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區雪災等級》

《牧區雪災等級》

《牧區雪災等級》是由青海省氣象局編寫的中國國家標準,在2005年通過了中國氣象局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審查委員會的審查。《牧區雪災等級》對雪災適用範圍、術語和定義、要素的選擇分析進行了統一規定,為中國雪災的調查、統計、評估、發布及抗災救災提供了依據。

《牧區雪災等級》《牧區雪災等級》

《牧區雪災等級》是由青海省氣象局編寫的中國國家標準,在2005年通過了中國氣象局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審查委員會的審查。《牧區雪災等級》對雪災適用範圍、術語和定義、要素的選擇分析進行了統一規定,為中國雪災的調查、統計、評估、發布及抗災救災提供了依據。

基本簡介

(圖)《牧區雪災等級》
牧區雪災
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了由青海省氣象局承擔的《牧區雪災等級》氣象國家標準,《牧區雪災等級》標準從2006年11月開始實施。青海省氣象局業務處副處長李海紅介紹,《牧區雪災等級》中國國家標準借鑑和汲取了中國國內與雪災有關的研究成果,廣泛徵求了牧區省份和有關單位的意見,並充分考慮到不同草場類型雪災對牲畜的影響。審查委員會的16位專家對這一標準的編制說明等有關問題逐一審查後認為,標準所選擇的積雪掩埋牧草程度、積雪持續日數和積雪面積比三項要素能夠反映雪災等級,對雪災的等級劃分合理,有較強的科學性、代表性、統一性和可比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了解,雪災是中國牧區主要的氣象災害。1956年-1996年,僅青海省就發生11次嚴重雪災,累計死亡牲畜854萬頭只,經濟損失11.87億元。因此,制定牧區雪災行業標準,《牧區雪災等級》規範使用單位對雪災評價、分級以及雪災情況調查具有重要意義。《牧區雪災等級》根據積雪掩埋牧草的程度、積雪面積比和積雪持續日數3個要素,並以這3個要素的不同組合,將雪災等級分為輕災、中災、重災和特大災4個等級。

起草原因

《牧區雪災等級》牧區災後
據該標準的主要起草人,青海省氣象局監測網路處處長李海紅介紹,由於青海省牧區的牧民沒有儲存牧草的習慣,同樣的災害,往往損失要大些。每當出現雪災天氣,青海省氣象局就與災區政府部門組織災害情況的調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調查的內容增加了不同牲畜在積雪較深的情況下破雪採食的能力,並成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隨後,我國的其他牧區也開展了同樣的調查。這為牧區雪災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
調查發現,在積雪深度20~30厘米、綿羊在積雪深度10~20厘米、在積雪深度10厘米以內,都會存在採食困難的問題。同樣的災情,馬的破雪採食能力較強,因而抗雪災能力最大,損失最小;山羊、駱駝次之,綿羊損失較大;牛的破雪採食能力最差,抗雪災能力最弱,死亡率也最高。這次調查形成了該標準的一份資料性附錄,不僅充實了標準的內容,還為牧區減災救災提供了更加完備的依據。
據介紹,中國牧區雪災一般出現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11月至次年2月的雪災約占50%以上,3~4月份的雪災40%左右,而其他時段的雪災不到 10%。雪災的常發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以西的廣大牧區、青海省青南地區以及祁連山牧區、北疆部分山區、西藏高原的中北部及西部牧區、川西高原牧區的西部。雪災的偶發區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邊緣地區、青海湖及海西東部地區、內蒙古陰山以南及巴彥淖爾盟寧夏六盤山區、甘肅大部、南疆部分山區等地方。這些地方的氣象監測站點相對少,而且對牲畜抗雪採食能力的調查不屬於常規監測項目,這樣,深入牧區調查就顯得十分必要。哪怕是一個鄉出現雪災,青海省氣象局都要組織調查。
氣象等級標準的制定依據氣象科研成果,依據長期的氣象監測資料。科研成果是最紮實的,監測資料是基礎性很強的依據。但是,還有比氣象監測資料更具基礎性的依據。《牧區雪災等級》國家標準的制定,就用上了這樣的資料。

意義作用

中國是世界上畜牧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地面積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40%左右,草場可利用率為68.4%。中國牧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甘肅、四川、寧夏等省(自治區)。而雪災是中國牧區主要的氣象災害,是冬季最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由於雪災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經常給當地農牧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直接威脅和制約了牧區畜牧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統一和制定牧區雪災中國國家標準,《牧區雪災等級》規範對雪災評價、分級、雪災調查以及中國國內外對雪災的科學研究、防災減災都具有重要意義。
《牧區雪災等級》中國國家標準借鑑和汲取了中國國內與雪災有關的研究成果,廣泛徵求了牧區省份和有關單位的意見,並充分考慮到不同草場類型雪災對牲畜的影響。對雪災適用範圍、術語和定義、要素的選擇分析進行了統一規定,為中國雪災的調查、統計、評估、發布及抗災救災提供了依據。該標準所選擇的積雪掩埋牧草程度、積雪持續日數和積雪面積比三項要素能夠反映雪災等級,對雪災的等級劃分合理,有較強的科學性、代表性、統一性和可比性。
2005年10月下旬,青海青南地區出現三次大範圍的降雪天氣。雪災共造成13萬平方公里的草場被積雪覆蓋,這次雪災是1995年青海省青南牧區發生特大雪災之後十年來,出現的又一次特大雪災。氣象部門按照審查通過的《牧區雪災等級》中國國家標準與已制定的雪災地方標準進行比較。從出現中度到特大雪災,新制定的中國國家標準《牧區雪災等級》指標更符合實際,新標準充分考慮到衛星遙感監測積雪覆蓋草地的面積這個關鍵要素。當積雪面積達到7萬平方公里時,按《牧區雪災等級》中國國家標準,達到重大雪災標準,氣象部門及時發布雪災警報,引起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立即採取抗災救災應急措施,開展救災後,使2萬餘戶10萬餘人得到及時救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