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制衡

離岸制衡

離案制衡(offshore balancing) 是美國學界最有影響的現實主義學者探究冷戰後美國霸權護持問題的一種戰略新思維,它主張通過美國順應多極化趨勢、尊重別國的重大安全利益以避免與其他大國的直接衝突,並通過轉嫁海外負擔、減少前沿部署以避免過度耗費美國實力,實現美國優勢的長期維護。

簡介

離岸制衡離岸制衡

離案制衡(offshorebalancing)是美國軍方干涉國際危機的一項戰略,它通過強化空中和海上力量,強調與當地及地區代理人軍隊的協同,從而儘量讓大規模部署地面部隊的時間縮短。

“離岸制衡”的核心是減少美國的國際義務,在世界其他地區通過與區域內大國結盟,以防止一個地區霸權的出現。僅當出現敵對霸權大國時,美國才直接插手重塑地區平衡,從而降低陷入大國衝突的風險。

離岸制衡也提醒美國承認全球霸權是個神話,主張利用美國惟一地區霸權國和兩洋大國的實力和地緣優勢,維持歐洲和東北亞“平衡多極”的現實實力分配結構,避免歐亞大陸出現一個挑戰美國優勢的“相當競爭者”。

起源

冷戰結束和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國際關係戰略理念的犧牲品反過來也成了布希政府最大的政治、經濟、道義和戰略負擔。美國國內政治的這種發展動向再次引起了美國社會和學術界對美國全球戰略的思想辯論,以厲行克制為核心的“離岸制衡戰略”(offshorebalancing)主張是其中具有重要影響的思想之一。美國伊拉克問題研究小組在其最終政策建議報告中提出撤軍主張便是對該戰略理念的一個重要的支持證據,儘管該報告反對“倉促撤軍”,但強調一種,“負責任的撤軍”政策,建議美國加強在伊拉克和整箇中東地區的“外交與政治努力”轉變在伊美軍的首要使命,使美國可以開始負責任地從伊拉克撤出戰鬥部隊”。

2006年美國民主黨在美國中期大選中大勝,標誌著布希政府以軍事干涉為特徵的強硬戰略理念的失敗,隨後“離岸制衡”戰略就孕育而生。2006年12月12日《紐約時報》稱“美軍離岸,恰逢其時”,美軍應該從中東地區撤軍,僅在國際水域保留離岸的海軍力量,以有效削弱“基地”組織和其他勢力反美的藉口。

2011年2月,美國時任國防部長蓋茨在卸任前的西點軍校之行演講中說,任何一名試圖在亞洲發起新一場地面戰爭的美國總統都應該“檢查一下他的腦子”。美國副總統拜登2009年也曾建議美國應該遠離阿富汗戰爭,在2014年前收縮在阿富汗的地面軍事力量的存在。因此有專家認為美國很可能是在此後轉向“離岸制衡”戰略。

實質

離岸制衡離岸制衡

隨著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美國應徹底放棄以往的“絕對優勢戰略”轉而採取某種“離岸制衡戰略”,意味著美國應擺脫冷戰期間在歐亞大陸承擔的主要義務。

①在理論上,現實主義理論家推崇的“離岸制衡”實質上是一種“推卸責任”的戰略,即採取冷眼旁觀的方式以便讓相關的地區大國承擔起制衡區域霸權國的責任,只有當相關的地區大國無法進行有效承擔起制衡的責任時,美國作為一個離岸制衡者才需要介入這場爭端中。有鑒於此,“離岸制衡”意味著冷戰後美國應及早退出歐亞大陸,以便讓相關的地區大國承擔維持本地區穩定與和平的責任,只有當歐亞大陸上再次出現霸權威脅且相關的地區大國無法有效制衡時,美國才有必要重返歐亞大陸,而一旦達到了制衡的目的,美國則應當再次退出。

②然而,與這種預期正相反,冷戰後的美國歷屆政府非但沒有採取“離岸制衡”的戰略,反而多次重申冷戰後美國的根本戰略目標之一就是使目前的單極世界永久化,與此同時,冷戰後的美國歷屆政府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多極世界也表現出明顯的反感。

實施

利比亞

2011年9月,經過6個月的地面激戰和北約部隊數千次空中突擊,利比亞內戰接近尾聲。卡扎菲政權的倒台也是新的美國軍事戰略的勝利,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承受的血腥、代價高昂的地面戰爭被取代,干涉利比亞的模式就是“離岸制衡”。

索馬里

索馬里自從1991年以來就是“基地”組織的庇護港,已經形成對美國的直接威脅。1993年“黑鷹墜落”事件後,美國地面部隊從索馬里撤出,轉為進行“離岸制衡”。但18年過去了,索馬里仍沒有發生變化。饑荒和20世紀90年代初期並無不同,索馬里800萬人口中的一半依賴於外部食物援助。“離岸制衡”在索馬里沒有取得預期效果,證明這種新戰略未必對所有國家都能行得通。

亞太地區

未來這種模式將成為美國干涉國際危機的主導方式,尤其在亞太地區,美國保持與日本的聯盟就是“離岸制衡”戰略的一種表現,美國運用自身的海空力量補充日本自我防禦能力的不足,但避免過度捲入到亞洲大陸,使得美國能夠成為亞洲的離岸平衡力量。這是一種更聰明的維護東亞局勢穩定的戰略。

缺陷

離岸制衡的缺陷主要在於:

1.它沒有認識到工業革命引發的技術進步已經根本取消了“離岸制衡”賴以成功的前提;

2.它沒有認識到任何有利的力量平衡實際上都要依賴相關國家持之以恆的塑造,而後者實際上也是“選擇性干預”追求的目標。在理論上,“選擇性干預”的核心理念認為,即使歐亞大陸上的事態發展並沒有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安全,但美國仍然不可能對這些事態無動於衷,而這就意味著即使在和平時期美國同樣有必要保持自己在歐亞大陸上的存在,以便能夠儘可能地塑造那些將會由國際環境發展而導致的最終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