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答子妻

《陶答子妻》是選自《列女傳》中的一篇文章,陶答子妻遠見卓識,為保持高潔的品性,不怕違抗封建禮教。

說明

這是選自《列女傳》中的一篇文章。答子治陶三年,名聲不好但家富三倍。可見他貪婪妄取,搜刮不義之財是很厲害的。他的妻子從其所作所為中,看出了必然遭殃的徵兆,並指出:為政應當“家貧國富,君敬民戴”。這觸怒了婆婆,將她趕走。她帶著孩子,毅然離開了家。在封建社會裡,一個婦女有如此遠見卓識,為保持高潔的品性,不怕違抗封建禮教,是極難得的。

原文

陶大夫答子之妻也。答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諫,不用。居五年,從車百乘歸休,宗人擊牛而賀之,其妻獨抱兒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婦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國也,家貧國富,君敬民戴,故福結於子孫,名垂於後世。今夫子不然,貪富務大,不顧後害。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國貧,君不敬,民不戴,敗亡之徵見矣。願與少子俱脫。”姑怒,遂棄之。
處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盜誅,唯其母老以免。婦乃與少子歸養姑,終卒天年。君子謂答子妻能以義易利,雖違禮求去,終以全身復禮,可謂遠識矣。《詩》曰:“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謂也。

注釋

[1]陶――古邑名,在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周代為曹國都城,春秋末屬宋國,戰國時屬齊國。陶邑地處當時經濟、交通中心,為春秋、戰國時著名商業城市。大夫――古代國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為一般任官者之稱。這裡指陶邑的長官。
[2]名譽不興――名聲不好。興,盛。
[3]數(shuò)――屢次。
[4]不用――不採納。
[5]乘(shèng)――古代指四匹馬拉的車。這句說:帶著成百輛裝滿財物的車子回鄉休致。
[6]宗人――同族的人。擊牛――宰牛。擊,攻打,引申為擊殺。
[7]姑――丈夫之母,即婆婆。這裡指答子之母。
[8]何其――多么。不祥――不幸。
[9]夫子――古代妻子稱丈夫為“夫子”。能薄――才能微薄。
[10]嬰害――遭害。嬰,通“攖”,遭遇。
[11]令尹――春秋時楚國最高官職。子文――姓�,名谷於菟(gòu-wū-tú),字子文,官令尹。楚有內亂,子文毀家紓難。
[12]以上三句說:從前楚國令尹子文,治理國政,家貧而國富,君主敬重他,百姓愛戴他。
[13]玄豹――黑色皮毛的豹子.
[14]這句是說:迷霧大雨時,一連七天不下山覓食。
[15]澤其毛――澤為使動用法,意指使皮毛光潤。文章――錯綜華美的色�和花紋。這裡借玄豹愛護自己光澤斑斕的皮毛,比喻人當愛惜自己的名聲。後來又用以比喻隱遁潛居的高人,如南齊謝眺《之宣城出新林浦》詩:“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16]遠害――遠離禍害。
[17]彘(zhì)――豬。
[18]須――等待。這兩句說:狗和豬不管什麼都吃,為的是養肥自身,它們活著也是在等死罷了。(意思是狗和豬養肥了都被宰殺)
[19]征――徵兆。見(xiàn)――同“現”,顯露。
[20]少(shào)子――最小的兒子。這句說:希望讓我跟小兒子都能脫出禍害。
[21]期(jī)年――周年。
[22]以――因為。盜――竊取財物。誅――懲處。
[23]這句說:只有答子的母親因年老而免罪。
[24]天年――言盡壽而善終。
[25]以義易利――用正義來替換私利。指答子妻主張做官應當家貧國富,不謀私利。
[26]違禮――違反禮教。古代認為妻子主動提出離開丈夫是違禮的。去――離開。
[27]全身――保全自身。復禮――符合禮教。指答子妻在家裡受到懲處以後,回去奉養年老的婆婆。
[28]遠識――遠大的目光。
[29]這兩句意思是:你們所想的許許多多辦法,總不如我得以自盡其心為好。語見《詩經・�風・載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