水問題。但是雪量過大,積雪過深,持續時間過長,則造成牲畜吃草困難,甚至無法放牧,而形成雪災。

分類

雪災按其發生的氣候規律可分為兩類:
猝髮型持續型。猝髮型雪災發生在暴風雪天氣過程中或以後,在幾天內保持較厚的積雪對牲畜構成威脅。本類型多見於深秋和氣候多變的春季,如青海省198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現的罕見大雪災,便是近年來這類雪災最明顯的例子。持續型雪災達到危害牲畜的積雪厚度隨降雪天氣逐漸加厚,密度逐漸增加,穩定積雪時間長。此型可從秋末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災,持續積雪長達5個月之久,極端最低氣溫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指標

人們通常用草場的積雪深度作為雪災的首要標誌。由於各地草場差異、牧草生長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災的積雪深度是不一樣的。內蒙古和新疆根據多年觀察調查資料分析,對歷年降雪量和雪災形成的關係進行比較,得出雪災的指標為:
輕雪災:冬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
中雪災:冬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重雪災:冬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災的指標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來表示,諸如積雪深度密度溫度等,不過上述指標的最大優點是使用簡便,且資料易於獲得。

規律

牧區雪災規律
根據調查材料分析,我國草原牧區大雪災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規律。至於一般性的雪災,其出現次數就更為頻繁了。據統計,西藏牧區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區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區,因各地氣候、地理差異較大,雪災出現頻率差別也大,阿爾泰山區、準葛爾西部山區、北疆沿天山一帶和南疆西部山區的冬牧場和春秋牧場,雪災頻率達50~70%,即在10年內有5~7年出現雪災。其它地區在30%以下。雪災高發區,也往往是雪災嚴重區,如阿勒泰和富蘊兩地區,雪災頻率高達70%,重雪災高達50%。反之,雪災頻率低的地區往往是雪災較輕的地區,如溫泉地區雪災出現頻率僅為5%,且屬輕度雪災。但不管哪個牧民大雪災都很少有連年發生的現象。
雪災發生的時段,冬雪一般始於10月,春雪一般終於4月。危害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謂“坐冬雪”。隨後又不斷有降雪過程,使草原積雪越來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積雪持續整個冬天。
雪災發生的地區與降水分布有密切關係。如內蒙古牧區;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中部的巴盟、烏盟、錫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帶,發生頻率在30%以上,其中以陰山地區雪災最重最頻繁;西部因冬季異常乾燥,則幾乎沒有雪災發生。新疆牧區,雪災主要集中在北疆準噶爾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區牧場;南疆除西部山區外,其餘地區雪災很少發生。青海牧區,雪災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樹、黃南、海西5個冬季降水較多的州。西藏牧區,雪災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曲地區和藏南日喀則地區。前者常與青海南部雪災連在一起。

預警

雪災雪災
雪災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雪災按危險級別來分一般黃色為三級防禦狀態,橙色黃色為二級防禦狀態,然後是黃色一級緊急狀態和危險情況。

(一)雪災黃色預警信號

含義: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影響的降雪。

防禦指南:

1、相關部門做好防雪準備;

2、交通部門做好道路融雪準備;

3、農牧區要備好糧草。

(二)雪災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相關部門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2、駕駛人員要小心駕駛,保證安全;

3、將野外牲畜趕到圈裡餵養;

其它同雪災黃色預警信號。

(三)雪災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很大影響的降雪,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很大影響的降雪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必要時關閉道路交通;

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隨時準備啟動應急方案;
3、做好對牧區的救災救濟工作;

其它同雪災橙色預警信號。

暴雪預警

暴雪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一)暴雪藍色預警信號

標準: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4毫米以上,或者已達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影響。
防禦指南: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工作;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進行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駕駛人員小心駕駛,車輛應當採取防滑措施;
4.農牧區和種養殖業要儲備飼料,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

(二)暴雪黃色預警信號

標準: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6毫米以上,或者已達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影響。

防禦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雪災和防凍害措施;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駕駛人員小心駕駛,車輛應當採取防滑措施;

4.農牧區和種養殖業要備足飼料,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

(三)暴雪橙色預警信號

標準: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防禦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的應急工作;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將戶外牲畜趕入棚圈餵養。

(四)暴雪紅色預警信號

標準: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5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防禦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的應急和搶險工作;

2.必要時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必要時飛機暫停起降,火車暫停運行,高速公路暫時封閉;

4.做好牧區等救災救濟工作。

防災措施

雪災雪災
雪災預警信號分為3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黃色預警信號預示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影響的降雪。橙色預警信號預示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或已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並可能持續。紅色預警信號預示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很大影響的降雪,或已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很大影響的降雪並可能持續。

接到黃色預警信號:應做好防雪及道路融雪準備。
接到橙色預警信號:1應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2駕駛員應小心駕車,保證安全。3將野外牲畜趕到圈裡餵養。
接到紅色預警信號:應關閉道路交通。

農業生產防雪災的5條措施
1、要及早採取有效防凍措施,抵禦強低溫對越冬作物的侵襲,特別是要防止持續低溫對旺苗、弱苗的危害。

2、加強對大棚蔬菜和在地越冬蔬菜的管理,防止連陰雨雪、低溫天氣的危害,雪後應及時清除大棚上的積雪,既減輕塑膠薄膜壓力,又有利於增溫透光;同時加強各類冬季蔬菜、瓜果的儲存管理。

3、要趁雨雪間隙及時做好“三溝”的清理工作,降濕排澇,以防連陰雨雪天氣造成田間長期積水,影響麥菜根系生長發育。同時要加強田間管理,中耕鬆土,剷除雜草,提高其抗寒能力。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4、及時給麥菜蓋土,提高禦寒能力,若能用豬牛糞等有機肥復蓋,保苗越冬效果更好。

5、要做好大棚的防風加固,並注意棚內的保溫、增溫,減少蔬菜病害的發生,保障春節蔬菜的正常供應。
強冷空氣侵襲時的健康防範措施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為寒冷的季節,當強冷空氣侵襲時,還常常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這種低氣溫環境,可以大大削弱人體防禦功能和抵抗力,從而誘發各種疾病,甚至發生生命危險。有幾種看似小小的健康問題,防範不好也會引起大毛病。下面一組應對策略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鼻子出血

鼻子出血的現象在冬季最容易發生,這就是醫學名詞里說的“鼻衄”。氣候乾冷時,鼻腔黏膜也變得乾燥脆弱,很容易受傷而導致小血管破裂。如果是患有高血壓病的人,流鼻血的情況則較為緊急。尤其是一些抗高血壓的藥物會使末梢血管擴張,導致出血量相當多。

應對策略:輕微的出血可採取讓患者半坐臥或側臥位,頭部稍向前低的姿勢,改用嘴巴呼吸來保持氣道通暢,並以手指壓迫鼻翼止血,約10分鐘左右流血量多自然減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併高血壓或其他病症,往往需要緊急請醫生幫助。

呼吸疾病

天氣變冷後,最先經受考驗的要數呼吸系統。有些人每年都要經歷幾次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比較常見的冬季傳染病包括流感風疹麻疹,還有比較少見但更致命的流行性腦脊膜炎腮腺炎出血熱等,都與乾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有關。氣候的變化是對肌體免疫力的第一次考驗,若平時不注意鍛鍊,再加上封閉的室內空氣不經常與外面流通,那么疾病很可能會頻頻光顧。

應對策略:不要因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縮在空調房裡享受空調製造的溫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動起來,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我們的呼吸系統也是一個很有益的鍛鍊。愛上運動的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不用再穿成個球也能出門了。當然,進入流感高發的季節,注射流感疫苗也是對健康必要的保護。

皮膚乾燥

皮膚是一個很敏感的器官,在冬季來臨的日子裡,皮膚的血管經常處於收縮狀態,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明顯減少,還有人會出現皮膚瘙癢、紅腫,嚴重的還會出現不規則的皸裂和脫皮,這樣的現象以下肢部位最明顯。這與人們洗澡的方式有關。有人唯恐洗不乾淨,習慣像夏天那樣用浴皂和熱水反覆搓洗,皮膚表面的油脂被反覆沖刷,皮膚乾燥的狀況也就越來越嚴重。還有一些皮膚病本身就在秋冬季節多發,比如銀屑病(牛皮癬)、遺傳過敏性皮炎和魚鱗病等,病情也會因皮膚乾燥而發作或加劇。

應對策略:冬季里,愛清潔的你更要講究洗澡的章法和頻率,洗澡次數不要太頻,一天一次就夠了,而且最好不要用香皂洗澡(因為香皂一般呈鹼性,容易讓皮膚表層的PH值失衡),水溫也不要太高,儘量用含有滋潤成分的浴液,洗過澡後應塗抹含有保濕成分的潤膚膏,例如凡士林。

手腳冰涼

到了冬天手腳冰冷的女性大有人在,即使在室內也必須得穿戴整齊,否則,就要冷得牙齒打架。這是因為神經末梢距心臟比較遠,天冷後血管收縮造成血液供給不足導致的。再加上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縮手縮腳是再自然不過的秋冬反應。如果說怕冷還算是身體的正常反應的話,那么如果你冷到手指或腳指頭,甚至感到麻木或刺痛,那么,就該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應對策略:平時不要吸菸,避免攝入過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濃茶可樂等等,多吃性溫熱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縮手指、手臂繞圈、扭動腳趾等暖身運動,避免長時間固定不動的姿勢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續使用電腦達7小時以上。當然,如果能讓自己在秋風瑟瑟的季節動起來,更是一種最自然且效果立竿見影的好辦法。

關節疼痛

關節炎的膝蓋就跟氣象台一樣,天氣一變冷,膝蓋先知道。一般來說,當日溫度變化在3攝氏度以上,氣壓變化大,相對濕度變化大於10%以上,感到關節痛的人就會明顯多起來。關節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布較少的組織,本來血液供給就相對不足,再加上四肢經常地暴露在外,所以更容易散失熱量,使關節僵硬而疼痛不止。

應對策略:平時除了注意肢體保暖外,更可利用護膝、護肘等用品。有規律地進行運動,可以強化腿部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在溫水泳池中做水中運動,游泳是比較不錯的選擇。也可依據天氣預報,在天氣變化前採取保暖、祛濕措施。

情感失調

冬季一到,情緒出現問題的機會也漸漸增高。這與日照時間的縮短有關。因為冬季日短夜長,日照明顯減少,失去了陽光強度的抑制作用,大腦松果體褪黑激素分泌開始增多,同時引起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分泌水平下降,從而使人感到情緒低沉,精神不振,渾身懶散。這種表現是季節性情感失調綜合徵中的一種,又稱“冬季抑鬱症”。季節性情感障礙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程的延長,抑鬱的症狀有逐漸加重趨勢。

應對策略:除了參加心理輔導,一定的抗憂鬱劑藥物治療外,光療可以作為有效輔助療法。在蕭瑟的冬季里,讓自己多曬太陽非常必要。陽光不僅能曬乾抑鬱,還能藉助陽光合成體內的維生素D,對補鈣也一樣好處多多。

重大雪災例子

最早的大雪記錄在兩千年前

《資治通鑑》等書記載,長沙地區最早的大雪記錄當在二千年前,即公元前37年,西漢建昭二年,包括湖南長沙在內的楚地,降了一場深五尺、形成災害的大雪。

因為文獻失記,直到唐帝國以後的五代十國時期(950年),史書才第一次明確標記發生在長沙城的大雪,即:“潭州大雪,盈四尺。”潭州治地即今天的長沙。

康熙年間湘江冰上“人馬可行”

現在很難想像,長沙城旁的湘江會結冰,結了冰,並且人馬可以來往。然而這事曾經發生過。

1961年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編撰的《湖南自然災害年表》記載: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湖南地區,有40日未解凍的(平江),冰凍達三個月之久。在冰雪為災的日子裡,湖南的冰凍,時常有大雪或連續降雨,有降雪連續四十餘日的(永州)、有積雪由小除日至次年二月始霽的(安化),有大雪深四五尺的(湘鄉、湘陰、平江、邵陽)。不僅損害林木果蔬,冰斃人畜,而且阻礙交通。

在長沙、善化兩縣的冰凍記錄中,可以發現,十六、十八世紀可能是長沙的寒潮期,在這兩個世紀中,長沙不但常有“大凌”的記錄,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更是“長沙,十二月大冰,河凍”,以致今天長沙城北的撈刀河、駱駝嘴,可以“人馬平行”。在此前兩年,即康熙五十年(1711年),甚至連湘江上也結了冰,並且冰層堅厚,從河東到嶽麓山訪梅,不須假借舟楫,從冰上,即“人馬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長沙以北的洞庭湖冰封結凍可行人馬,但並不一定湘江就會封冰。1955年1月初,洞庭湖出現歷史上罕見的封凍結冰。報紙稱,行人車馬涉湖如履平地,但當年湘江並未封凍。

據統計,洞庭湖自公元1510年至1955年中,曾10次封凍結冰。

像黃河一樣,長沙也發生過凌汛

黃河流經銀川河段,在冰融開河的季節,因較低緯度(即南方)位置的河流先開河,冰凌涌塞北面的河段,常常會形成漲水,甚至擠垮河岸。

湘江也是一條由南往北流的河流,當冰雪封凍湘江流域,春天到來時,湘南、湘中往往早於湘北開河。

清代順治六年(1649年),長沙、善化,即“大冰蔽江而下,剗壞房屋”。這應當就是一場凌汛。

冰雪成災,甚至會發生凍死人的事件。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長沙、善化、益陽、瀏陽等地大冰雪,在善化(即今天的南長沙)大椿橋劉宅,“六人,一夜俱凍死。”

無厘頭的雪下在九月

湖南的冰雪天氣,“一般發生在冬季或春節”,但,長沙也飄過一些無厘頭的雪。據記載,清嘉慶五年(1800年),“長沙、善化、平江、湘鄉、晃州廳,九月大雪,深尺許”。

報紙上的1954年大冰凍

1954年,長沙只有《新湖南報》等少數幾份報紙。

1954年12月、1955年1月的《新湖南報》記錄了1954年至1955年湖南的大冰凍。

1954年大冰凍持續十天

據報紙記載,1954年的“大冰凍”起於1954年12月26日。當天晚上,“寒流開始第二次襲擾洞庭湖,洞庭湖全部堤垸很快就冰封雪蓋了,堤岸上的樹木被冰雪壓得弓變低垂,數十里電線被冰凌墜折。氣溫由20℃,驟然降到-8℃,風雪持續了11天,湖上的老人們說:這是洞庭湖20多年沒見過的大嚴寒大冰凍。”(1955年1月18日《八十萬治湖大軍勝寒流》)

從湘北開始,緊接著,湘中、湘南相繼出現大冰凍,在這10天之中,氣溫一直保持在-2℃以下。

當年長沙氣象台解釋說:“這種現象稱為下凍雨,是上空暖空氣和近地層的冷空氣相遇的結果。冷空氣不斷地將暖空氣抬高,由上空降下的雨滴或毛毛雨落近地時,便逐漸凝結,最後凍結在地面或物體表面,特別是物體的向風面上……”

1955年1月5日的報紙中說,昨天(1月4日)本省天氣開始轉好。

修洞庭湖的民工“平凡而偉大”

當年的報紙,有關城市冰凍而改變市民生活的民生報導極少,記者們的筆墨幾乎全部集中在洞庭湖。

1954年夏天,一場極具破壞性的洪水曾肆虐洞庭湖。當年冬天,政府動員了八十萬民工前往湘北,要求全社會“前後一致努力,堅決修復祖國的糧倉”。

在動員民工的時候,寧鄉農民中流傳一個動人的山歌:“站在高山打一望,望見我寧鄉好地方。寧鄉產谷千萬擔,還比不上濱湖一個牛困塅”。寧鄉農民們在這支山歌的鼓舞下,爭先報名,報名人數超過預計人數的兩倍。

當八十萬民工來到洞庭湖七千里堤線上,進行緊張戰鬥的關鍵時刻,不巧遭遇數十年不遇的大冰凍。蒿子港、岩汪湖等重要堵口工程,就是在-4℃的氣溫下合龍的。在小港堵口工地上,“民工隊長丁巨卿、共產黨員鄧家政、徐龍香,在1955年元旦的早晨,帶著青年突擊隊員,破冰下水,把水上的冰磚一塊塊搬出來,他們的衣服凍得像鐵甲,帽子凍得像鋼盔。這些偉大而又平凡的人,在短短20天內,在河心上築起了一條140公尺的大堤。”平凡人物在大冰凍中因激情燃燒而偉大。

“破冰船”迎來的春天

雖然報紙說1955年1月4日天氣轉好,但冰凍並未過去。

1月4日後,“岳陽附近湖面,冰厚三寸,可走人,航道被冰封住。許多電話電報線上凍結著冰棍,有的線上所結冰棍直徑達8公分以上。全省各地倒掉的電桿和折斷線路很多。有幾天,幾乎全省各地的長途電話都不能接通,公路則溜滑難行,很多車輛不能開出。至1月8日,由廣州至漢口的電訊線路已搶修接通,公路運輸除雪峰山因冰凍未解不能通車外,其餘都已恢復正常交通。”

但岳陽縣城至城陵磯的黃金航道直至1955年1月11日才打通。據記載,這段航道一度冰層厚達六寸以上。元月4日和5日,湖南省航運局,向長江航運局借來鐵殼輪船兩艘,用作破冰,並調派湖南本局“湖飛”、“湖長”兩輪協助,經過海員工人的艱苦努力,終於打通上連長沙的湘江及資水、沅水,下至武漢的黃金水道的瓶頸。

八千搬運工在冰地上競賽

1954年大冰凍時,長沙城內有市搬運公司所屬的280個搬運工人分隊,八千多名搬運工人。

大冰凍給搬運工作的安全帶來很大威脅。

但冰凍的長沙,搬運工作並未停歇。在冰凍嚴重的2005年元月,市搬運公司第五辦事處12分隊當時就抬運一批桶裝石油下河裝船。當時他們在大冰凍時期的處置方式是,“用爐渣鋪路;把跳板上的冰鏟掉,鋪上爐渣;在船上鋪上麻袋等等,終於保證了安全。”

在1954年大冰凍季,長沙八千搬運工在冰地上舉行競賽,競賽的主題主要是安全,2005年1月上旬,搬運公司只發生事故20人次,在冰凍最嚴重的1月2日,一起事故也未發生。可見冰凍時期的工作,仍存在相當的危險性。

常識

在冰雪路面上行駛,要注意以下幾點
起步或行駛過程中禁止猛抬離合器和急加速,應穩定油門勻速駕駛;避免猛打方向盤;控制車速不要太快,車輛須減速時應採用換低擋的方法,充分使用發動機制動。儘量少用剎車,若必須時要採用點剎的方式;適當加大行車安全。南方遭遇雪災給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應對這種惡劣天氣,保證人身安全和健康呢?專家溫馨提示,請網友們注意以下事項。
了解信息防寒保暖注意安全
要注意關於暴雪的最新預報、預警信息;要準備好融雪、掃雪工具和設備;要減少車輛外出;要了解機場、高速公路、碼頭、車站的停航或者關閉信息,及時調整出行計畫;要儲備食物和水;要遠離不結實、不安全的建築物,要為牲畜備好糧草並收回野外放牧的牲畜;對農作物要採取防凍措施。
雪災一旦發生,應該積極應對:要做好道路掃雪和融雪工作,居民和商鋪也要積極配合,"各人自掃門前雪"是必要的;外出時要採取防寒和保暖措施,在冰凍嚴重的南方,儘量別穿硬底鞋和光滑底的鞋,給鞋套上舊棉襪,是很多人在這場冰雪災害中摸索出來的好辦法;駕車出行,慢速、主動避讓、保持車距、少踩剎車、服從交警指揮和注意看道路安全提示是關鍵;給非機動車輪胎稍許放點氣,以增加輪胎與路面摩擦力,也能防滑。
如果遭遇了暴風雪突襲,除了上述注意事項外,要特別注意遠離廣告牌、臨時建築物、大樹、電線桿和高壓線塔架;路過橋下、屋檐等處,要小心觀察或者乾脆繞道走,因為從上面掉落的冰凌,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殺傷力不次於刀劍。
應對雪災必須特別注重膳食營養
寒冷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響機體激素調節,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謝分解加快;其次是影響機體的消化系統,使人提高食慾並消化吸收也較好;第三是影響機體的泌尿系統,排尿相應增多使鈣、鉀、鈉等礦物質流失也增多。因此,這些變化都需要相應的營養素進行合理調節,以防機體在寒冷環境中出現上述一些生理變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增加禦寒食物的攝入
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而且有些人由於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因此,在冬季要適當用具有禦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以起到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防寒能力、維持機體組織功能活動、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的發生。在冬季應吃性溫熱禦寒並補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魚、蝦、鴿、鵪鶉、海參、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
增加產熱食物的攝入
由於冬季氣候寒冷,機體每天為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產熱營養素的攝入量。產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對增加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注重肥肉的攝入量,在炒菜時多放些烹調油等。
補充必要的蛋氨酸
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線上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多吃富含維生素類食物
由於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產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如增加攝入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適量補充礦物質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係。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製品、海帶等。食鹽對人體禦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產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鹹,每日攝鹽量最多不超過6克為宜。
注重熱食
為使人體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應以熱飯熱菜用餐並趁熱而食,以攝入更多的能量禦寒。在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些熱菜湯,這樣既可增進食慾,又可消除寒冷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