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第一次攻高麗之戰

隋煬帝第一次攻高麗之戰

隋煬帝攻高麗之戰是在大業八年(612)至十年,隋煬帝楊廣三次親率大軍進攻高麗,企圖征服高麗的戰爭。而隋煬帝第一次攻高麗之戰是在大業四年開始發動的第一次戰爭,以戰敗結局。

概況

隋煬帝攻高麗之戰隋煬帝攻高麗之戰
隋大業八年(612)至十年,隋煬帝楊廣三次親率大軍進攻高麗,企圖征服高麗的戰爭。

戰爭過程

線路圖線路圖

東晉十六國後期,高麗入據遼東(今遼河以東地區),奚、契丹靺鞨等族受其控制。隋開皇十八年(598),高麗王高元聯合靺鞨進攻遼西(治今遼寧朝陽),被隋營州總管韋衝擊退。隋文帝發兵30萬進擊,高元遣使謝罪,遂罷兵修好。隋煬帝即位後,高麗王遣使突厥欲聯合突厥牽制中原勢力,中原知道後,便準備大舉東征,以征服高麗。
大業四年,煬帝發百餘萬眾開永濟渠,溝通南北水運。同時命山東(指太行山以東地區)增設軍府,充實軍馬,整備武器。七年二月,下令攻高麗。隨後於東萊(今山東萊州)海口日夜趕造戰船,加強水師;總征全國陸路之兵集中於涿郡(治今北京城西南),又調江淮以南水手、弩手及嶺南排鑹手共7萬人北上;同時徵發大批輓車、駕船民夫向前方運送兵器糧秣等軍需物資。時往返在道者常數十萬人。

八年正月,各地兵馬到達涿郡。據載總兵力約為113.38萬,號稱200萬。運糧民夫倍於士兵。煬帝將諸軍分為左右各12軍,分別由24道進軍,擬會合於高麗都城平壤(今朝鮮平壤)。正月初三,第一軍出發,隨後每日發1軍,前後相距40里,連營漸進。各軍首尾相繼,長達960里。御營分為六軍,最後出發,連綿80里。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水軍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從東萊海口出發,渡海先行。隋軍出發時,煬帝嚴令諸將:凡軍事進止,必先奏後行,不得專擅。
三月,煬帝統御諸軍,進至遼水(今遼寧遼河),高麗軍阻水拒守。隋軍架設浮橋,因橋短未達東岸,高麗兵大至,隋軍驍勇者赴水接戰,死者甚眾。前鋒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等雖躍至對岸,亦奮戰而死。隋軍收兵,繼續造橋。二日後,橋成。諸軍挨次繼進,戰於東岸,大敗高麗兵,乘勝進圍攻遼東城(今遼寧遼陽)。五月,隋軍攻城將陷時,高麗守軍便以詐降爭取時間,而隋諸將則因煬帝事先有“高麗若降,即宜撫納,不得縱兵”的旨令,諸將不敢繼續進攻,待馳奏請旨後,城中防守已固。如此再三,煬帝始終不悟,致失去戰機,久攻未克。
六月,來護兒率江淮水軍沿浿水(今朝鮮大同江)進至距平壤60里處,擊敗高麗軍,乘勝以精甲4萬直抵平壤城下。高麗設伏於外城內空寺中,佯敗誘隋軍追逐入城,然後發伏兵攻擊,隋軍大敗,據載返回時士卒僅剩數千人。來護兒不敢留下接應陸軍,率殘兵退至海濱。
隋軍久圍遼東等城均未下,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荊元恆等九軍共30.5萬人,遂向平壤進軍。隋軍於遼水西出發時,人馬皆給百日糧,士兵因負荷過重,多有埋棄,行至中途,糧將盡。諸軍進至鴨綠水(今鴨綠江)西時,高麗遣大臣乙支文德詐降。文德見隋軍有飢色,便誘其深入,使之疲憊。隋軍渡鴨綠水追乙支文德,一日七戰皆勝。繼又渡過薩水(今朝鮮清川江),進至距平壤30里處,高麗又佯為請和。宇文述等見糧盡兵疲,難以再戰,且平壤城險固不易攻拔,遂列方陣且戰且退。七月,退至薩水,半渡,遭高麗軍襲擊,右屯衛將軍辛世雄戰死,隋諸軍皆潰,士卒奔還,將不能止。據載九軍還至遼東城下僅剩2700人,軍資器械損失殆盡。來護兒聞陸軍敗,便引軍還。七月二十五日,煬帝不得不下令撤軍。第一次攻高麗失敗。

戰爭結果

七月二十五日,煬帝下令撤軍。第一次攻高麗失敗。

隋朝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