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河鄉

陶家河鄉

陶家河鄉位於鄂皖兩省三縣(英山、岳西、霍山)交界處的大別山腹地,是紅25軍在此戰鬥並由此北上長征之地,平均海拔650米,版圖面積85平方公里,現轄12個村,92個小組,1.04萬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湖北省英山縣陶家河鄉 鄉政府駐陶家河,轄12個村委會:陶家河、詹家河、嚴家坳、塔耳崗、樺樹溝、長嶺崗、英太寨、高家沖、夏家河、閔家畈、胡家灣、楊家河。陶家河位於大別山南麓,湖北省英山縣的東北部,東南與安徽省安慶市的岳西縣交界;北與安徽省六安市的霍山縣相鄰;西與本縣的楊柳鎮、草盤鎮接壤,自古便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高山小漢口”之稱。這裡海拔在550米-1100米之間,境內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群峰連綿,風景秀美。其氣候特徵是季風顯著,雨量適中,冬冷夏熱,四季分明。

中藥材基地

陶家河鄉位於大別山東南麓,適宜真菌茯苓生長發育。距英山縣城東北約50公里處,為馳名中外的“英字牌茯苓”傳統產區。該鄉遠離城市,無工業生產,空氣、水質、土壤無污染,處於全國茯苓藥材最佳產區。同時淘家河鄉茯苓栽培歷史悠久,藥材地道品質優良。該鄉為全國茯苓地道藥材產區之一,據《英山縣誌》考證,有500多年人工栽培歷史。除供應國內市場外,尚遠銷日本及東南亞諸國。近年來,本鄉平均年種植40多萬窖,年產量50多萬公斤(500多噸),仍為英山縣、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產區。產品規格齊全,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各種需要。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實施“做山場文章,念藥材真經”的戰略,勤勞樸實的山民經過幾年的大力發展,目前已形成以天麻、靈芝、茯苓為主的菌類,杜仲、銀杏、厚朴為主的木本類,以蒼朮、桔梗、丹參為主的草本類,三大類別常用中藥近80個品種,同時幾百餘種野生動植物藥材在境內均有不同數量的分布,以其野生、純天然而深受客商的青睞。
藥香蝶自來。武漢健民製藥集團、北京同仁堂等一些國內外知名企業,多次來陶河考察,並將陶河定為他們的原料生產車間;湖北省中藥學院占亞華教授課題組與中日湖村公司將這裡作為蒼朮規範化(GAP)生產基地,湖北省中藥研究院王克勤教授,在這裡建立大別山茯苓研究中心,與陶河人共同探討開發。陶河的藥材產業同樣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肯定,原黃岡市市委書記,現任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同志多次來陶河調研,並題詞“古人十年磨一劍,陶河十年興一業,精神可貴,經驗可學”,並將陶河這一產業視為“陶河現象”,在全市推廣。

文化教育

陶家河鄉中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初級中學
英山縣陶家河鄉占家河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塔耳崗村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樺樹溝村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長嶺崗村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閔畈村國小

資源及發展

(一)特色產業優勢。我們陶家河鄉是全縣唯一的藥材生產專業鄉,全鄉現有草本、木本、菌類三大類120多個品種藥材2.5萬畝,連片50畝以上基地10塊以上,藥材專業村11個,年藥材收入5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37%來自藥材生產,大部分藥材如葛根、天麻、瓜蔞等品種都已經開發成優良暢銷的旅遊產品。
(二)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紅二十五軍在陶家河鄉北上長征,保留了許多革命遺址,流傳著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在陶家河村高家畈,建有紅25軍紀念碑和紀念館,向東300米,有紅軍塘遺址;向南1公里,有徐海東軍部遺址;向西6公里有牛背脊骨山紅軍戰場遺址;向北8公里,有紅軍湖、紅軍醫院等多處遺址。每年,都有許多單位慕名而來,瞻仰革命遺址遺蹟,這裡,已成為鄂東地區重要的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三)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我們陶家河鄉山場面積大,山林茂密,山川秀美,森林覆蓋率達到75%以上,平均海拔650米,夏季平均氣溫比城關地區低5底以上,是休閒避暑的聖地,境內有全縣第二大人工湖——占河水庫,桂枝生態園,有全縣不可多見的樹形優美的羅漢松,畢升大峽谷、夏河谷有“私錢洞”“獅龜鬥法”“佛手岩”等30多處自然景點,鎮區湖北大道有千年古茶樹,盛開的茶花深紅、粉紅等七彩顏色,豐富的生態資源使我們陶家河鄉是一個“宜居、宜游、宜商、宜創業”的生態文明型、環境友好型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