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廟會

雍和宮廟會

雍和宮在東城北新橋北雍和宮大街。它的舊址是明朝太監的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為他的四子胤□(清世宗雍正)在此修建了親王府,名為雍親王府。雍正即位後(1723年),就按過去的規矩,凡皇帝住過的地方,不能再做他用。於是將其中一半改為黃教上院;一半留作皇家遊樂之所。雍正三年(1725年)提升為行宮,改名雍和宮。 

基本信息

雍和宮在東城北新橋北雍和宮大街。它的舊址是明朝太監的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為他的四子胤□(清世宗雍正)在此修建了親王府,名為雍親王府。雍正即位後(1723年),就按過去的規矩,凡皇帝住過的地方,不能再做他用。於是將其中一半改為黃教上院;一半留作皇家遊樂之所。雍正三年(1725年)提升為行宮,改名雍和宮。  

名稱來由

雍正死後,乾隆皇帝將雍正靈柩停在雍和宮內,限令於十五天內將主要殿堂由原來的綠琉璃瓦,改為黃琉璃瓦。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成喇嘛廟,成為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務的中心。雍和宮的主要建築有五進大殿。自南至北是天王殿、雍和宮、永佑殿、法輪殿和萬福閣(大佛樓)。天王殿正中供的是彌勒佛,兩旁是四大天王塑像。雍和宮系主殿,中供三尊佛像,稱為“三世佛”,即釋迦牟尼佛、迦葉佛、彌勒佛。大殿兩側是十八羅漢。永佑殿正中供無量壽佛,右邊是藥師佛,左邊是獅吼佛。法輪殿正中是一尊三丈多高的黃教祖師宗喀巴的銅像,北面有五百羅漢山。萬福閣又名大佛樓,大殿中是一尊高大的彌勒佛立像,高五丈四尺(埋在地下還有二丈四尺),是由一根直徑九尺的整棵白檀木雕成的,殿內還有檀香木的香味。正殿之外,有各配殿,還有碑亭、鐘鼓樓、琉璃門,高大的牌樓和影壁等。

雍和宮每年於舊曆正月三十日(小建則為二十九)舉行演鬼;二月初一日早晨打鬼。循例為廟會期。“打鬼”一語,是漢地民間的俗稱,喇嘛稱為“部勺”,又叫“跳布扎”。“跳”是漢語,舞蹈之意,“布扎”是蒙語的音譯,伏魔驅祟的意思。黃教的所謂“魔”和“祟”,是指當時依仗權勢反對佛教的貴族和異教徒。“跳布扎”是黃教利用宗教的大型樂舞劇,向異教徒大示威,所以演出時要作出種種憤怒可怖的表情,使邪魔外道攝服。

打鬼的起源、傳說

一說,西藏某王欺壓百姓,百姓不堪其苦,便以跳神誘請藏王往觀,眾百姓遂刺殺之。為了紀念,每年循例舉行“跳布扎”。一說,烏斯藏地方有一石屋,久為邪祟所據。白日搶奪人們的食物,夜間尤甚。該地喇嘛便戴了面具,扮成諸天神、護法,入石屋將魔鬼捉住痛打,石屋之祟遂被驅逐一空,所以稱之為打鬼。以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以求一年的吉利平安。三說,“唐時西蕃某王”就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毀滅佛法的惡王“朗達爾瑪”。此王系吐蕃(藏地土稱)著名的宗教賢王可黎可足之弟,唐開成三年(838年)朗達爾瑪殺其兄,自立為贊普(國王)。繼位後,一反兄長所為,肆意滅佛、焚經拆廟、驅逐僧侶,以至吐蕃佛教頓衰。當時,吐蕃有個被逐的僧人名叫“拉隆巴勒多爾吉”,為了重新弘揚佛法,決心將朗達爾瑪殺死。於是他將一匹白馬塗成黑色,自己穿上一件黑面白里的大袍子,暗藏一把短劍,跑到布達拉宮附近,跳起舞來。朗達爾瑪聽到觀眾的喝采聲,不知是計,命令他進宮表演,拉隆巴勒多爾吉進宮後,拉開舞步,滿場跳躍,當他接近看得入迷的朗達爾瑪時,突然抽出短劍刺死了他。宮裡頓時大亂,他乘機跑了出來,跨上馬,猛抽幾鞭,渡過了滾滾的拉薩河,塗成黑色的馬經河水浸洗又恢復了白色,同時他將黑袍反穿起來,成了白袍。待朗達爾瑪的衛隊趕來時,已找不到黑人黑馬,拉隆巴勒多爾吉獲勝而去。暴君死後,土蕃佛教又興盛起來。

後世,喇嘛們稱拉隆巴勒多爾吉所跳的舞為“黑衣舞”。據藏文佛經所載,“跳布扎”形成於喇嘛教。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降伏“邪道”及拉隆巴勒多爾吉刺殺惡王朗達爾瑪,西藏、青海、蒙古等地的喇嘛廟,每年都要舉行“善願日”佛事,同時跳“黑衣舞”,以示慶祝。到清康熙五十九年傳到北京的黃寺。隨後,雍和宮每年都要舉行“跳布扎”的宗教儀式。

在法輪殿上,宗喀巴聖像前,廣陳供養,大型蜜供、面鮮、套餅、鮮果,擺列齊楚,設三面“冂”字形的饅頭桌子,燃燈數百盞。東西兩條供案上,滿布“八令”面做的“滿扎”(寶塔)。 下午一點,鳴角招集眾喇嘛上殿,隨後,主持喇嘛登上設在佛對面的“替僧寶座”,盛大的“善願日”法會就拉開了序幕。

跳布扎

第一幕:“跳白鬼”。四名扮演白鬼的小喇嘛,頭戴白骷髏面具,著白衣、白褲、白繡花鞋,隨著鼓、□、“鋼凍”(大銅號)合奏的西番樂,從天王殿跳躍而出,隨跳隨揚白土子,讓觀眾向四周躲開。然後,旋風般的狂奔亂舞。這一幕表示,人間有了魔鬼,陰風乍起時的景象。

第二幕:“跳黑鬼”。四名扮演黑鬼的喇嘛,頭戴黑帽,身穿黑衣,腳著黑鞋,手持短棍。在急驟的鼓樂聲中從天王殿跳躍而出,與跳得起勁的白鬼合舞。這一幕象徵著人間黑雲翻滾預伏凶兆。

第三幕:“跳螺神”。四名喇嘛戴著黑綠色螺形帽,象徵魚、蝦、螺等水中動物。他們突然從天王殿跳進舞場,與白鬼、黑鬼合舞。這一幕表示,佛祖要伏魔驅祟,解救眾生,水族動物亦為之歡呼跳躍。

第四幕:“跳蝶神”。扮演者有時四人、有時八人。他們身穿緊身小襖,紅兜肚,紅衣裙,耳朵伸出五色蝴蝶形的大翅膀,間雜在白鬼、黑鬼、螺神之間翩翩起舞。這一幕表示,佛祖要伏魔驅祟,連花叢中的蝴蝶也歡快飛來,迎接勝利。 第五幕:“跳金剛”。四個扮演者,一個是獅頭,一個是□頭,一個是象頭,一個是夜叉頭,身著篩金彩色大袍。他們一上來,其它鬼神立即退下。這一幕預示佛祖派來四員大將,將要向魔鬼開戰。

第六幕“跳星神”。最多用二十八人,扮成“二十八宿”;最少四人,扮成“四星神”。他們穿著“文星”、“武星”的冠戴出場,與四大金剛齊舞。表示魔鬼勢力難除,佛祖又派來了天上的星宿助戰。

第七幕:“跳天王”。演者扮成四大天王,分別持琵琶、寶劍、紅龍、寶傘等法物,威風凜凜地與在場的金剛、星神齊舞。表示佛祖又增派神通廣大的幹將來指揮作戰。

第八幕:“跳護法神”。護法神即大威德金剛一類的歡喜佛,但不裸體。十六名護法神從天王殿結隊舞蹈而出。這時’跑出一個扮演魔鬼化身的梅花鹿演員,鑽進群舞的行列,場上所有的神佛
團團圍著梅花鹿跳來跳去,表示對魔鬼展開了一場包圍戰。

第九幕:“跳白救度”。“白救度母”上場與群神合舞一陣後,將身一搖,隨從天王殿里跳出十二個化身,把梅花鹿層層包圍,不一會梅花鹿卻突圍逃走。預示著要打一場追擊戰。

第十幕:“跳綠救度”。“綠救度”的裝束與白救度完全一樣,只是顏色是綠的。她們上場後嗩吶忽急忽慢,鼓聲時緊時歇,用樂聲和舞姿表現尋找梅花鹿逃跑的去向。

第十一幕:“跳彌勒”。扮演者七人,在樂聲中舞蹈良久,梅花鹿又出現了。這時彌勒加上金剛、星神、天王、度母、護法神、螺神、蝶神,共八十位圍著梅花鹿起舞,最後將梅花鹿捉住捆綁起來,表示魔鬼已被生擒。大戰告捷。

第十二幕:“斬鬼”。所有喇嘛,高聲誦經,另有兩個黃衣喇嘛抬來一大木匣,上面躺一面捏的裸體男子,說這就是梅花鹿現出的原形。此時,鼓樂齊鳴,鐘聲大作,眾演員一齊起舞。扮成金剛的演員舉起利斧。把面人的腦袋砍下來,表示危害黃教,殘害眾生的魔王已被正法。

第十三幕:“送祟”。惡魔被誅,佛心大快。這時由兩個喇嘛把法輪殿佛前的三角箱抬來,彌勒作法,把魔鬼的靈魂收聚於箱中,送往佛祖釋迦牟尼處獻俘。隨後,眾喇嘛在鼓樂聲中走出昭泰門將面人火化,象徵魔癉已被消滅,取得了勝利。

次日(二月初一),凌晨拂曉,全廟的喇嘛列隊出廟,環繞廟牆一周,謂之“繞寺”。表示清查魔王潛伏在民間的黨羽,來個“清鄉安民”。

清代,雍和宮的打鬼是皇帝主持的,由當時的步兵統領衙門具體承辦,甚至跳布扎用的袍褂均系宮廷刺繡。打鬼前夕,天王殿前就要搭好看台。有時皇上親臨觀禮。其它王公大臣也都穿著補服,掛著朝珠,翎頂輝煌地趕來看熱鬧,場面十分隆重。

民國初年的打鬼,由蒙藏院具體承辦。儀式雖逐年從簡,但基本上沿襲清制。看打鬼的已形成民間的新春習俗。

打鬼習俗

打鬼前夕,雍和宮的門前循例貼出巨榜:謂“普天之下,芸芸眾生,不知其幾千萬也。有歡極而死者,有悲極而死者,有餓死者,有凍死者,有醉死者,有色死者,有被火燒死者,有墜水溺死者,有相毆致死者,有相撞而死者。許多死鬼,心中不直,出來騷攏,四出害人,或搶劫,或殺人,或姦淫,有被觸者,受患不淺。本廟為便利庶民,特設打鬼會,凡爾人民欲消災淨害者,其速來諸。” 打鬼日,現場上設一木壇,四面圍上優質薄紗。壇中央設法師寶座,四方設二十八星宿,每星宿燃燈一盞。打鬼開始,西番樂大作,壇上燈火閃爍,頭戴牛頭馬面一類猙獰面具的喇嘛扶著大法師出來。大法師身著紅衣,頭扎紅巾,腳穿紅鞋紅襪,臉上塗以朱色。他首先在寶座上落坐閉目,口中念咒,旋即揮劍砍掉二十八星宿,落手擊案,喝道:“命十二夜叉,到枉死城中將許多冤鬼帶來,聽我發落”。當扮作冤鬼的喇嘛被帶上來以後,他厲聲說道:“爾等雖系冤死,然命中注定,不可四處騷擾。”說到此處,一鬼出來搗亂,被斬。隨後對冤鬼們說:“我念爾等或有家,或無家,冤死之後,漂流在外,祭祀不聞,蒸俎不食,饑寒交困,盡且至矣。特設打鬼會,布施爾輩。汝等其靜肅無喧。”這時,由兩個喇嘛挑來饅頭放在法師左右。法師把饅頭向冤鬼群中投扔,扔到哪個鬼身上就被哪個鬼吃掉。頃刻,法師又對觀眾說:“欲消災驅患,速掏錢投諸鬼。著者,則冤消。”人們為圖吉利,紛紛把手中的銀錢向鬼扔去,扔中的人無不歡天喜地。打鬼日,“環海尊親”的牌坊前,皆是賣大糖葫蘆和風車的。牌坊以內至山門前是賣北京地方風味小吃和兒童玩具的攤床,中間夾雜著一些套圈、打汽槍的攤場。遊人擁擠,幾無立錐之地。來此參觀拍照的外國人比其它廟會為多。

五十年代初,雍和宮內部進行修繕,演鬼、打鬼活動遂即停止。一九五七年再度恢復,這是做為宗教舞蹈藝術觀摩而舉辦的。參觀者多系被邀請的各單位,列隊前往,秩序井然。但趕廟出售春節“耍貨”吃食的商販均不得在廟的外院出攤,只能在雍和宮大街和國子監東口一帶營業。六十年代以後,打鬼即成為歷史軼聞

北京傳統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