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

滁河

滁河為長江下游左岸一級支流,古稱塗水,唐代改名滁河。發源於安徽省肥東縣梁園鎮,主要流經安徽滁州及南京江北。河長224公里,其中安徽境內178.5公里,江蘇境內45.5公里,自南京市六合區龍袍街道入長江。主要支流有清流河、來安河、襄河、大馬廠河等。滁河既是蘇皖兩省的界河,同時也是滁州、南京六合區、浦口區的母親河。

基本信息

簡介

古稱塗水,唐代改稱滁河。發源於安徽省肥東縣梁園附近,流經巢縣、含山、全椒、來安等縣,經江蘇省江浦、六合等縣,於儀征市的大河口入長江。全長269.2 公里,流域面積8057 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內河長169 公里,流域面積6104 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積的75.8%)。滁河支流眾多,一級支流就有17 條之多,安徽境內主要的一級支流有襄河、烏衣河、來安河、沛河、皂河、小馬廠河、大馬廠河等,其中以襄河、烏衣河最大。

水文

滁河多年平均年降水為970 毫米,年總量78.15 億立方米,年徑流總量24.98 億立方米,其中安徽境內為18.25 億立方米,占滁河全流域總年徑流量的73.1%(見表3—2—16)。

滁河各主要支流水量組成表

表3—2—16

滁河在安徽境內最豐水年徑流量高達39.08 億立方米,最枯水年份僅7.94 億立方米,豐枯水量年際變化4.8 倍。滁河水量年內月變幅在20~30 倍之間,見表3—2—17。

滁河正常年徑流年內分配表

表3—2—17

滁河河道狹窄多彎,排洪不暢,下游圩區高程在8~10 米之間,堤防防洪能力不足5 年一遇,河道通過能力為300~500 秒立方米,而滁河汊河集的最大洪峰流量則高達1260 秒立方米(1987 年)最高水位為12.03 米,每逢汛期,上有洪水奪槽猛下、下受江潮頂托,內澇甚為嚴重。反之,當洪水過後,上游缺乏調蓄功能的水利工程,又時常呈現水枯河乾,尤其是上遊河段,均為間歇性河流。安徽省境內的全椒縣,10 年就有8 年受災,旱澇交替,機遇頻繁。“大雨破圩遭災殃,天旱無收餓斷腸”。1969 年蘇、皖兩省聯合進行綜合治理滁河,主要措施是開鑿駟馬山乾渠,疏浚和渠化滁河,建立有機的排灌系統,並結合改善滁河航運,實現渠化通航。

駟馬山引江灌區,在滁河的上中游,皖東丘陵地區,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包括巢湖、滁縣、來安、全椒、和縣、含山、肥東、定遠及江蘇省的江浦、南京市郊區等縣市,設計灌溉面積365 萬畝。1969 年動工興建,1973 年發揮效益。灌區建有烏江抽水樞紐,可抽江水550 秒立方米引灌;分泄滁河洪水500~600 秒立方米入長江,並建有襄河口、汊河集節制閘和滁河一、二、三級抽水站;開挖駟馬山引江渠道275 公里,灌溉乾渠2 條計112.68 公里,灌區內有反調節水庫13 座,總庫容3.83 億立方米。上述工程竣工後,不僅溝通了滁河在安徽境內直通長江的航運,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滁河上中游的缺水問題,同時能使滁河上游洪水及時通過駟馬山乾渠泄入長江,減輕滁河下游的洪水威脅,真正起到旱能灌,澇能排的綜合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